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从张先开始,苏轼如是说
发布时间:2025-09-23 15:23 浏览量:3
北宋有词人张先者,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湖州吴兴)人,少风流,老了更风流,与苏轼为忘年交。
据连野史都算不上的荒诞史传,张先早年曾与庵里的小尼姑暗通款曲,但老尼姑将小尼姑看管得很严,发现小尼姑有异样后,就将小尼姑关在了湖心岛一座阁楼上。张先为了与小尼私会,常在夜半时分划船登岛,每每这个时候,小尼便会将绳梯放下,以解相思之苦。
后来,两个人被棒打鸳鸯散,张先恋恋难别,遂作《一丛花》,词曰: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词是好词,但此事绝对是无中生有,就连爱造谣的清朝大辫子们,亦没有提及。倒是有网友说,张先这段风流事,载于清代学者陆心源编纂的《宋史翼》,于是笔者特意去书店查阅,发现陆心源对张先之生平,多有赞美,未有一笔提及张先私会小尼。
今天我们借此文,也算为张先证一个清白。
不过,张先风流倒是真的,苏轼曾数次调侃过张先。在《东坡题跋·卷六》中,有一则“张子野戏琴妓”:见杭妓有弹琴者,忽抚掌曰:异哉,此筝不见许时,乃尔黑瘦耶?
意思就是,张先游杭州,见一歌妓在抚琴,遂问:奇怪了,许久不曾见这台古筝,怎么变得又黑又瘦?
这是张先独有的幽默和搭讪技巧,首先歌妓弹的是琴,而非筝,张先故意说错,是想借此引出话题。其次,张先说古筝变得愈加黑瘦,暗指歌妓工作操劳,抽不出时间保养乐器。
北宋文人常宴饮雅集,席间多有歌妓佐酒,这种风趣倒是屡见不鲜,就连苏轼初见王朝云,也是吟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才子多风流,尤其张先词风多写男女情事,也算找灵感的一种方式,比如柳永、晏几道、秦观等,皆好此道。早年,张先结识歌妓兜娘,有诗相赠:
十载芳洲抚白苹,移舟弄水赏青春。
当时自倚青春力,不信东风解误人。
赵令畤《侯鲭录》中,言此诗乃滕宗谅之作,但就滕宗谅的诗风而言,张先的可能性更大,或误录。故后人多将此诗记在张先名下。
除此之外,张先还有一首《营妓张温卿黄子思爱姬宜哥皆葬宿州城东过而》:
好物难留古亦嗟,人生无物不尘沙。
何时宰树连双冢,结就人间并蒂花。
就张先留存下来的诗词,不难看出,张先与歌妓多有往来,尤其他在八十五岁这年,还纳了一个美妾,可见老有少心。
网上流传一首诗,题为《戏赠张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许多人都说,这首诗是张先纳妾后,苏轼调侃张先而作。实际上,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依据,史料全无记载,但苏轼的确写了一首《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其中“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一联,常为后人津津乐道。“莺莺”指元稹《莺莺传》中的崔莺莺;“燕燕”为唐代诗人张祜之妾。
晚年,张先隐居吴越,时有三大诗妓周韶、胡楚和龙靓,名动一时。张先为周韶、胡楚都填过词,独缺龙靓,因此龙靓写了一首诗给张先,题为《献张郎中》:
天与群芳十样葩,独分颜色不堪誇。
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张先收到诗后,感受到了龙靓的心意,遂作《望江南》回酬: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在词坛,张先与柳永齐名,因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之句,故自谓“张三影”,与“柳三变”倒也契合。
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张先与欧阳修、王拱辰等同榜登进士第,这一年的主考官为晏殊,因此张先曾入晏殊幕府,并为其《珠玉集》作序。
登科时,张先已经四十一岁,据《全宋诗》记载,张先初官宿州掾,后知吴江县,又历嘉禾判官。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晏殊以户部尚书知永兴军,辟张先为通判。四年后,晏殊因病请旨回朝,张先卸任,改知渝州,又平迁虢州、鹿邑等州。
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张先以都官郎中致仕,隐于杭州、吴兴山水林泉中,常与蔡襄、李常、杨绘等交游。
公元1071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任杭州通判。两年后曾与张先、刘述、李常、陈舜俞、杨绘在吴兴雅集,时张先作“六客词”留念。十五年后,苏轼忆起这段往事时,作《定风波》一首,感慨曾经相聚的六个人,唯余自己健在。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张先与世长辞,终年八十八岁。
在北宋词坛,张先享受盛名,有代表作《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与张先同期,还有一位同名同字者,欧阳修曾为其撰写墓志铭,后人常将彼张先认为是此张先。
不过,词人张先与欧阳修有很深的交情。张先填完《一丛花》后,深得欧阳修赞许,以未能见其面为憾事,后张先主动入京拜会欧阳修,欧阳修听闻后,连鞋子都穿反了,赶紧迎出来说:莫非这位就是写出“桃杏嫁东风”的郎中!
除填词外,张先亦擅画,有《十咏图》传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就是“风流词人”张先的故事,文中所述之事,皆有正史可考。尽管如此,关于张先的生平,史书记载也是寥寥,幸好有诗词百余首,经久流传。(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