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次北固山下》:工程师般的准确之美,对立统一于跳脱之美
发布时间:2025-09-26 17:00 浏览量:1
唐诗里的“乡愁”佳篇那么那么多,李、杜、王皆有之,崔颢的《黄鹤楼》更是堪称佳篇里的“绝唱”,然则……然则依然唱不绝王湾的这一首《次北固山下》——依然遮不住它独特的光芒。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里的乡愁独特于何处?比之《黄鹤楼》《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等等,庶几乎又有哪些不同?——姑妄言之,要而有三:一是它情感内涵本身上的独特;二是对这种情感表达上的不同。而这两则无不是就其“纯文学”的方面而言。以及,三则,“文学史”意义上,《次北固山下》亦自有其一番不可不说之处。——以下我们一则一则地看。
镇江北固山公园“北固楼”
那么,在乡愁情感本身,王湾此诗怎就不一样了呢?乡愁与乡愁能有什么区别吗?——有的;概而言之,《北固山》之诗的乡愁比较清淡,属于那种“乐感乡愁”,而非《黄鹤楼》诸诗的“哀感乡愁”。
譬诸全诗就根本见不到一个“愁”字亦或是任何的“哀”感。——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个“客路”点到即止,点一点那种“异乡感”并示人以“下文皆异乡所见、异乡所得”即止。而尾联处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呢?亦只是请“归雁”们捎信给洛阳亲人,报告:我看到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奇景(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报告:此时我内心的画幅也是阔大的——是的,“阔”亦情语;且我内心画幅上的景象,“海日”、“江春”之属,天地阔大还不止,竟至扩到了天道周行、“天何言哉”(《论语》孔子语)……
相比之下,不论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低头思故乡”之句,就皆是更典型更浓烈的“哀感乡愁”了。即乡愁确切的就是他们写作的主题。王湾《北固山》之诗不同啊,“乐感乡愁”就只是一种写作的背景氛围而已,他最想表达的一层似不在此……那么,王湾最想表达的一层在于什么呢?较之独特的乡愁,《北固山》更独特之处何在?这就要说到此诗“表达”一项上的独特性。
“归雁洛阳边”画意
《北固山》一诗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何在?——我们先说结论:一者,特别特别地追求“准确”,严丝合缝于早春江南物候。二者,又特别特别地追求“跳脱”,矛盾于、对立统一于第一点的“准确”。
具体怎么一回事呢?——其“特别特别地追求准确”,集中体现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早春江南,春潮涌涨,看去,江面涨满而竟至与江岸齐平,完全写出了那个时间、那个地方特有的样子。而“风正一帆悬”,表达上甚至更准确。盖这是在平阔的江面上“江行”,而非弯弯曲曲的小河里“河行”,亦或是怒涛恶浪里“渡海”,是所以才会有那一片风帆平整地高挂,风顺且和。又完全写出了那个时间、那个地方、那种交通方式特有的样子;“细节狂魔”,“工程师诗人”,准确到完全挑不出一丝逻辑悖谬之处(化用霍松林观点)。
别家乡愁之诗甚至全题材之诗,则甚少见到这种“准确之美”。盖“不合理而合情”,本身就是天下诗人的一大追求——不这么写,诗就往往不像是诗了,就往往要少上那一份诗所必要的“跳脱之美”。
“早春时节”画意
但,说到“跳脱之美”,《次北固山下》竟没有因为追求“准确”而失之,王湾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此即仰仗于《北固山》之诗的千古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之张燕公(张说)甚而专门把这两句诗手书在政事堂上,甚而“每示能文,令为楷式”,那意思:“都看看吧,你们这些才子都看看吧……看看究竟什么是‘写得好’!”(殷璠《河岳英灵集》)……——那么,王湾“海日生残夜”这两句如何就能代表“究竟什么是写得好”呢?其“跳脱之美”何在?
