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三首《言怀》:40岁懒为善恶,50岁不问酒钱,53岁懒算输赢

发布时间:2025-09-11 17:52  浏览量:2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江南才子,诗书画三绝,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早年科场蒙冤后绝意仕途,纵情诗酒,以卖画为生。

晚年皈依佛教,自号“六如居士”,取《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意。

其诗歌融合白居易的平易与李商隐的深婉,形成“以俗为雅”的独特风格,被誉为“明代最具个性的诗人”。

这三首《言怀》,均收录于《唐伯虎全集》中,为唐寅晚年用血泪谱就的精神史诗。

从“笑舞狂歌”的青春放浪,到“田衣稻衲”的中年归隐,再到“避世缩如龟”的晚年彻悟,诗人完成了从抗争到妥协、从执迷到超脱的生命蜕变。

这种将世俗苦难转化为审美体验的能力,使他的诗歌超越了时代局限,成为中国文人精神史上的一座丰碑。

唐寅《言怀》

其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

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

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正德十四年(1519),时年唐寅 50 岁。

在经历科场案、宁王朱宸濠叛乱等人生重创后,他借诗酒自我慰藉,以自嘲口吻总结半生,实为苦中作乐,狂放之语难掩满纸血泪。

五十年放浪形骸,花间醉月,世人只见才子的风流,谁解腰间酒钱空空的悲凉?

“自惭称作者”的谦逊,偏偏被捧作神仙手笔,这浮名如枷锁,勒痛半生的失意。

末句“莫损心头一寸天”,是历经沧桑仍未被世俗污染的精神净土,是文人最后的尊严,也是桀骜的宣言:任他世道倾轧,心中净土不可侵犯。

全诗如同一曲亦庄亦谐的狂想曲,在放浪形骸、狂傲不羁的表象下,跳动着一颗不肯屈服的赤子之心。

其二

田衣稻衲了终身,弹指流年已四旬。

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莫忧贫。

山房一局金縢着,野店三杯石冻春。

但愿今生只如此,无荣无辱太平人。

赏析:

这首诗写于40岁左右,他看透荣辱,在桃花庵过着“田衣稻衲”的隐居生活,反映其历经世变后的心境蜕变,是唐寅褪去浮华后的生命宣言。

粗衣陋室,四十年弹指而过。

懒辨善恶,不忧贫富,山房一局棋、野店三杯酒,便是全部雄心。

他以“太平人”自许,剥离世俗欲念,无荣辱惊心,无得失扰梦,在乱世中筑起一个远离尘嚣的桃花源。

山房棋局,野店春酒,寻常景物中蕴藏着深远的禅意:一局一酒一乾坤,无争无扰即桃源。

注释:

縢(téng):指用绳索捆绑,“金縢着”指用金属绳密封的棋谱。

石冻春:唐代名酒,诗中指乡村酿造的酒。“石冻”形容酒液清冽如冰,“春”为唐代酒名常用字。

其三

年来避世缩如龟,净扫茅茨闭竹篱。

系日无绳那得住,待天倚杵是何时。

随斟冷暖开怀酒,懒算输赢信手棋。

千古英雄一抔土,不如欢笑有便宜。

赏析:

这首诗写于嘉靖元年(1522),唐寅 53 岁。

晚年贫病交加,他在《漫兴十首》基础上深化避世思想,“缩如龟”的意象与“千古英雄一抔土”的感慨,道尽对生命虚无的彻悟。

避世如龟,扫篱闭户,开篇便是一幅自囚于尘世外的隐者图。

“系日无绳”叹时光不可挽留,“待天倚杵”问天命何时终焉,苍茫之问里,藏着无尽的惘然。

冷酒随斟,输赢信手,英雄终化尘土,何如当下欢笑?

这种看似消极的洒脱,实是对生命虚无的深刻超越。

注释:

茅茨(cí):茅草屋顶,指简陋的居所。

杵(chǔ):捣物用的木棒,“待天倚杵”化用《论衡・谈天》:“天若倚杵,当有所倚”,喻指支撑天地的天柱。

三首《言怀》,是唐寅人生的三重镜像:

其一狂放如剑,刺破世态虚伪;

其二淡泊如僧,坐忘红尘纷扰;

其三通达如禅,笑泯古今沧桑。

同时,也共同描绘了一个理想国:

那里无荣辱之劫,无时光之迫,唯有酒旗棋局、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