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古物看懂大日本族一个特征

发布时间:2025-09-11 17:31  浏览量:1

2025年9月3日偶得一件日本工艺品,一个老铜火钵(古代日本燃碳的容器),火钵上刻二十个字和几个金色图案。今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纪念日。就这个火钵与大家分享一段鲜为人知的中日历史。

火钵外两侧各两行字,“桃山御城内,火钵百封久内”;“庆长二年,丁酉三月日”。钵体嵌入十六瓣菊花纹图案和五三桐纹图案。桃山城:位于日本京都伏见区南的一座城堡。1592年建造,动用2-3万民工。后因地震、战乱原因多次重建和修缮,1623年彻底废弃,现存遗址为1964年用钢筋混凝土建的复制品,作为丰臣秀吉纪念馆至今。该城堡是日本战国关白(类似首相)、太阁(类似摄政王)丰臣秀吉居住、办公场所。日本各大名均在城内设置办公室(类似驻京办),彰显其统治日本权威(类似满清入关前在沈阳建的故宫)。

日本在室町幕府中晚期到江户幕府初期之间的100多年(1467年-1615年)时间被称为“日本战国时代”。幕府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国朝代(类似明朝中后期--清朝初期)。战国时代是日本著名一段历史,可谓是名人辈出。十大名将如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等大家耳熟能详。这里我们重点看战国后期“织丰时代”又叫“安土桃山时代”。织丰代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安土和桃山就是他们住的城堡。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后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关系。前者打下大半个天下,统一在望的时候去世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完成全国统一。日本战国时代可谓是“庙小妖风大”巴掌大个地方分裂成100多个大名统治,每个大名类似中国一个乡长。丰臣秀吉在1590年终于将100多个乡长全部摆平。这时候就看出了日本这个民族的本性,像秦始皇、隋文帝、宋太祖这些结束百年乱世的开国皇帝都是想着如何休养生息、罢兵止戈。日本人不是,他们想到的首要问题是:趁现在兵强马壮,立即征韩侵华。人家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甚至口号都和1937年一样“霸朝鲜、窥中华、图印度”基本就是实现“大东亚共荣”。经过一年多准备,在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战争理由是朝鲜拒绝借道日军攻击中国。

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时日军确实有实力。经过一百多年的互相攻伐,日本武士战力十分强大,不夸张说15万侵朝部队相当于15万特种兵。这种强大不光是士兵的意志、战斗技巧,连武器装备也极其先进。传统的武士刀就不多说了,当时日本武士吃饭和睡觉时候都随时拿着刀,一声响哨立即持刀参战。当时一把武士刀养护成本相当于现在一套房贷的压力。火器也是相当不错,西洋引进的大弗朗机炮、自主研发的火铳、火绳枪相当先进。火铳为多眼火铳(类似3连发和5连发);火炮有各式规格。海军实力也相当强劲战舰700艘。

从战争结果也可见日本军队战力的强悍,1592年4月登陆朝鲜半岛,1天釜山陷落;19天汉城陷落;58天平壤陷落。不到两个月朝鲜“三都尽失,八道瓦解”。朝鲜国王仓皇逃往中朝边境,恳求明朝救援。虽说朝鲜武备废弛,可日本这个进攻速度也足见其军力之强。现在参加旅游团,游遍朝韩全境,一个多月时间也不一定够。

这时候明朝态度就比较有意思了,一直在争论两个问题,是否出兵,由谁挂帅。最后万历皇帝朱翊钧力排众议坚决出兵,豺狼只有打疼了才不敢呲牙,只有以战才能止战。当年主席他老人家熟读明史,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是否有借鉴400年前。既然决定出兵,就必须选出能定乾坤的军事统帅。万历皇帝选出这位也真可以和彭老总一教高下了。下边重点介绍一下明朝的抗日援朝统帅李如松。介绍这位点先从他的社会关系说起:

老板:万历皇帝朱翊钧,明朝在位最长皇帝(48年)。对李如松及其偏爱,甚至偏袒,全力信任和支持。

父亲:李成梁,在明史记载“南戚北李”明中后期两大军神之一,外号辽东之盾,辽东无冕之王(类似民国张作霖)。蒙古、女真等各部畏之如虎,用俯首帖耳也不为过。如果你还是无法理解李成梁的强大,军神戚继光总该听过吧,历史上被官方承认的以统帅姓命名的私人部队仅有两支。戚继光的“戚家军”和岳飞的“岳家军”。戚家军总体要强于岳家军。与戚继光同期存在的李成梁在军功、威信上还要压戚继光一头,可见其实力。

