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 失去比拥有更踏实
发布时间:2025-09-20 08:14 浏览量:1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刻,明明刚刚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却在微微欣喜之余,心头却泛起莫名的慌乱和不安?
当我们还在奋力追逐那些被社会定义为“拥有”的种种——好的工作、舒适的房子、体面的关系,好像只有攥得越紧,生命才会稳如磐石。
可是弘一法师的故事,总在夜深人静时敲打着我们的心:“失去,比拥有更踏实。”
一个人,真正的安宁与清醒,有时恰恰是在放手之后降临。
曾经的弘一,是李叔同。
少年成名的才子,画画作曲无所不能;留洋日本归来后,率先提倡话剧,为中国艺术教育奠基。
那个年代,他几乎站在文化巅峰。
可时间的流淌,把喧嚣的拥有变成年华的灰烬。
朋友们都说,这样的人,应该用一生去享受拥有带来的优越。
然而,他却在四十一岁,毅然舍弃了功名富贵,剃度为僧。
世人无法理解他为何主动选择“失去”。
他的那句:“人生最大的苦恼,是舍不得。”
我们总以为得到才能让人安心,却没想到什么东西一旦握在手里,就又怕失去。
于是焦虑、恐惧,如影随形。
如果问自己:当我终于买下心仪的房子,围坐一桌亲朋,看似拥有了一切,为什么仍有些空虚和漂浮?
大多数人其实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比如高考成绩揭晓的一晚,拼命想拥有优异的排名;
比如恋爱时极力想拥有一份稳定的感情;
比如职场拼搏,为了晋升费尽心力,却是日日如履薄冰。
每一次拥有之后,内心都微微颤动,不敢失去。
我们太害怕别人抢走我们手里的东西,生怕下一秒便跌落于无物。
弘一法师一生的“失去”是主动的。他脱下长衫,穿上僧衣,将世间荣光都丢到身后,只与清茶素食为伴。
但从他留下的字迹和悟道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极致的踏实与宁静——
没有了音乐厅的掌声,也没有了众人为之折服的赞美;
但他拥有了唤醒自我的空间和坦然面对世界的勇气。
世事如云烟,来了又散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抓住,也会飘走。
而真正让人踏实的,是学会与这些失去和平共处。
我们很多人,都在沉溺于“拥有”的幻觉。
私下里,总羡慕那些兜里有钱、婚姻圆满、人生顺利的人,试图去模仿他们的生活。
但现实总在教我们懂得,每一次拥有背后,藏着更大的失控。
朋友晓蓉曾分享过她的一段经历。
她好不容易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以为人生就此高枕无忧。
毕业找到一家外企,薪水优厚,家人也倍感骄傲。
可是,她每天上下班连休闲的时间都没有,和男友因为异地感情渐渐疏远。
这才意识到,原来拥有的东西不全等于幸福,反而束缚了身心。
看着弘一法师最后的人生,晓蓉学着让自己适时放手。
后来她辞掉工作,选择去云南公益支教一年。
物质变得稀缺,但精神却获得前所未有的平静。
她告诉我,“与其惧怕失去,不如拥抱失去。”
这些年,我也曾在某个深夜,反复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卸下一些执念?是不是能在失去一些东西的过程中,找到内心的踏实?
答案或许并不容易;
但每当回望弘一法师洁白素雅的墨迹,便找到了某种坚韧——
“失去不是失败,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是有勇气腾出空间,让新的生活和感受涌入;
是允许自己用更轻盈的步伐,领略世间的风光;
是学会在失去里获取属于自己的踏实和自由。
拥有很好,但并不永恒。
失去也许会痛,但它带来的宁静和安稳,却是拥有无法给予的。
也许,我们该试着松开手,接受失去,去体验那份真正的踏实和笃定。
这是弘一法师教我们的,也是许多人一生的修行。
愿我们都有勇气,在纷扰的世界里,不为拥有而焦虑,能在失去中找到内心的安全感。
因为,失去,比拥有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