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苏吴的汝宁黄家

发布时间:2025-09-11 17:17  浏览量:1

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胡海洋 杨晓伦

明朝实行卫所制和军户制,有不少外地人来到汝宁卫所世袭为军,成为本地人,也有不少今天驻马店人因此滞留外地,成为当地人,这其中就有名震苏吴的苏州卫汝宁黄家。

关于苏州卫汝宁黄家的迁徙,明人皇甫汸《皇甫司勋集》中有《黄先生墓志铭》,是他为苏州卫黄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表亲黄鲁曾写的,说苏州卫黄家“其先河南汝宁人也。宋元兵兴间,高安公徙家袁州。生斌,少习孙吴书,学击剑骑射,察观英雄属焉。值徐寿辉破袁州,以斌为万户。寻自伪汉亡归高皇帝,从徇南昌,授昭信校尉,调御苏州,遂家于吴”。明人李承芳《东峤先生集》收录有他为同榜进士、苏州卫黄家以文起家的标杆人物黄暐所修《苏州黄氏家谱》写的序,称“黄氏先为汝宁人,宋南渡后居江西瑞州高安。曰斌者以义兵从太祖,治平论功,授苏州卫百户。居苏自斌始,二世祖也。”与皇甫汸称高安公迁家袁州不同,他说汝宁黄家一开始就是从汝南迁到了江西瑞州高安县,没有所谓的高安公。苏州卫黄家第一代黄斌初从元末反元义军徐寿辉为万户。徐寿辉被陈友谅所灭,加入陈汉。鄱阳湖之战陈友谅身死,随军从明太祖朱元璋征战,历升百户。治平论功,授昭信校尉,调苏州卫为百户,自此居苏州,子孙遂为吴人。

黄斌年迈,有两个儿子先后袭父职。清人钱思元《吴门补乘》引黄氏后人黄鲁曾《续吴中往哲记》说长子黄忠袭父职后,“慎饬勤锐,每考最。永乐间领海运,勤于王事,不惮辛鞠,有功升镇抚。”因为押解海运中,黄忠和部下经常面临大海颠覆船只的死亡威胁,忧怖而死。由于没有儿子,“弟黄信继领其务”,风餐露宿,也死在海运任上。对祖辈的这段不幸经历,黄信的四世孙黄鲁曾有个评价,认为他兄弟二人卒于海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官方选行的航线有问题:“盖海运虽险,而自刘家河不数日可抵直沽,比之道阐河,越洪坝,经年瘁涩者不同。”与黄鲁曾追忆的黄忠在永乐年间领海运不同,明《武职选簿》说黄信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二月世袭苏州卫百户,所以黄忠、黄信兄弟负责海运是从洪武年间就开始的,直到永乐八年黄信去世。当时黄信的嫡长子黄昱年仅五岁,朝廷全俸优给至满十五岁,才在永乐十八年六月,袭祖、父之职苏州卫百户。

黄昱字景晖,是苏州卫汝宁黄家承前启后的人物。宣德三年四月,他因缉盗功升副千户,为武略将军,任苏州卫典刑镇抚,将家族武职由世袭百户提升到副千户。同时,他清楚认识到,当时四方承平日久,武备可弛,担心自己的孩子像一些武弁世家子弟“久而益逸,遂成骄惰之习”,于是请吴地名儒贺宗振教习诸子(吴宽《黄母太宜人张氏墓志铭》),开启了李承芳《苏州黄氏家谱序》说的,“以武职世其家”到“以文事资其武略”的家族历史。从季子黄暐开始,弃武攻文,以进士起家。黄昱敢谏直言。《明宣宗实录》记载,宣德十六年六月,针对朝廷为节约开支,缩减军户供给,造成他们生计困难情况,他上书朝廷,称:“洪武、永乐间,军人月粮一石,已有定制。今太仓、镇海、苏州等卫所自宣德八年撙节支放,每军有家小者月关六斗,无者四斗五升,食用不周,乞照旧关支。”明宣宗朱瞻基认为合理,从之。

黄昱去世大约在正统十二年,三子中长子黄曜以例承袭祖职苏州卫百户。正逢朝议下备倭之令,命重帅守要地,增城堡,谨斥候,大修战舰,合浙东诸卫之军,屯驻海上,分番防范。黄曜也调任浙江乐清县磐石卫百户。会闽寇起,朝廷遣大将讨之,黄曜主动请缨。寇平,以功陞千户,不久回到苏州卫,为正千户,世袭副千户。成化十年九月,黄曜倦于职事,让其官于大弟黄明,并得到朝廷体恤,即《武职选簿》说的“钦与世袭。待兄有男,还与职事”。由于黄曜没有儿子,黄明去世后的弘治七年七月黄明的嫡次子黄界袭苏州卫副千户。

