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江苏名人:柳亚子

发布时间:2025-07-12 13:31  浏览量:1

在中国近代史上,江苏吴江出了一位铁骨铮铮的诗人、革命家——柳亚子。他是南社的灵魂人物,一生写诗7000余首,被誉为“旧体诗词最后的革命诗人”;他曾怒斥蒋介石“是总理的叛徒”,因拒绝妥协被通缉;他与毛泽东三次会面,以诗词唱和传为佳话。

少年才子:从维新派到革命党

1887年,柳亚子出生于江苏吴江黎里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慧,12岁便能背诵《杜甫全集》,受父亲影响,早年醉心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支持维新变法。

然而,1903年,16岁的柳亚子赴上海求学,进入爱国学社,师从蔡元培、章太炎,思想逐渐转向革命。1906年,他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成为“双料革命党”,并主编《复报》,以笔为剑,抨击清廷腐败。

1909年,他与陈去病、高旭等人创立南社,以诗文鼓吹革命。南社第一次雅集仅17人,后来发展到千余人,成为近代最大的革命文学团体。柳亚子曾豪言:“南社的使命,是要做中国文学的叛徒!”

质问蒋介石:“你是总理的信徒还是叛徒?”

辛亥革命后,柳亚子短暂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秘书,但因厌恶官场习气,三天便辞职。1924年,他支持国共合作,坚定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1926年,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案”,旨在排挤共产党。柳亚子当场拍桌怒斥:“你到底是总理的信徒,还是总理的叛徒?”并愤然退场,痛哭离席。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被国民党通缉,藏身家中“复壁”(夹墙)才侥幸逃脱,后流亡日本。

诗词唱和:与毛泽东的三次会面

柳亚子与毛泽东的交往,堪称近代文人与政治家的典范:

1. 1926年广州初晤:两人在国民党会议上初次见面,共品茶论政。

2. 1945年重庆重逢: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柳亚子索诗,毛手书《沁园春·雪》相赠,轰动文坛。

3. 1949年北平相聚:柳亚子写诗发牢骚,毛泽东回诗劝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曾赞其诗“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郭沫若更称他为“不断革命的诗人”。

民主斗士:宁死不做“蒋家臣”

抗战期间,柳亚子与宋庆龄、何香凝并称“国民党三仁”,坚持抗日救亡。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联名发文痛斥蒋介石,被开除国民党党籍。

1948年,他与李济深在香港创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任秘书长,推动民主运动。1949年,他受邀参加政协会议,成为新中国首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诗坛巨匠:7000首诗词写尽家国情怀

柳亚子的诗词充满革命激情:

早期:反清革命,如“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中期:批判袁世凯,如《孤愤》痛斥窃国大盗。

晚期:歌颂新中国,如“旭日中天防食昃,忠言逆耳费思量。”

茅盾评价他的诗是“史诗”,记录了中国从旧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程。

诗人风骨,百年回响

柳亚子的一生,是诗人与战士的结合:

他以诗为剑,刺破旧时代的黑暗;

他以骨为旗,坚守知识分子的气节;

他与时代同行,从反清志士到民主先锋。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诗人,不仅要写诗,更要活成一首不屈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