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新婚之后,写了一首肉麻的“洞房诗”,句句深情千古流传
发布时间:2025-07-11 22:32 浏览量:1
造化弄人,桃花庵主唐寅曾想施展抱负。可是,几番打击让唐寅丧失了进取心。
唐寅放浪形骸,曾作诗《海棠美人图》: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而新婚后,唐伯虎又写了一篇海棠诗,才知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有深情的一面……
唐寅后世流传最多的是画作,落款往往有:桃花庵主、晋昌唐寅、鲁国唐生等。
桃花庵主为人熟知,那其他名号从何而来呢?
其实,唐家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始祖唐辉官至凉州晋昌郡将军。追忆祖先的成就,唐伯虎常会用“晋昌唐寅”作为题名。
到了唐朝初年时,因为辅佐李渊登基有功,唐寅的祖先唐俭被封为了“莒国公”,这都是唐寅向往的丰功伟绩,所以偶尔也会用“鲁国唐生”勉励或者安慰自己。
唐家传承至明朝后,在土木堡之变中,作为兵部车驾主事的祖父唐泰死于乱军之中,唐家就此家道中落。
到了唐伯虎父亲这一代,只能在市井当中经营一家酒馆为生。
仰慕先祖的成就,又因为“商”是最低的身份,唐父从小就督促唐寅认真读书,以功名为重。
聪明的唐寅确实非常擅长研习诗书,还因为小天才的名号,陆续结交了很多朋友,比如六指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
四人被称为“吴中四大才子”,唐寅果然不负众望,15岁就通过了府试。
如果不出意外,唐寅只要按部就班,正常发挥的话,通过乡试、会试问题都不大。
可命运的大锤不偏不倚地又砸向了唐家。
唐父染上了病,那时唐家还有一些积蓄,便寻医问药,可唐父依然不见起色。
唐父是家里的顶梁柱,唯一的小酒馆无法营业后,为给父亲看病,家中慢慢无以为继。
唐寅母亲没多久,也因为思虑成疾,身体逐渐衰弱。
家里的担子都落在了唐寅身上,擅长画画的唐寅,只好开始帮人画画补贴家用,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可是,在唐伯虎24岁那年,唐父终因疾病,撒手人寰。唐家主心骨的去世,如同晴天霹雳一般。
更糟糕的是,没到两年,忧郁的母亲也离世了,妹妹因为没有娘家人的支持,逐渐被夫家苛责,最终无法忍受也自尽了。唐伯虎的妻子、儿子竟然也染病,不治身亡。
看着逐渐破败的房子,唐伯虎心想,为什么都走了,只留他一个人活着?
唐伯虎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心灰意冷的他整日以酒为伴,浑浑噩噩。
好在还有祝枝山得知唐伯虎的情况后,时常来看望他。当发现唐伯虎自甘堕落后,祝枝山经常劝慰他,让他向前看。
自幼就比较洒脱的唐寅,终于在好友的规劝下,慢慢走出了阴霾。
收拾好心情,唐伯虎打算完成父亲的遗愿,参加科举,让唐家兴旺起来。
家人过世后,沉沦的那两年,唐伯虎时常找隔壁喜好喝酒的张灵借酒消愁。
两人经常流连青楼,以至于养成了习惯。
虽然唐伯虎恢复了志向,但一时也难以改掉恶习。
甚至于,院试之际,两人依然不顾形象,放浪形骸。学政大人方志对其颇为厌恶,将唐寅的成绩作废。
幸亏唐伯虎的名气被当地父母官曹凤看重,又在文徵明父亲等人的求情下,方志才放过了他。
应天府的主考官梁储和苏州知府曹凤关系密切,在苏州知府的介绍下,唐伯虎结识了梁储。
几次接触下来,梁储对唐伯虎的才名非常认可,更是在那次乡试中,点了唐伯虎解元。
高中解元的唐寅,为感谢梁储提携,写了一首《领解后谢主司》 以示感谢:壮心未宜逐樵渔,泰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从这首诗的表述中,能看出他中举前后的心境变化。
唐伯虎中举之前,因家人离世,生活困顿苦闷。
十四五岁就开始参加科举,到28岁,久负盛名的他才考上举人,唐伯虎对过往的成就感到自卑。
