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新南安人成功之道 | 李勇:扎根18年,带出13位工程师
发布时间:2025-08-08 20:51 浏览量:2
李勇:
带出13位工程师 跻身泉州高层次人才
人物名片
姓名:李勇
职务: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陶瓷事业部烧成专家
籍贯:河北吴桥
来南时间:2007年
成功心语:一件事情,有一万种方法能证明它不行,只有一种办法能证明它行,那就是千方百计做到行!
“搞生产会一直遇到新问题,只有持续学习,解决问题,并善于总结,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近日,与两位徒弟围绕几块陶瓷片讨论完技术问题后,李勇道出了自己与陶瓷打交道多年的体会。
来到南安、扎根九牧集团的18年里,在李勇的助力下,九牧成功筹建了7条隧道窑、8条梭式窑,组建陶瓷事业部烧成团队,奠定人员及制度基础并完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紧跟企业变革
两获集团年度最高奖
烧制,是生产陶瓷产品最关键的工艺。陶瓷马桶的白坯,要经历1280℃的高温烧制,经过14至16小时的烧制周期,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李勇和团队要做的就是管控陶瓷烧制的环境,努力实现产品质优、高产和低能耗。
近日,记者走进九牧车间,只见窑炉里的烈焰稳定燃烧,AGV小车往来运送物料,机械臂扭动身躯精准作业,工人们进行着相应调整。李勇来到其中一道工序前,详细了解最新的生产动态。
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用工整的字体记录着近期的工作心得,时刻关注生产结果,遇到异常随时纠偏。窑炉在烧制过程中,为防止温度突然上升造成产品破裂,采用了逐步升温再降温的方式,而温度的变化可能会造成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滴到产品上,进而形成结露。
李勇就曾遇到这一难题。于是,他们尝试更换窑炉吊顶板并提升更换速度,跳过结露温度等不同办法,终于突破窑炉结露控制技术的瓶颈,处理周期由原来的1个月2次延长到16个月1次,单窑年节约成本50万元。
在李勇的带领下,目前九牧陶瓷一次烧合格率在95%以上,良品公斤瓷能耗达到650大卡/公斤,达到国内最低水平。李勇还是首位两次获九牧集团年度最高奖——九牧人金奖的员工,获奖年度分别为2017年和2024年。
“第一次是我们的陶瓷烧制工艺从手工转变为半自动化,第二次是从半自动化变成自动化。同时,我们压缩隧道窑的上下空间,将隔板改薄,使原本单层装入的智能马桶车拓展为双层,单窑增产100%,后又经过窑炉精细调整,一次烧成合格率稳中有升,天然气消耗不升反降。”李勇认为,这些个人荣誉与九牧集团适应市场变化、主动变革是分不开的。
留下经验记录
带出13位窑炉工程师
作为泉州市、南安市第四层次人才,从2007年至今,李勇持续打造九牧陶瓷事业部窑炉工程师团队,形成良好的梯队,培养的13名徒弟,已全部独当一面成为合格的窑炉工程师,最早带的徒弟目前已达到总监级。
“车间里出现技术问题,李工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202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夏雄,在九牧担任陶瓷烧成工程师,负责所在车间窑炉的运营维护,是李勇最年轻的徒弟。他和李勇一样,习惯将工作得到的经验写下来。
在李勇看来,九牧未来还会持续发展,而他会退休,年轻人会成长,把经验记录下来,分享出去,在后续的实践中验证,如果没有问题,慢慢就会变成“真理”。
在车间的次品区,记者看到了被黑色记号笔标注瑕疵点的马桶,从非专业的角度看,有些产品的问题难以觉察,李勇却和同事拿着手电筒,反复查看,并深入探讨。他说:“这些问题被发现了,我们以后就要吸取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正是对产品和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帮助他们突破窑炉每年必停的铁律,实现连续正常生产或保温,现有2条隧道窑连续生产已达4年。所有窑炉更是实现全面自主维修,为企业降本增效贡献力量。
见证城市发展
点赞南安温度速度
“2007年来南安的时候,市区民主街和中山街比较热闹,长安街的人气还没这么旺。”如今,李勇和妻子、两个儿子在南安安了家,见证了城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年,九牧抛出橄榄枝,李勇着实感受到公司高层对他的热情,令他记忆犹新。一句“是人才我们就想留下来”,又让他感受到南安政府满满的诚意。在他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南安还聘请福州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在南安职业中专学校开设培训班,共有50多名学员接受了为期1年的培训。
2020年,孩子的上学问题让李勇紧张了一把。不过,一通电话很快化解了他的担忧。原来,最初李勇孩子的户口在老家,到了8月才正式落户南安,眼看9月就要开学。于是,他找到了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马上将情况反馈到市教育局,后者直接致电校长,经过一番沟通,按照高层次人才子女上学优惠政策,最终李勇的孩子成功入学。
“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效率很高,这就是南安这座城市的温度与速度。”谈到成功之道,李勇认为,除了个人努力,所处的环境同样重要。他眼里的南安,既有窑炉车间热火朝天的奋斗,也有南安各界对人才的暖心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