包括但不限于:一则,景象上的跳脱。盖上文平稳的“江行”忽地就给你曳到了“海边”看海上日出去也。致读者忽地就从原本不疾不徐的表达节奏之中跳了出来,跳到了陆地尽头、海天始处。
“海日生残夜”画意
二则,时间上的跳脱。盖“行舟绿水前”也好,“风正一帆悬”也好,明明就都是白天行船、白日所见吧?这一联则跳脱到了“连夜行船”——依稀可见“残夜”曙光——的时间。这就又为前述“乐感乡愁”加上了一层坚实的支撑,画上了一幅具体的情景。盖不乐于此而只是想家,催着连夜行船做什么呢?这是去访友或一飨游历之趣的吧(史载王湾多往来于吴楚之间)?盖满心哀感的话,怎又会思想、记忆得到天边即将升起一轮“海日”,而春水涌涨报告着“旧年”残冬将逝?……
“时间变换”画意
三则,此中又见得到一层“抒情”之外,“讲理”上的跳脱。唐诗普遍是“喊”出来的,不怎么爱讲理,惟宋诗是“想”出来的,普遍爱讲理(化用启功观点);王湾这里却直接抵达了“情理谐和”的境界。要抒情吗?比“喊”吗?谁又比得过沧海、春潮的声量大?要讲理吗?比“想”吗?谁又看不到此中去旧向新的进步主义精神——乐观、积极向上的灵魂能量?……总之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所以是千古名句,很重要的一条,盖景象、时间、情理三方面皆在跳脱,皆在澎湃着无限“活气”,皆让您写在墙上天天看都看不尽、看不透、看不腻……
至于这一联之中的“生”字或“入”字用得何其好,以及“海日生残夜”或“江春入旧年”如何巧妙地倒装了“残夜生出海日,旧年进入江春”,种种文学表达上的细节,比较明显,不赘述了……盖宏观处看,细节处看,不论以天文望远镜去看还是以显微镜去看,文章都再不可能这么跳、这么活、这么好了。惟此,方得以完美调和上一联“工程师般的准确之美”;惟此完美调和效果的溢出,下文“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乃至全诗便不仅仅存在乡愁一种味道,而又兼容得了对于时间、人生、宇宙自然规律的无限想象……
噫吁嚱!危乎高明哉“诗人已来少有此句”(殷璠)。
镇江北固山公园全景
最后一个问题,《次北固山下》文学史方面的特殊意义何在?——我们大约可以这样说:“唐诗”之事,至此已完全准备好了,已完全准备好拥抱即将到来的盛唐飞歌时代——中国文学大爆炸的时代。
王湾生卒年月不详,历史上的痕迹很浅很浅,但鉴于他先天年间中进士(唐玄宗第一个年号)以及参与过《群书四部录》的编纂(《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一)种种来看,则足可以说他是“初唐最后一位大诗人暨盛唐第一位大诗人”。——而除此“时间线”上的原因,更重要者,唐诗行至《次北固山下》这一步,也确乎是在格律形式、表达方式、意境情怀三大方面都准备好了。
“潮平两岸阔”画意
之前一些呢?庶几之前一些还不行。譬诸初唐沈佺期的五律《夜宿七盘岭》或七律《独不见》,表达方式或内容寄情上已无懈可击,惟格律或对仗上犹存其“不自在”之处——南朝齐梁遗韵犹在,过于看重形式整齐的趣味犹在……盖王湾之前一些的时代,唐诗尚未完全准备好,“四杰”、陈子昂这样的大诗人固然有之,但唐诗整体上还在“音律未谐,韵度尚乏”的青春期阶段(借用胡应麟评初唐七绝语)。——那,王湾之后一些的时代?之后就是李白的开元、天宝时代,杜甫的乾元(唐肃宗)、永泰(唐代宗)时代,中华诗歌的珠穆拉玛峰跃然起立……
是的——是的也就是说,时间上,诗本身,王湾皆可算是连接中华诗歌上下半场的“幕间曲”,宣告唐诗宋词高潮的开场哨。倘继续步入《北固山》深处,则盛唐文章之路已然是“潮平两岸阔”而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学也已然是残夜将尽、旧岁腊残,一轮新春的朝阳关不住了……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
【主要参考文献】《论语》,殷璠《河岳英灵集》,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胡应麟《诗薮》,马茂元、程千帆、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词典》(本文多参考此书霍松林老师观点),罗宗强《唐诗小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