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小姐出上联:“人上有人人压人”,书生妙对下联,引得佳人芳心

发布时间:2025-09-04 04:43  浏览量:1

在南宋末年,江南的雨水总是带点哀愁,要是在那样的天色里,你路过某个还带着石板路的小镇,听见檐下水珠不停地落在青石上,不知怎的心里就会生出些思量。小镇里有一户书香之家,门楣上还挂着先祖手书的匾额,说是“诗礼传家”。这家有个女儿,从小里就被说是“别人家的孩子”,闺名婉儿,容貌是镇里出了名的,诗书也没落下,在乡间里算是个能耐姑娘。她那双眼睛,好像能看穿人,笑起来的时候,却又带着点童气。

婉儿从小把诗古文当饭吃,日常里弹琴吟诗画扇面,左邻右舍都道她脾气有些傲,见了平庸男子更是爱理不理。她私下常同丫头说,要是找个夫婿,宁愿没钱没势,也要能陪我对诗画画。这样的心思,搁在那些讲究门第的乡绅家里,着实是件不寻常事。后来,婉儿出了个题,上联是“人上有人人压人”,来考试能否找到那个心意中的知己。这一招传开后,小镇一时风起,邻村的秀才也都搭船来要见识见识。

第一个赶来的年轻才子,是城里的沈家公子,衣着讲究,脚下的鞋子新得不见尘土。据说家中有田三百亩,父母早给他物色了婚事,他却偏要试试运气。沈公子站在婉儿跟前,脸上一派自信,张口就道:“天上有天天遮天。”现场一片安静,只听见角落里有小孩咳嗽。婉儿其实也不怪他,这对仗讲究工整,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是缺才气,而是没见过生活的春秋。

第二个是镇北王家的长孙,他长得瘦,高个子,答曰:“山外有山山外山。”这联说得像是外头画里的风景,但婉儿心里并没有什么波澜。说来也怪,倒不是她刻薄,只是这些应答,总让人觉得是书本里的回音,少了汗水和烟火气。

那天小镇很热闹,院门外甚至有卖糖葫芦和茶点的小贩。婉儿心中虽无表情,眼神却扫过屋外,像是在等什么意外。正这时,进来一位穿旧青衫的年轻书生,脸色倒有几分困顿,鞋边磨得有点破。他并不慌张,站在众人的憧憬和嘲讽里,全身散着一股外来人惯有的平静。他凝视婉儿一眼,笑意深些像是把所有心思都埋在一瞬。

“肉中有肉肉挤肉。”青衫书生慢慢说完,院里竟突然安静,连外头婶婆嘀咕的人声都停了。有人觉得这话不雅,但婉儿嘴角掠过一丝快意。这联不像书上找的,是市井巷间的滋味。婉儿怔了怔,明白这人是不怕人言,也懂得世间人情冷暖。

院子里有人低声道,“看来这世上,还是有胆子的秀才。”婉儿望着书生,心头微微发烫——真正懂她的人,不是只会背诗的人。书生的眼里,倒像是藏着江南烟雨之外的风霜,婉儿突然觉得,说不定他懂得比她还多。以后每当有人讨论镇上的才女择婿趣闻,总会有人把这段写成传说,可当时两人的目光是真的对上了。

你要问这故事后头怎样,那就得说,婉儿和青衫书生的日子,虽谈不上锦衣玉食,但确有着一份难得的温馨。他俩会去城南的南园看新开的梅花,也会在西湖边上喝一碗清茶。有次两人争论陆游的诗,到最后竟然在院里吵到月亮出来。邻居听了都觉得“这闺女是找对人了”,做夫妻嘛,不就是图个能一起过日子,还能吵着吵着笑起来。

不过,这南宋末年,老天爷不让人太温情。金兵压境,本家祠堂里听到消息,说镇北路已失守。动荡日子,连世间最普普通通的幸福都要打个问号。有一天,乱兵冲进镇里,青衫书生的家人流落他乡,他不得不赶往江东寻母,而婉儿却是舍不得离开病中的父亲,两口子只能草草分别。这种时候,山盟海誓也不过是眼里的一滴泪。书生抓住婉儿的手,声音都哑了,只低低说了一句:“等我回来。”婉儿点头,心里像是失了魂。

兵荒马乱的几年过去,小镇有的房子都塌了,许多旧人不见了——有人被带走,有人逃难再也没回来。婉儿守在父亲坟前,一点点把那些旧时的诗稿藏好。她的好日子就像一杯冷茶,只能慢慢品咂回甘。有街坊见她一个人坐在窗下,常常发呆,有时写写画画,有时没头没脑说一句“他会回来”。有些年头过去,镇上的小孩都长大了,婉儿却没再嫁人。

我有一次和老邻居聊起这事,他摇摇头叹气,“她就是等人等到老的。”许多人不懂,婉儿这份执拗,到底算什么?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有情。其实在乱世里,谁不想报一份真心,只是重逢太难。

老来,婉儿梳着银发,坐在小窗下望外头的雨,想起年轻时的自己,依稀听见那个青衫书生轻声答联,那时候的眼神,如今再也寻不见。她说这些年,最好的东西不是诗句,不是风景,而是那一瞬间懂得被珍惜的感觉。旁人听着,心里都静下来。

讲到这儿你可能会想,假如你当初遇见婉儿,那上联“人上有人人压人。”你会答什么?是书本上的句子,还是发自心里的生活气?我有时想,故事里总是留了意思给后来人。你听完这个,也许会有自己的主意。要不,咱们停一停,把自己的答案留到茶水凉时慢慢写吧?谁知道呢,人生里,最妙的对仗,往往不是句子,而是两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