黄曜三兄弟中,有两位兄长在,老三黄暐就是没有世袭祖职的舍余。所谓舍余,是明朝卫所舍人和军户余丁的统称。舍人即卫所武官户内,武官以外其他人丁;余丁则指军户家庭正军以外的其他人,也称军余。这一身份让他弃武从文,走上了科举之路。黄暐字日升,号东楼,明代名臣王鏊《题蓬轩类纪》称他“为人㑺发有奇气,少攻举业,名檀一时”。他在成化十八年参加应天府乡试,成举人,弘治三年庚戌殿试,中进士。他生性敢决,不媕阿取容。授工部主事,疏渠通漕,考最迁刑部郎中,决狱三辅,以为神明。弘治十四年三月,虏入延绥神木堡劫掠,官员、将帅玩忽职守,且奏报不实。兵部尚书马文升举黄暐等人按察此事。神木知县密致三千金贿赂黄暐,遭到拒绝。最后朝廷根据黄暐等人的调查,处罚了相关官员,主将论死。后来,黄暐还将这段出使延绥,勘鞠边机的经历写成《使陕录》。也因为这次查勘,黄暐忤怒了权贵,被以“与乐妇戏,黜为民”(《孝宗实录》语)。无官一身轻,这下让黄暐彻底放飞了自我,即王鏊说的:“及筮仕,乃始汎观博取,虽稗官小说,街谈巷议,经于耳而彻于心。每广坐中持论梗梗,若悬河霏屑,听者皆竦而莫测其端。”成了民间逸闻趣事的收集传播者,并将其整理成《蓬轩类记》,流传至今。

从黄暐开始,苏州汝宁黄家走上了一文一武的道路。兄长黄明一支继续承袭家族武职。《武职选簿》记载,弘治七年七月,黄明嫡次子黄界世袭副千户;正德九年八月,黄界亲庶侄黄金十九岁世袭,黄界被革闲居。据吴宽《黄母太宜人张氏墓志铭》记载,到黄暐的母亲黄太宜人张氏去世时,她有“孙男六人:曰宇,早卒;曰田,曰界,曰异,曰果,曰桂”,按照世袭顺序,黄金的父亲应该是黄田,未袭去世。黄金年龄尚小,由叔父黄界借袭。之后的承袭者黄道统信息不详,大概去世时间是在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他二十一岁的嫡长子黄嘉谋袭苏州卫副千户。黄嘉谋在明《神宗实录》里两次出现,一次是万历十九年十一月“杭、嘉、湖参将王元周患病回籍,以游击黄嘉谋陞补”为杭嘉湖参将,即浙西参将。一次是历二十三年九月,朝廷下旨“革浙江分守温、处参将高可学、分守台、金、严参将黄嘉谋,直隶沙川堡把总陈其学任,皆以贪纵不法故也”。此外,明人侯继高《全浙兵制》还有万历十九年四月,中军左游击李承勋会同右游击黄嘉谋审查台州人苏八被倭寇抓捕到日本贩卖,流浪多年,探得的倭寇踪迹的记载。万历二十九年十月,黄嘉谋三十二的儿子黄文灿因父亲年迈,袭祖父亲军职,也是《武职选簿》记录的最后一位苏州卫汝宁黄氏世袭副千户。之后世袭情况不详。

继承家族文脉的主要是黄暐一脉。黄暐的儿子黄异,号葵菴,不是个文人,善于理财。皇甫汸《黄先生墓志铭》称:“葵菴善操其息,立致万金产,析子各千余”。冯时可《黄淳甫姬水传》说他“以赀雄郡”,是个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不仅动辄千金一掷,“广置妾媵,多生庶子”,也让嫡子黄孝曾(早卒,留有一女)、鲁曾、省曾兄弟,能够“尽以购书读之”,“以艺擅代,黄氏遂为吴望族”。《明史·文徵明传》说:“吴中自吴宽、王鏊以文章领袖馆阁,一时名士沈周、祝允明辈与并驰骋,文风极盛。征明及蔡羽、黄省曾、袁袠、皇甫冲兄弟稍后出。”黄省曾兄弟是著名的藏书家,吴人称为“黄家二龙”,姑姑嫁给了有“皇甫四杰”之称的皇甫冲四兄弟父亲皇甫录,两家是姑表亲戚。他们与被称“王氏双璧”的王守、王宠兄弟八人齐名,为当地赞誉,称“黄家二龙,王氏双璧,皇甫四杰,凤毛鸾翼”。