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穿上红袍,光耀门楣。
这个时候的唐伯虎正是忘记过去,展望未来的有志青年,他依然对外来充满希望。
不过,由于之前和张灵在一起买醉,养成了坏习惯。
中举后的唐伯虎更是以为苦尽即将甘来,毫不收敛,沉浸在了欢场之中。
成为举人第一的唐伯虎,更加恃才傲物了。
好友祝枝山看他如此狂妄,劝他:你虽然有才华,但是如果一直这样放浪下去,肯定会一事无成的。
没撞到南墙时,人一般都是不知道自己做错了的。
对于祝枝山的话,唐伯虎没有当回事,甚至在参加会试春闱前,还娶了一个娘子。
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洞房花烛夜之后,唐伯虎还写了首海棠花诗,拿来赞美新妇。
诗的内容是: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
不愧是大才子,马上要考试了,还有心情作出如此应景的诗。
天欲其亡,必先使其狂,习惯了快活的唐伯虎,终将为自己的放纵买单。
但是,他还不是做主角被惩罚。
雷公电母吵架,劈下的雷,捎带脚把他电到了。
那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1499年春天,到了决定唐伯虎一生命运的时刻——会试。
果不其然,纵情声色的唐伯虎没有考中。
不过,没考中也没关系,大不了来年再考。
可是,当时已经成为东宫侍学讲师的程敏政,为尹直所不容。
于是,户科给事中诬告主考官程敏政泄露题目给徐经和唐伯虎。
经过一番查证,举报的的这些试卷并没有被录用,查证属于诬告。
但经过这一事,程敏政还是被迫辞官归家了。
而被殃及的唐伯虎,不满朝廷将他贬黜为小吏,不答应就职。于是,小小的唐伯虎被赶回了家。
而知道此事的新娘子,嘲笑唐寅无能,唐寅一怒之下休掉了她。
这次打击对唐寅很大,一时之间,唐伯虎再度心灰意冷。
感觉丢人的唐伯虎收拾行囊,开始外出游玩。
事情的余波散尽后,唐寅回到老家,靠帮别人画画、写碑文、墓志铭等为生,闲暇之余依然用酒色麻醉自己。
郁郁不得志,却再无心力上进的唐伯虎就这样蹉跎着岁月。
直到几年后,1514年,宁王府的掌书找到他,告诉他宁王听闻他的名气,邀请他做宁王府的幕僚。
已经44岁的唐伯虎,以为自己的才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欣然同意了宁王的诏令。
可是,唐伯虎去了宁王府之后才发现,宁王也只是让他写写画画,从未向他索要什么谋略和建议。
不过,由于工作原因,他从文书往来和过往宾客当中,发现了一丝异样。
仔细留心宁王府的动作后,他确认了宁王在筹划造反的大业,吓得唐伯虎再次遭遇雷击。
唐寅不知道宁王为什么要造反,又凭什么要造反。
但他知道,成祖皇帝,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才靖难成功,但宁王不具备这些条件。
所以,虽然没有九族了,但是唐伯虎也不想继续待在宁王这个贼船上了。
但是,南昌城守卫森严,私自出城必然被宁王诛杀。
于是,唐伯虎开始每天烂醉如泥,甚至脱了上衣在街上瞎溜达,买东西不付钱,到处嚷嚷“我乃宁王府贵客”。
宁王正愁如何招揽更多人才帮他筹谋大业呢,怎么能容忍唐伯虎如此作践自己,于是命人乱棍将唐伯虎赶出了南昌城。
松了一口气的唐寅,再次成了大家的笑柄。
如果不是遇上王守仁刚好在南昌附近,没准宁王还真能操作一番。
果然,不出唐伯虎所料,宁王第二年造反还没几十天,就被王守仁给平定了。
不过即便如此,唐伯虎依然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无奈之下,唐伯虎跑到城外,筑了一个桃花坞生活。
到桃花坞后,唐伯虎又娶了一个老婆,不过很快媳妇又过世了。
可能是天煞孤星,自此,唐伯虎再也不娶妻,孤独终老。
唐伯虎一生坎坷,身负才学却放浪形骸。
命运捉弄了他,别人笑他太疯癫,他笑别人看不穿。
晚年的唐伯虎,看淡了名利,学会了放下,放下傲慢,放下执着。“无花无酒锄作田”也让他很满足。
如果我们是唐伯虎,真的能放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