老师:徐渭,明朝建国276年的三大才子之一。这个名头就不用详细介绍了,人类是有那种万法皆通的人的,只是出现概率极小(有兴趣朋友可以看看徐渭传)。

部下:辽东铁骑,也是关宁铁骑的前身。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同时代战斗力被全球公认无敌的部队有四支。东晋北府兵、蒙古怯薛军、大明水师、后金八旗。八旗兵唯一对手就是关宁铁骑。这支部队从李成梁开始战斗力就及其强悍,但是人数始终不多,我查阅的资料来看核心人数在3千左右,高端战力在1万上下。加上后勤、预备役等总数也不超过3万。那为什么这么强悍的部队人数不扩充呢?核心原因还是一个字“钱”。部队标配一人三马;5-7眼特制火铳,打完7发反过来可以当狼牙棒用;铠甲厚度可防御弓箭和火绳枪、火铳。关键是这支部队核心战力里面没有老百姓,全部是地主。对,你没看错,全部是地主组成的部队。打了胜仗,抢来的土地全部私自分配。是不是感觉有东北王张作霖的味道。辽东这个地界,朝廷没法管啊。不用李成梁这伙人,谁弹压的住蒙古、女真各部。朝廷也曾经替换、收拾过李成梁,结果谁来也玩不转,没办法李成梁都76岁了,又再次启用,这位足足活到90岁。

小弟:努尔哈赤,能够凭“十三铠甲”建立后金,与李成梁和李如松父子的支持有莫大关系。李成梁在1583年收拾阿台部时,误将帮忙促降的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干掉。为弥补他并收买人心,将努尔哈赤收入部下并保举他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并补偿30道敕书(贸易许可证)助其整合建州女真,又与其联姻。努尔哈赤整合建州女真最大阻力叶赫那拉部落也是在李成梁出兵帮助下消灭的。这次,大明出兵朝鲜抗倭援朝战役,努尔哈赤也曾请求出兵助战。

大明这次抗倭援朝战争和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相似。战争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几场大仗将日军打疼,向南退却,主要战役是光复平壤;第二阶段,双方边打边谈争取利益最大化;第三阶段,谈判成功鉴定停战协议。其实,战争到这就应该结束了,可这个战争还有第四阶段。这个比较特殊,不同于其他战争。特殊点在于双方谈判代表:中方为超级大忽悠沈惟敬、日方为天真王子小西行长。这二人为停战,同时欺骗本方老大万历皇帝朱翊钧和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均告知对方完成同意本方要求,并促成短暂议和。第四阶段,丰臣秀吉发现被骗后,于1597年再次派遣14万军队二次侵入朝鲜,明朝派7万士兵入朝迎战。第二年丰臣秀吉病亡后,日军迅速败退,残兵败将逃回本土。

谈这段历史是为让我们认识日本这个民族,在它统一强大后,在他们认为超越我们的时候,他们首先想的不是安居乐业、休养生息、自强不息、维护和平。他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征韩侵华进而图谋东亚及整个亚洲,脱离那个多火山多地震无资源的孤岛是根植日本民族骨子里的执念。

最后,还是回到开始的话题,谈谈这个火钵。得到这个火钵后,我也与一些中日的朋友探讨它的历史来历。大家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经过综合分析我在这引用一个朋友的判断,我认为他的判断比较接近真相。15972年(日本庆长二年、中国万历二十五年)中日“朝鲜战争”谈判失败,丰臣秀吉觉得被明朝戏耍,大怒。决定二次出兵侵犯朝鲜,图谋中国,并再次发兵14万,水陆并进攻击朝鲜。为鼓舞士气以天皇和丰臣家名义,制作火钵一百个,在火钵上嵌入代表天皇家族的十六瓣八重菊花纹和代表关白丰臣家五三桐纹。丰臣秀吉在代表统治象征的京都桃山城堡的私人办公场所内将这批火钵对他统治阶层内部重要人物进行封赏(转自日本九州熊本延寿院宾田义正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