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纪晓岚:猪肉当饭,日御数女,热衷鬼怪故事,是心理扭曲吗?
发布时间:2025-09-18 10:56 浏览量:1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河北沧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纪昀一生博览群书,工于诗文,长于考证训诂,被称为“通儒”、“怪杰”、一代文宗,是清代文化界屈指可数的代表人物之一。
纪晓岚也很会做官,累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在汉族士大夫中也很少见。他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受命编纂《四库全书》。他自己还编写了一部鬼怪故事书——《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素来以“风流才子”著称。既然“风流”,多少会与情色沾边,说纪晓岚是个纵欲狂,可能大多数人不相信,然而,纵欲确实是纪大才子的怪癖。
在饮食方面,纪晓岚只吃猪肉,不吃米、面等主食。面偶尔还吃几口,米是从来不碰。而且他的食量很大,动辄每顿饭会吃掉十盘以上的猪肉。
有一次,纪晓岚正在用饭时,恰好一位友人来访。仆人端上来一个足足装了三斤猪肉的火锅,纪晓岚风卷残云般把锅中之肉全部吃光,看得来客目瞪口呆。
有意思的是,纪晓岚虽然嗜肉,却从不吃鸭肉。即便厨艺高超的大厨做的鸭肉,也吊不起他的胃口。
相对于饮食,纪晓岚在“色”字上的表现,也令人瞠目。以至于让人怀疑,他是否患有性欲亢进的疾病?据清代古籍《虫鸣漫录》记载:“纪晓岚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啸亭杂录》中也记载:“公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编纂《四库全书》时,由于工作繁忙,纪晓岚经常要留宿在宫中几天不回家。时间一长,纪晓岚因为数日没有行房,双目暴赤,两颊红如火。有一天晚上,乾隆帝闲逛到纪晓岚的住处,看到他的样子吓了一跳,问他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
纪晓岚如实回答:没有病,只是数日未近女色,内火外攻,才有这样的面相。乾隆听后哈哈大笑,当即给他留下两名宫女。
工作告一段落后,纪晓岚回家休假,乾隆就把那两名宫女赏赐给他做妾。纪晓岚获此殊荣,十分高兴,对外说自己这是“奉旨纳妾”。
人有怪癖,通常会归因于生理现象。说纪晓岚是奇人,有特异功能,也不为过。但从科学角度讲,当一种嗜好超出理性范畴,达到偏执程度时,必然会有精神层面的原因。
纪晓岚只吃猪肉,可以看成是严重偏食。但他的好色到了近乎色情狂的程度,甚至在皇帝面前也毫不掩饰,恐怕不能仅仅看作是生理现象。
有人认为,纪晓岚的嗜肉与好色,与他编纂《四库全书》有关。
关于《四库全书》,后世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说它“嘉惠学林,功在千秋”,将其视为“华夏国宝”;也有人说它在编纂过程中,对于涉及反清、民族意识、边疆政策等内容的书籍进行大规模删改,甚至销毁。鲁迅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亡古书矣!”
清廷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取缔了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特别是颂扬明朝的作品更是在禁毁之列。大量古籍被毁,许多人遭到迫害。
这项以思想统治为目的的文化大工程,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篡改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纪晓岚是一位有思想的学者,他受皇帝之命主持编纂,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用意和后果。
清廷以“编书、校书”为借口,对汉人进行思想清查和政治威摄,对抱有“华夷之辨”和颂扬抗清英烈的汉人知识分子进行打压迫害,大兴文字狱。
这一切,纪晓岚都看在眼里。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想必他内心里对清廷的做法也怀有怨恨,但他又不能表现出来,还要假装忠于清廷,内心的苦闷和压抑可想而知。
另外,清廷残酷迫害汉族知识分子,也对纪晓岚产生了震慑,他深知与清廷对抗没有好下场,倒不如做个听话的顺臣。
纪晓岚是一位大学者,然而他一生的著述只有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部类似《聊斋志异》的书,讲的是鬼怪猎奇故事,虽然文采斐然,却没有多少思想性,只是消遣之作。
纪晓岚在异族的高压统治下,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他帮助乾隆删改中国古书,自然非常了解皇帝的心思。耳闻目睹许多文人因言获罪,他对文化著述的危险性非常了解。为求自保,纪晓岚干脆什么也不写,白白辜负了一身才学。
乾隆帝之所以选中一个汉族大知识分子来主持编书,是想借编书之名,给汉族知识分子来一次洗脑和警示。结果很令人满意,以纪晓岚为首的汉族精英们,在删改古书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精神删改了。乾隆朝以后,再没出过像黄宗羲、顾炎武那样胸怀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有志文人。
如同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一样,在司马氏的强权打压下,才华不得施展,只能通过清谈、喝酒、服药来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