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神养气:少看少说少听,多放空自己,多闭目养神,多止语养气
发布时间:2025-09-28 00:00 浏览量:2
每天,我们的眼睛被海量的图像和信息填满,嘴巴不停地表达、争论,耳朵时刻接收着各种声音,身心在这样的状态下逐渐疲惫不堪。而“神藏于目,气藏于口,精藏于耳,少看少说少听,多放空自己,多闭目养神,多止语养气”这句蕴含着古人智慧的话语,为我们指引出一条回归内心宁静、探寻生活真谛的道路。
藏神于目,少看以养性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过度用眼、被外界繁杂色彩所迷惑的危害。我们的眼睛如同心灵的窗户,透过它我们感知世界,但若不加节制地让眼睛沉浸在各种信息中,便会耗散我们的精神。
现代社会,我们每天盯着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眼睛被各种娱乐新闻、社交动态所填满。长时间如此,不仅会导致视力下降,更会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浮躁。我们不妨学学古人,偶尔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走到户外,看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眼睛得到放松,也让心灵回归自然。少看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多关注内心的感受,这样我们才能养性安神,拥有更加平和的心态。
藏气于口,少说以养德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这句话强调了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言语是一把双刃剑,恰当的言语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事情的发展;而不当的言语则可能引发矛盾和冲突,伤害他人也损害自己。
祢衡生活在东汉末年,此人极具才气,其所作的千古绝唱《鹦鹉赋》流传至今,武汉鹦鹉洲也因他得名,还有祢衡墓纪念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但祢衡性格狂放不羁,口无遮拦,这也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曹操迎接汉献帝建都许县后,想聘用祢衡为官,却被祢衡拒绝。曹操怀恨在心,知道祢衡擅长击鼓,便招他为鼓手,想以此羞辱他。祢衡竟当众脱得精光,这让曹操在众宾客面前颜面尽失。
后来在孔融的说服下,祢衡答应前去给曹操赔罪。结果他拿着三尺长的大杖,捶捣着地大骂曹操。曹操虽因祢衡有才名,不想杀他而留下恶名,便将他推荐给了刘表。刘表也受不了祢衡的轻慢和侮辱,又把他推荐给了黄祖。祢衡连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都敢骂,自然不会把江夏太守黄祖放在眼里,最终被性情急躁的黄祖处斩,时年仅26岁。祢衡的故事警示我们:即便有才,也不能恃才傲物、口无遮拦,否则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我们也应该学会少说,不轻易对他人评头论足,不要在未了解事情全貌时就急于发表意见。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多倾听他人的想法,少发表自己的主观判断,这样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藏精于耳,少听以养心
“非礼勿听”,这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准则。我们的耳朵每天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不乏一些负面、嘈杂的信息。如果过度关注这些声音,就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烦躁不安。
古代的庄子就是一个善于藏精于耳的人。他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但并没有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他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对于那些世俗的纷争和谣言,他选择不听、不传。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正是他在少听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内心沉淀的智慧结晶。
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信息的轰炸,谣言、八卦、负面新闻等充斥在我们的耳边。我们要学会筛选信息,少听那些无益的内容。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有益的讲座,让自己的内心在宁静的声音中得到滋养。少听外界的嘈杂,我们就能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养心安神。
多放空自己,于独处中寻自我
“独处时,心才会真正安静下来,才会真正地感知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时间真正地与自己相处。而多放空自己,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是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多次被贬。但在被贬的日子里,他并没有陷入抱怨和消沉之中,而是学会了在独处中放空自己。他在黄州时,常常独自漫步于山水之间,与自然对话。在《赤壁赋》中,他写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千古名句,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正是通过这种独处和放空,苏轼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力量,让自己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也可以像苏轼一样,每天抽出一些时间,独自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放空思绪。让大脑暂时摆脱各种琐事的困扰,感受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在独处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过去,思考自己的未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凡事以少为多,以慢为快,以舍为得
“少则得,多则惑”,老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做减法。我们总是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更高的社会地位,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很多时候,少一点欲望,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以慢为快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做什么都希望速成,却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就像品茶一样,如果匆匆忙忙地喝下去,就无法品味到茶的香气和韵味。只有慢慢地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以舍为得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我们要学会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舍弃一些无用的社交活动,我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舍弃一些过度的物质追求,我们就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和纯粹。
享受已有,不贪未得,随性而活
“知足者富”,老子认为,懂得知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我们常常会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却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都有自己的小确幸。
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带着过多的目的,而是去享受过程。比如,喜欢画画就去画,不要考虑自己是否能成为画家;喜欢运动就去运动,不要在意自己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在享受过程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
注重身心平衡,找到自己的节奏
“身心安顿就是福”,我们不要一味地追求情绪稳定,因为情绪是人的正常反应。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让自己的身心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不同,有的人喜欢快节奏的生活,有的人则喜欢慢节奏的生活。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和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在休息时,我们要尽情放松,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恢复。
相信自己,享受孤独,习惯独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走属于自己的道路。
孤独并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成长的机会。在孤独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习惯独处,我们就能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神藏于目,气藏于口,精藏于耳,少看少说少听,多放空自己,多闭目养神,多止语养气”,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回归内心的方式。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学会藏神养气,于独处中寻得生活的真谛,过上一种简单、宁静而又充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