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筠”不读jūn,那该怎么读?筠又有什么含义?

发布时间:2025-09-17 01:18  浏览量:1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温庭筠《菩萨蛮》

这阙词,是晚唐最美的"闺房写真"。
温庭筠用十四字,画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晨妆图——
阳光掠过屏风上的金漆,在美人鬓角与脸颊间流转,连发丝都染着细雪般的柔光。

但你知道吗?
写下这般绝美词句的人,自己却活成了大唐最失意的才子:
◆ 他少年成名,却因"长得丑"被科举拒之门外
◆ 他写尽闺阁旖旎,自己却孤独终老
◆ 他的词被歌女传唱千年,墓前却只剩一块无名碑

你是否想过,这位写下无数旖旎诗词的才子,连自己的名字都成了后世的谜题?

“温庭筠”的“筠”,究竟读yún还是jūn

读音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筠”字确实有两个读音:

yún(竹子的青皮,引申为“竹子”)jūn(仅用于地名,如四川“筠连县”)

那么问题来了:温庭筠的“筠”该读哪个?

要确定正确读音,得回到温庭筠所在的唐代。

《广韵》(宋代韵书,记录唐音)标注:“筠,为赟切(yún),竹皮也。”

古人名与字相关:温庭筠,字“飞卿”。古人取字讲究呼应,“飞卿”暗指“竹皮轻扬”,因此“筠”应取“yún”(竹义)。

jūn 音是后起的:清代《四川通志》才将“筠连县”的“筠”读为 jūn,与唐代无关。

结论:温庭筠的“筠”读 yún,jūn 是地名专用音,不适用于人名。

字源

“筠,形声。从竹,均声。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

⺮(竹部)——最风雅的偏旁

在甲骨文中,“⺮”像两片修长的竹叶交错,自带清逸之气。

所有带“⺮”的字(如“箫”“箭”“笺”),几乎都沾染着竹的文人气质。

均(声旁)

“均”不仅是读音提示,更暗喻竹节均匀挺拔的特性。

《考工记》云:“轮人为轮,斩三材必均”,与竹子“虚中直节”的品格完美呼应。

含义与用法

本义:竹子的青皮(yún)。引申义:竹子、竹制品、竹乐器。特殊读音:仅地名“筠连县”读 jūn。常见搭配:筠管、筠帘、筠席(均指竹制物品)。

温庭筠:被颜值耽误的唐代顶流词人

他是唐代的"方文山"——写的词被歌女们争相传唱,随便发首新作就能上热搜。
他是科举考试的"倒霉蛋"——明明才华横溢,却因为长得丑+嘴太毒,一辈子没考上公务员。
他还是晚唐的"情话大师"——那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至今仍是表白金句。

✍️ 15岁就火遍长安

别人家的孩子还在背课文,他已经写出爆款诗《锦城曲》,可惜因为长得像钟馗,得了个"温钟馗"的外号。

唐代流行音乐教父

在酒吧(酒肆)给歌女写词,随便一首《菩萨蛮》都能让全场尖叫:"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画面感,绝了!

⏱️ 人形写诗机器

考试时双手交叉八次就能写完八韵诗,江湖人称"温八叉",这手速放现在绝对是短视频高产博主。

考了30年都没考上

不是因为没才华,而是:

长得丑被歧视(唐代科举也看颜值)

写诗讽刺考官(《不第后赋菊》直接开怼)

还被诬陷作弊(就因为他用竹笔传答案)

最终只当了个小科员

晚年混了个"国子监助教"的闲职,相当于现在的大学辅导员,憋屈死了。

❤️ 和女道士的禁忌之恋

给美女诗人鱼玄机写情诗:"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结果对方后来因杀人被处死。

酒馆闹事上头条

经常喝醉在墙上题诗,最狂的一句:"自恨青楼无近信,不将心事许卿卿"——这不就是古代的"发酒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