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主人”——苏舜钦
发布时间:2025-09-21 08:59 浏览量:1
汴京城的冬天从来都不平静。庆历四年(1044年)十一月,一纸诏书送达进奏院:集贤校理苏舜钦即日削籍为民,同案刘巽等十余名官员皆遭贬逐。罪名是“监守自盗”——他们将衙门废旧公文纸变卖换钱,办了场宴席。御史中丞王拱辰在奏章中痛斥此事“伤风败俗”,而私下里却对同党笑道:“杜衍一党,今已一网打尽。”
这场风波背后,藏着北宋庆历年间新旧两派最激烈的交锋。
苏舜钦的故事要从四川铜山说起。曾祖父苏协那年带着家眷离开蜀地,一路舟车劳顿迁往汴京。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苏家宅院里传来婴儿啼哭——这个生得额阔眉浓的孩子被取名舜钦。
少年时的他总让令人侧目。不仅因为高出同龄人半头的身量,更因他专爱做些与众不同的事。当时文人聚会都在吟诵骈四俪六的时文,他却抱着韩愈文集不肯放手,还常与河南来的穆修辩论古文义理。天圣二年第一次科考落榜时,同窗都劝他改习时文,他反倒笑着摇头:“宁可名落孙山,不违本心。”
接连三次落第后,他因父荫补了太庙斋郎。这个看守皇家宗庙的闲职,倒让他更有时间关注朝政。玉清宫遭雷火焚毁那夜,他伏案写下《火疏》:“天降灾异,当思民生疾苦”;朝廷重启制举时,他又直谏考试制度存弊。这些奏章通过登闻鼓院直达天听,却在官场中落下“狂妄”之名。
景祐元年春天,汴京杏花落满御街时,他终于进士及第。授官蒙城知县才两月,忽接家书报父亲病危。待他日夜兼程赶回,只见门前已挂起白幡。守孝三年期满,改任长垣知县,又调回京城监管店宅务。眼看生活渐稳,厄运却再次降临——弟弟舜宾在会稽任上染疫身亡,老母悲痛过度随之而去。他辞官扶柩北归时,汴河两岸芦花正白。
庆历四年的朝堂早已暗流涌动。岳父杜衍与范仲淹、富弼推行新政,裁撤冗官、改革科举,引得守旧派咬牙切齿。苏舜钦被举荐为集贤校理后,很快成了新政的宣传能手。这年秋深,进奏院照例举行祀神典礼,他和刘巽商量着变卖积存废纸,凑钱办了几桌酒菜。
那夜烛火通明,梅尧臣等名士举杯畅谈新政理想。谁也没注意到暗处有御史台的眼线。王拱辰得到密报后大喜过望——终于找到了扳倒杜衍集团的突破口。
案件在开封府审理时,卖纸钱是否该算公款成了争论焦点。但王拱辰党羽咬定“监守自盗”罪名,最终判了最严厉的削籍为民。离京那日正值大雪,苏舜钦望着南熏门苦笑:“不过卖了点废纸,竟比贪墨国库的罚得还重。”
苏州水巷接住了这个失意人。庆历五年四月,他买下城南荒园,亲手筑起沧浪亭。每日在亭中观鱼听雨,渐渐悟出另一种活法。当地樵夫常见这个外乡人坐在石矶垂钓,却不知他笔下正流淌出“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句子。
三年后朝廷风向微调,宰相文彦博想起这个才子。复官湖州长史的诏书送达时,他正发着高热。家人记得那个冬夜格外寒冷,烛影在沧浪亭的窗纸上摇曳了整夜,天明时终于熄灭。
- 上一篇:唐寅·《焚香默坐歌》书法作品的百年回响
- 下一篇:柳州市人民医院一个女医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