江苏文脉大讲堂 | 高峰:学霸李煜一生的“几多愁”
发布时间:2025-09-30 13:25 浏览量:1
9月29日,“江苏文脉大讲堂·名家讲名人”系列以“千年词帝李煜”为主题开讲,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文库《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李煜》作者高峰主讲。高峰认为,江南儒雅的文化沃土,让李煜的词比花间词更有文化气息。
本期江苏文脉大讲堂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承办,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共青团栖霞区委员会协办。
南京这些景点都留下了南唐印记
假期即将到来,南京凭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旅游热门城市。
南京有着“十朝都会”之称,而在“六朝往事随流水”之后,又一个在南京定都的朝代就是南唐。
你知道吗?今天南京的许多景点,都留下了南唐的印记。清凉山是南唐时期的清凉大道场,内桥之名则源自南唐皇宫,外秦淮河源自李煜祖父开挖的城壕,牛首山南唐二陵是李煜父亲和祖父的陵寝……
南唐后主李煜,生于斯长于斯,江南的水韵滋润着他笔下的文气。
也难怪他会在人生最后的代表作中发出一声长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高峰认为,这个倒装句式,“月明中”三个字后置,造成了独特的抒情效果,就像是三记重锤一样,撞击着词人痛苦的心灵。
一首绝命词让他登上艺术巅峰
怎么能不撞击心灵呢?南唐历时39年,这39年也几乎就是李煜的一生。
公元937年,他的祖父李昪在金陵即皇帝位。李煜就出生在这一年的七夕,他天生异相,“一目重瞳”。这被视为“帝王之相”,和历史上的虞舜、项羽同款。可惜他并没有帝王的才能。公元975年,宋军攻占金陵,后主李煜出降,南唐覆灭。
42岁那年生日的夜晚,七夕的吉日良辰,咽泪喝下的美酒让悲情与愁绪喷涌而出,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
词作流传于外,更加激起太宗的嫉恨、恼怒,于是就有了随后赐牵机药毒杀的事件。这首“封神”之作,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高峰认为,李煜思想感触最深、艺术成就最高的词作当属《虞美人》。这是李煜追怀故国、喟叹无限感慨的深情词作,也是他痛定思痛、抒写人生忧患的不朽佳作。
李煜后期词中不乏千古名句,例如“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但是跟他的《虞美人》相比,始终不如其情感内涵的厚重、艺术表达的精湛。
他拓宽了词的眼界
一代词帝、悲情才子、亡国之君……李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千年之间一直饱受争议。
苏轼《跋李主词》中批评李煜:“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
郑振铎则认为:“此正后主至情流露处。他心里不愿哭庙谢民,便不哭庙谢民。此种举动,实胜于虚伪的做作万万。好的作品,都是心里想什么,便写什么的。”
高峰认为,作为南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是无所作为的。南唐烈祖李昪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保境安民,形成了强盛的国力。中主李璟初意守成,然而由于偏听偏信,很快就轻启兵戎,导致内政混乱、军事惨败,南唐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后主李煜即位后,面对北方强宋的威逼,一筹莫展,无可奈何,只得通过屈身致礼、频繁的巨额纳贡,苟延残喘了十几年。
“个人在历史的大势面前往往微不足道、无能为力,李煜的亡国也是历史发展规律的生动写照。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如此鲜活的个体在历史潮流中的命运沉浮、情感挣扎和精神裂变。”高峰认为,李煜作为文化名人的最重要价值,就在于他通过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学书写,生动而又深切地展现出其亡国前后的生活内容和精神世界。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李煜是个“学霸”,书法、文学、绘画,样样行。不仅是“学霸”,而且是中国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性情纯真,个人的苦与乐都直接流露,毫无掩饰,一片神行,妙在天然。李煜词的最大价值就在于:用非常精美而通俗的文字,表达出人类共有的感情。这也是他赢得千百年来人们共同喜好的根本原因。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词做出了著名的论断:“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现场反响:
吟诵直击人心,读懂诗词里的人文温度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在高峰教授吟诵《虞美人》的清亮声音中收官。
现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的师生听得专注投入,不少人提笔记录,在高峰教授的讲解中沉浸式走近李煜的生平。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2023级通信工程专业的胡家铭和孙一鹭都表示,在讲座中刷新了对李煜的印象。
胡家铭说,他与李煜同为徐州“老乡”,对此次讲座格外关注。“高中时只熟悉他写下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却不了解他更多的生平经历。”胡家铭说,高峰教授的讲解填补了这一空白,让他对李煜的认知从碎片化变得立体完整,更能理解这位“词帝”的人生起落。
孙一鹭印象最深的是高峰教授现场吟诵的《虞美人》——“高中就学过这首词,但今天结合李煜的生平,又听吟诵,才更懂诗词中凝练的情感。”孙一鹭说,这是他第一次知道词可以吟诵,也让他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商学院辅导员刘锦年表示,“有一种重回大学课堂的亲切感,让我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他认为讲座通过六个板块,让李煜的形象有了家世、朝代背景与心路历程的完整轮廓。高峰教授的吟诵让他对《虞美人》有了全新体会,“原来词的魅力,能在声音里被放大这么多。”
整场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仍在交流感悟,大家表示,在高峰教授的讲解中,不仅读懂了李煜,更读懂了古典诗词背后的人文温度。
文|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 刘静妍 裴诗语 胡玉梅 张文颖
图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炜 施向辉 牛华新
视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钱念秋
设计|李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