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12首绝美词作,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发布时间:2025-09-26 18:38  浏览量:1

李煜,这位南唐后主以「词中之帝」的美誉名垂青史,其词作以血泪书写生命悲欢,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熔铸为永恒的艺术经典。以下十二首词作,既是他绝代才情的见证,亦是其薄命人生的缩影:

一、前期:宫廷繁华的旖旎剪影

1.《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此词以浓墨重彩描绘宫廷夜宴的奢华,「踏马蹄清夜月」的浪漫收束,尽显少年天子的风流倜傥。

2.《一斛珠·晓妆初过》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以五感交融的细腻笔触,刻画爱妻大周后的娇羞情态,「烂嚼红茸」的娇憨之态跃然纸上,堪称古代爱情词的巅峰之作。

3.《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以白描手法记录与小周后的幽会场景,「刬袜步香阶」的小心翼翼与「恣意怜」的热烈奔放形成强烈反差,尽显人性本真。

二、中期:离愁别绪的深情吟唱

4.《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春草」喻离愁,化抽象为具象,「拂了一身还满」的细节描写,将思念的绵密与无奈推向极致。

5.《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以叠字营造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一帘风月闲」的空寂之景,暗喻独守深闺的寂寞心境。

6.《捣练子令·深院静》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以声衬静,「断续寒砧」与「断续风」交织成萧瑟秋夜的听觉意象,「数声和月」的清冷意境,道尽失眠者的孤独煎熬。

三、后期:亡国之痛的血泪悲歌

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为绝命词,以「一江春水」的壮阔意象将愁思具象化,时空交错的对比中,蕴含对生命无常的终极追问,被誉为「词中之冠」。

8.《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以梦境与现实的剧烈反差,抒写囚徒生活的凄凉,「天上人间」的喟叹,成为千古亡国之音的绝唱。

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以「月如钩」「梧桐深院」的萧瑟意象,构建孤独的精神牢笼,「剪不断理还乱」的妙喻,精准捕捉复杂难言的离愁别绪。

10.《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借林花凋零喻人生短促,「长恨水长东」的深沉感慨,将个人悲情升华为人类共通的生命之叹,被誉为「词中老杜」。

11.《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以今昔对比的强烈张力,回顾南唐兴衰,「垂泪对宫娥」的细节,将亡国之君的屈辱与悔恨刻画得入木三分。

12.《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以哲学化的追问开篇,通过「梦—醒—空」的认知闭环,将个体创伤升华为对存在本质的叩问,王国维称其「以血书者也」。

艺术成就与历史定位

李煜的词作突破晚唐五代「花间派」的绮靡窠臼,以赤子之心书写真情实感,将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转变为抒情言志的载体。其后期作品更因家国之痛的注入,境界骤然开阔,如《虞美人》《浪淘沙令》等,以自然之语写深沉之情,被王国维赞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从帝王到囚徒的命运转折,成就了李煜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他用血泪铸就的十二首词作,既是南唐王朝的挽歌,亦是人类精神困境的永恒镜像。正如清代文人郭麐所言:「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一评价,道尽了李煜悲剧人生与不朽文名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