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从鱼塘村落到科技新城,北龙湖新地标里有部“变形记”

发布时间:2025-09-18 16:42  浏览量:2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龙湖北岸,坐落着中原科技城投资促进中心。这里,不仅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中心,也已经成为展示郑东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成就的新地标。在这里,可以看到郑东新区如何从一片鱼塘村落蝶变成一座现代化新城,又如何进化为科技感满满的中原科技城。

建设丨城院融合发展,全国排名提升

进入中原科技城投资促进中心看到,环形的长廊内外,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呈现着中原科技城的建设成就。室内的长廊内侧,摆放的是郑东新区的发展历程,是中原科技城的建设进程。隔着玻璃幕墙,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超聚变、金融岛相继出现在视野之中,正在建设的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工地上一片忙碌景象。

中原科技城投资促进中心。

中原科技城,正在向着世界一流科技城的目标迈进。2021年10月,中原科技城以郑东新区全域260平方公里为支撑,全面提升规划设计,以与河南省科学院城院融合发展为抓手,划分为7大主体功能片区,10大科技创新集群及5大服务支撑体系。

经过近五年建设发展,中原科技城目前已形成了创新人才高度集中、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发展新局面。在赛迪顾问发布的《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中的排名从2023年的第19位跃升到了第15位。

在城院融合发展方面,中原科技城助力省科学院新建22家研究院所,牵头举办省实验室(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机构总量达到51家,高水平项目、高质量成果及成果转化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助力省科学院累计引进21名院士及核心团队,到岗高端人才120人,在岗科研人员超3000人。揭牌打造全国首个量子谷,国科量子、长江量子等1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150名硕博以上人才进驻办公,着力打造全省量子产业高地。

高能级研发机构正在加快集聚。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与省科学院共同推进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建设,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嵩山、墨子、黄淮等11家省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联动互促之势,北大、上交大、北理工、哈工大等郑州研究院签约落地,华为、海康威视等30余家头部企业研发中心落地运营,中原科技城科创力量日渐壮大。

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重点聚焦数字经济、生命科学两大主导产业,着力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培育形成了人工智能、算力、数据、生命科学、量子、软件等6大新兴产业集群,累计签约800余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近6000亿元。

生态丨组建中原科技城科创联盟

中原科技城,正在加速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根据介绍,中原科技城组建中原科技城科创联盟,联盟实行“理事会+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专委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架构,由管委会主任担任理事长,打造“联盟赋能—成果转化—分层服务—产业加速”生态,推动创新主体间突破壁垒、实现深度合作。

展板上的郑东新区建设进程。

首批成员单位共85家,涵盖郑州大学等10所高校,建设银行、中金汇融等33家金融机构,嵩山实验室等16所科研院所,省投资集团等9家省市区属国有平台公司,超聚变、中科曙光等13家头部企业,实现域内各类科创资源全覆盖。优化人才服务,先行先试人才认定“举荐制”,赋予重点企业自主认定权。

同时,提供2000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开发“中原优才卡”,建设人才主题街区,精心打造人才品牌。链接辖区郑大一附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培优做强清华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让高层次人才子女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中原科技城也致力于打造技术经理人队伍,联合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等,建立“基础普及+高级实战”的培训体系,顺利举办首期中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重点培养“五懂”人才。举办数字经济峰会、微软“创新杯”、F1摩托艇世锦赛等科创和文体赛事活动,加快推进“两圆一带”滨水文旅品牌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一流创新生态全面构建。

下一步,中原科技城将聚焦全省“两城一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按照“围绕新质生产力,强化产业支撑”等指示要求,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加快推进人才引育、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金融建设等重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刘瑞朝 王靖/文 李彤/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