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列传(二十七)

发布时间:2025-09-18 08:09  浏览量:1

韩信列传(二十七)

鲁迅先生说: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灯下漫笔》)

梁启超先生说:上自太史公、班孟坚(注:班固,字孟坚),下至毕秋帆(注:清代才子、状元,历任陕西、山东巡抚,湖广总督)、赵瓯北(注:赵翼,号瓯北,清代诗人、史学家),以史家名者不下数百。兹学之发达,二千年于兹矣。然而陈陈相因,一丘之貉,未闻有能为史界辟一新天地,而令兹学之功德普及于国民者,何也?(《新史学》)

吴晗(1909年---1969年)先生说:一部24史就是一部贪污的故事。(《论贪污》)

我说:司马迁写史尚能平视,后来者写史,基本上都是跪着写的。当奴才当惯了,若不歌功颂德,他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

我说这话,可不是假的。

我仅仅举一例说明。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汉书.陈胜项籍传》:“汉王稍收散卒,萧何亦发关中卒悉诣荥阳,战京、索间,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资治通鉴.汉纪一》:“五月,汉王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荥阳,汉军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

以上,这分别是司马迁、班固和司马光写的。我就不再翻译了。

司马迁说是韩信在京县和大索城击败了楚军。

班固和司马光都说是萧何派遣关中的兵,到了荥阳,在京县和大索城击败了楚军。

上一章,我已经得出结论,韩信在洛阳。

从洛阳发兵到荥阳(郑州),距离比较近。

萧何在长安,从长安发兵到荥阳(郑州),没有一个月的时间,不可能达到。况且,听到刘邦战败,接受战败的信息,也需要时间。等到萧何发兵,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班固和司马光,在说瞎话。

班固和司马光,为何不提韩信呢?

因为韩信被夷三族了。所以,在班固和司马光的认知世界里,韩信就是一个坏人。

只有坏人才会被夷三族。

只有刘邦之类者是好人。

所以,坏人(韩信)不提也罢。

他们这种认知,写史,能写出客观的历史吗?

这就是后人崇拜的班固和司马光。

书归正传。

刘邦兵败彭城,狼狈逃回到荥阳(郑州)。曾经追随他一起讨伐楚国的诸侯们,多数又都叛逃、离他而去。

其中,赵王赵歇、代王陈余、魏王魏豹,与楚国和解了、与刘邦反目了。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直接投降项羽了。殷王司马卬死了。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这段记载的“赵”,就是指赵王赵歇和代王陈余。

陈余把常山王张耳赶跑了,他把代王赵歇从代国迎接回来,重新立为赵王。赵歇为了感恩陈余,封陈余为代王。陈余认为赵歇软弱,赵国需要他镇守,于是派他的马仔夏说(yue)掌管代国。(《史记.陈余列传》:“迎赵王于代,复为赵王。赵王德陈余,立以为代王。陈余为赵王弱,国初定,不之国,留辅赵王,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

司马迁说,“齐”亦反汉与楚和。

我说,这里,司马迁又写错了。

当时,齐国并没有“反汉”,但是,齐国确实与楚国和好了。

国与国之间,张三可以和李四交好,但张三未必需要和王五交恶。

当时,项羽正在领着军队和齐国作战,他听说刘邦攻占了他的都城彭城(徐州)。项羽大骂刘邦是一个小人。

柏杨(1920年--2008年,台湾省学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君子与小人》。我早年读过。我想引用一下原文,但现在再也不能从网上搜到了。可见违禁词太多。

君子斗不过小人。

项羽为何骂刘邦为小人呢?

当初,刘邦为了表示和项梁比较亲近,即找到一个靠山。他主动和项羽结拜为兄弟。为此,项梁很大方,立即拨给刘邦一些人马,兵五千人,谋士五人,将军10人。(《史记.高祖本纪》:“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沛公还,引兵攻丰。”)

后来,项羽和刘邦在灭秦的过程中,也有过几次合作。

第一次,“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意思是说,让刘邦和项羽另外攻打山东菏泽。

第二次,“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与秦军战,大破之,斩李由。还攻外黄,外黄未下。”意思是说:刘邦和项羽向西攻击河南开封杞县,攻占下来了。又攻打河南商丘民权县时,没有打下来。

第三次,“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

意思是说:刘邦和项羽正准备攻打河南开封陈留镇的时候,听说项梁死了,他们都不打了,他们和吕臣一起向东撤退。

项梁死后,楚后怀王熊心有点害怕,就从江苏淮安盱眙县搬到了徐州。

熊心是名义上的义帝,是天下共主。项梁在的时候,项梁比较有威望,处世比较公道和稳重。所以,熊心也就老老实实的。项梁一死,项羽比较年轻,他才24岁,处世相对不太稳重。此时,就有人就串呼着熊心,让他自己掌握权力。于是,熊心就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

当时,赵国被章邯揍得鼻青脸肿的,赵国多次向楚国求救。熊心就任命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去救援赵国。同时,让刘邦向西进攻咸阳,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即刘邦若攻下咸阳,就封他为王。

宋义在军中更没有威望,他更不会带兵,只不过熊心想自己掌握兵权,所以让宋义担任主将。

对此,项羽内心是不满意的。这为日后项羽杀义帝熊心,埋下了药引子。

范增是个“老狐狸”,他是项梁的铁杆,他是向着项羽的。

宋义常常发布错误的命令。把项羽气得够呛。

项羽就想找宋义理论,被范增制止了。范增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又不是主将,你着什么急呢?即便是出了乱子,又不是你承担责任。”

范增是故意的,他就是眼睁睁看着宋义惹祸更大一些,以便引起将军和士兵的不满。然后,他再鼓动项羽出来收拾残局。

后来,项羽忍不住了,他把宋义杀了。项羽手下的龙驹、钟离昧、英布等人,都听项羽的,再加上有范增在,所以项羽就把队伍拢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