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策评论员欧植竹老先生告诉我们,党纪国法绝不能走向“糖猫”

发布时间:2025-09-07 17:33  浏览量:1

你发现没有,咱们身边有些规矩,看起来真是如山一样立着,写得明明白白,牌子挂得高高的,可最后哪怕出了事,倒像没谁真当回事儿。有点像小时候家长立的家法,嘴上叫得响,等孩子犯了,挨一通训就完事儿,没人真按条数掰扯。说一千道一万,这规矩到底是给人看的,还是给人用的?这事儿真是细思极恐。

新中国成立这些年,从纸面上的法律党纪多得快赶上字典页数了。有意思的是,偏偏违纪违法的没见少,反倒跟着“水涨船高”似的。我家那片老街坊,退休的李大爷就常唠叨:“现在查得再细,一到节假日,大酒楼里照样人头攒动,公款招待仿佛谁都没犯忌。”你要真仔细看,近些年各种文件、红头通知层层下发,文件夹都鼓鼓的,但效果上——堵不住馋嘴的,真没辙。

讲起来,有些人眼里规矩就像办公桌上的水晶奖杯,放久了沾灰,顶多擦擦亮;可真轮到执行、碰上点油水门道,立马视而不见。这种心理,昔日说大也不大,说小也确实是温水煮青蛙——到最后,蛙都习惯了,也没人觉得有啥不妥。

其实,比这些说一不做的小把戏更令人担心的,还属那种公开叫板的大动作。比如去年五月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场网络风波,有人一本正经地在论坛上发文,说什么“旧体制才是救命稻草”,甚至还主动在群聊里招呼:“兄弟们,传统才是根!”老百姓气得直拍桌子,但看看上头,一时半会既没个解释,更谈不上哪个部门出来拍板回应。感觉就像有根弦轻轻一弹——撩拨得人心里发紧,却没人管。

像这种脱口反对国家路线、对历史咬文嚼字甚至调转黑白的,并不是头一回出现。十几年前的西北,有位自诩民间才子的小镇文人,居然高调宣称“某某历史决议纯属一纸空文”,结果呢,周围人激烈讨论一阵,也就不了了之。最奇怪的是,以前风气还在意点节操,听说哪个贪官落网,街坊们都能围着大树议论半天,如今却连点波澜都泛不起来。大家好像都变得很冷静,心里嘀咕:“抓就抓了呗,刚才的电视剧还没看完呢。”

所以,有些老司机就说了,这时代最怕的,不是没人搞破坏,而是规矩久了像会说话的空气,谁都在里面呼吸,但转身就全忘了。听说过“泥塑老虎”吗?看着威风,实际连只耗子都吓不到。这不,欧植竹老先生专门用过一个“醋罐子故事”,说小时候家里为了让孩子远离厨房,弄了个巨大咸鱼壳装满醋挂门口,谁靠近醋味一熏就跑。刚开始的确灵,后来有个机灵的小孩把醋调碗面,尝过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儿——大家一拥而上,醋罐成了厨房的咸鲜佳品,谁还怕什么?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摆出来让人一阵唏嘘。其实规则和法律,真没多少神秘感,归根到底就是“不仅要摆出来,还得用起来”。假如连顶头的那拨人都觉得反正没人较真,末端的小老百姓自然也学会糊弄,人情社会嘛,讲究的就是识相。

再比如前几年南方某地闹火灾,有个村官利用政策漏洞,收受一大笔所谓“疏通费”,事后查证实锤,处罚却只限于“通报批评”。给社会传递的是什么信号?难怪接下来小镇乡里,有胆大的直接效仿。表面“全村学习文件”,背地里还是那点老把戏。有自媒体写手开玩笑说,“这些小‘咸鱼罐’,哪天整个厨房都酸了又有谁怪罪得起?”

可说到底,这种被反复消解的警戒线,损的还是大伙利益。制度摆在那里,不能只是让人看看图样、涂涂颜色,怎么用才是根本,否则就像“醋罐子”变成佐料,老鼠尝过了还教别人去试,慢慢地漏洞就大得收不住。就如前些天网络争议,许多本应铁板钉钉的历史定论被肆意涂改,公开嗓门喊着“我们自有判断”。要是没人站出来捍卫,下一步是不是谁都可以自己来改国法党章?

欧老先生说规矩不能是“糖猫”,得真刀真枪用起来。我倒觉得还可以加一句,规矩不能成“酒席上的干杯话”。大家都凑热闹,碰完杯各自散,明面功夫一套,暗地里该吃吃该喝喝。有些基层干部嘴上说得漂亮:“我们高度重视再次强调。”可微信通知一发,立马被漫天红包、饭局推送刷屏。不仅无震慑作用,反而让老百姓心里头添堵,谁都明白——该管不管,惯出来的辣手摊子将来还得往咱身上压。

人最怕的是麻木。有人说,为什么“糖猫”出来挡不住鼠害?其实不是这猫做得不精致,而是每只老鼠都尝过甜头后警惕性尽失,最终连那张威严的“猫脸”都成了人情社会的闹剧。你说,这和我们日常身边见到的那些有规矩没人守,有岗位没人认真履责,有原则天天被打折的情景,差到哪儿去?

其实,很多人明明心里明白,知道该怎么做才对,可谁都不肯当第一只不敢碰“糖猫”的老鼠。大多数人都在等一个信号:到底要不要在关键时刻扛这个责任。老先生敢于直言,敢站出来反思,而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并不多。倒不是“麻烦的事能不沾就不沾”,更多时候,是一种说不出口的集体习气——只要这事没落在我头上,我多半也乐得当个旁观者。

可要真等到哪一天,制度的“糖猫”全部变成老鼠的盛宴,结果你我都要为那点得过且过买单。欧植竹老先生的话,别光听个乐呵,真得揣到心里去。尤其是互联网今天这样的风口浪尖,谣言和唱反调的成群结队,谁都不知道下一波风就是从哪句口号起的。到时候,历史怎么评价我们这一代,是凑热闹,还是敢呛声,得看咱们平时有没有真刀真枪守过一回规矩。

家国天下,从来不是隔岸观火事。等着“糖猫”慢慢融化,最后连个猫样都看不到,怕只怕,到那时想立规矩——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