哥哥黄鲁曾,字得之,长得方面巨耳,脩髯炯目,昂躯山立,是个大帅哥。他博综群籍,探古文辞,好奇纵谲,为文闳衍,人称中南先生。弟弟黄省曾,字勉之,自号五岳山人。

他于书无不览,经传义疏,古今事变,典彝章物,幽邈猥杂,损益变化,无不究通。其文多俳俪,引援缉缀,广喻肆陈。两人参加乡试,同为经魁,但都春闱不利,这也让两兄弟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与弟弟“壬辰走京师,观乐而返,后不更往”的洒脱不同,黄鲁曾选择了与科举硬刚到底,“己未之春,年踰七十,犹担簦蹑屩,自潞河徒步入京师”,“方其弥留,犹不忘一第”。与弟弟“舌妙谈锋,腹韫经笥,向如应叩,泄若县河”,声驰海表,“鸿公巨卿,咸以交知山人为荣”不同(《五岳黄山人集序》语),黄鲁曾“性狷介,遌俗离群,寡所交游”,校刊古籍,著《孔氏家语》《两汉博闻》《汉唐晋四传》《唐诗二选》《仙家四书》《续吴中往哲记》《大咍小咍录》《诗说》《南华合璧集》等诸集行于世,其中《两汉博闻》《南华合璧集》流传至今。他“文喜左氏、庄、骚、太史,得其旷婉;诗喜曹、谢、岑、李、王、孟,得其健逸”,所著多愤世刺时之篇。在他去世后,儿子黄河水,又名黄德水将他生前所写的作品旁搜博采,裒为一集,取家乡汝宁天中山之意,名为《天中集》。黄省曾也是帅哥,崇祯《吴县志》说他“俊貌美丰姿而口不操吴音”。因为兄弟二人祖籍汝宁,是北方人,朱彝尊《明诗综》“皇甫涍”条称:“中吴文学,历有源流。自黄勉之兄弟,心折北地,降志从之,而吴中始有北学。”带动了吴中诗风由婉约向豪放的转变。放弃科考后,黄省曾转攻诗词和绘画,交游甚广,尝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著有《五岳山人集》《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骚苑》等,还有《艺兰谱》《蚕经》《鱼经》《兽经》《虎苑》等动植物书籍。

崇祯《吴县志》称,黄鲁曾“从弟贯曾、礼曾俱能诗”。黄贯曾,号浮玉子,曾就学于黄省曾,有《二十六家唐诗选》一册,也叫刻《唐诗二十六家》,侄子黄姬水有序。明钱谷冰《薛斋图》上有黄礼曾题句。此外,这代人中还有万历十四年岁贡,为应天府学训导的黄学曾,字子鲁。

在苏州卫汝宁黄家的下一代中,以黄省曾的黄姬水、黄鲁曾的儿子黄河水最为出名。这一代人中,除了承袭武职的黄道统,可以查证还有皇甫汸《黄先生墓志铭》提到的黄鲁曾的儿子:“长道美,郡学生,先卒;次道贵,次河水,俱郡学生。”黄姬水,字士雅,号淳甫,谱名道玄。以工古文词及书法知名当时,他的诗有中唐人风格所,诗集《白下集》词旨凄惋。他能够以书名家,万斯同《书学汇编》,说是因为他的父亲黄省曾短于书法,于是让他跟随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学习。明人朱谋堙评价他的书法:“正书初宗虞永兴,行笔本王履吉,而晚节加率。笔法虽古,短于风韵,未免板刻。”黄姬水另著有《高素集》和其季子黄嘉芳收集整理的《黄淳父先生集》,以及他与皇甫汸等人撰,修的《长洲县志》。黄河水字清甫,后改名德水,明人刘凤《续吴先贤赞》说其“诗极有意力”,崇祯《吴县志》称他:“感时叹逝皆韵而为诗,曰《燕市集》……遍涉山川纪游胜事,曰《碧鸡集》《国华集》,海内咸争购焉。”是当时的畅销书。他也是一位诗评家,“采摭唐人语散遗者,裒为秩”,为《初唐诗纪》。此外“又有《兰芬集》《豹变集》《唐诗纪》《明诗纪事》,惜未成”而逝。

与世袭家族武职的黄嘉谋同辈的汝宁黄家文人出名的不多。根据冯时可《黄淳甫姬水传》的说法,这一代中“黄淳甫先生有子曰嘉芳,神姿清举,雅懥有概,所称诗多深致。”崇祯《吴县志•黄省曾传》称也称:“孙嘉芳禅其业”,能够继承祖辈为学、为文的家风。皇甫汸的《黄先生(鲁曾)墓志铭》,记载到他去世时“孙男三:道贵生嘉瑞,郡学生;嘉德。河水生嘉谷。”

《武职选簿》记载苏州卫汝宁黄家的历史万历二十九年十月黄嘉谋的嫡长子黄文灿袭职,为副千户。这一代中能够查到的是黄德芳的儿子黄文瑛。乾隆《元和县志•列女》:“郁氏,黄姬水冢孙文瑛妻。文瑛喜读书,父嘉芳督课严峻,瘵疾卒。氏年二十三,子大埈甫三龄,矢节抚孤四十余年。每乡党欲请题旌,必命孤婉辞曰:‘守节,礼也;立孤,分也。不敢邀旌典以为名。’顺治九年卒,年六十八。”到黄大埈这一代已经进入清朝。汝宁黄家讲究孝友,这种家风代代延续。乾隆《元和县志》《长洲县志》还记载有黄姬水六世孙黄农字古处者兄弟友善,孝事父母的故事,称兄弟二人“(黄)农事兄(黄)庭尽友爱。既殁,身后事兄亦善视之”。在乾隆五年被官府旌表。黄农妻金氏以苦节在雍正二年被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