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江舟遇仙

发布时间:2025-09-11 15:56  浏览量:1

苏州城里,有位名叫苏欲的秀才,生得眉清目秀,自幼饱读诗书,出口成章,乃是本地有名的才子。街坊邻里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说他是文曲星下凡,将来必定飞黄腾达。

苏欲自己更是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每当路过书院,他总要昂着头,迈着四方步,一副睥睨众生的架势。在他心中,那些沿街叫卖的小贩、辛苦劳作的匠人,都不过是碌碌之辈。唯有自己,才是注定要蟾宫折桂、拜相封侯的人物。

然而命运弄人,尽管苏欲每日寒窗苦读到深夜,案头堆满了厚厚的典籍,可乡试的榜单上,却始终不见他的名字。看着同届的学子一个个中举,苏欲心中满是不甘,却又不愿放弃。他坚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自己坚持不懈,终有一天能金榜题名。

苏欲家中贫寒,父母年事已高,全靠做小生意的舅舅时常接济。舅舅见他屡试不中,心中着急,劝他:“读书固然好,但也得为生计着想。跟我学做生意,至少能填饱肚子,让二老过上好日子。”苏欲却嗤之以鼻,冷笑道:“舅舅,您做的都是小买卖,怎能懂我的志向?我可是要做大官的人!”舅舅无奈地摇头叹息,却仍不时送来米面钱粮。

这一年,乡试的日子又到了。苏欲囊中羞涩,连盘缠都凑不出来。母亲含泪劝他:“去舅舅家借些钱吧,就当是为娘求你了。”苏欲咬咬牙,硬着头皮去了舅舅家。舅舅二话不说,掏出银子递给他,还叮嘱道:“孩子,这次可要争气啊!”

苏欲踏上了前往省城的船只。江面上,清风拂面,两岸青山如画,游人纷纷凭栏赏景,欢声笑语不断。唯有苏欲独坐船头,捧着书卷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

这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秀才走了过来,笑着说:“苏兄,一路舟车劳顿,不妨放下书本,欣赏欣赏这大好风光?”苏欲抬头一看,见来人衣着寒酸,补丁摞补丁,连自己身上的粗布长衫都不如,心中顿时生出几分鄙夷。他冷哼一声,扭过头去,继续沉浸在书海之中。

一旁,坐着一位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老者。老者看了看苏欲,又看了看那位孟姓秀才,突然放声大笑:“日夜苦读,不及身边褛衣人!”

苏欲勃然大怒,瞪着老者喝道:“你这老糊涂,胡说八道些什么!”老者却不慌不忙,慢悠悠地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性子高傲,目中无人,德行不配龙凤,将来怕是只能给这位小兄弟做个帮手喽!”

此言一出,船上众人皆惊。孟秀才连忙上前打圆场:“老丈说笑了,苏兄才华横溢,他日必成大器。”苏欲却气得满脸通红,甩袖进入船舱,继续埋头苦读。

船行至江心,忽见老者身形一闪,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南山飞去,眨眼间便消失不见。船夫和孟秀才目瞪口呆,这才惊觉老者绝非凡人。孟秀才急忙喊道:“苏兄,快出来拜见仙长!”

苏欲跑出船舱,看着老者消失的方向,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不知为何,老者的话在他耳边回响,让他心中隐隐不安。

一路上,孟秀才对苏欲照顾有加,嘘寒问暖。可苏欲却始终冷着脸,不愿与他多说一句话。到了省城,苏欲的盘缠所剩无几,孟秀才便时常暗中相助,不是送来热腾腾的饭菜,就是悄悄帮他付了房钱。

放榜之日,苏欲满心期待地挤在人群中,目光急切地搜寻着自己的名字。然而,榜单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中,始终没有“苏欲”二字。他只觉眼前一黑,险些晕倒在地。再看旁边,孟秀才竟高中举人,众人围着他祝贺,好不热闹。

苏欲无颜回家,一病不起。孟秀才得知后,衣不解带地照顾他,还雇了马车,亲自送他回到苏州。面对孟秀才的好意,苏欲只是淡淡地说了声“谢谢”,便再无二话。

回到家中,父母看着儿子失魂落魄的样子,忍不住老泪纵横。舅舅闻讯赶来,又是一番苦劝:“别再执着了,找个营生好好过日子吧。”苏欲万念俱灰,整日把自己关在屋里,茶不思,饭不想。

夜深人静时,苏欲躺在床上,想起江面上老者的预言,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傲气,托人介绍,到一户大户人家做了教书先生。

一年后,孟秀才被任命为县令。他没有忘记落魄时的情谊,亲自登门拜访苏欲,诚恳地说:“苏兄才学过人,可否屈尊做我的师爷,助我一臂之力?”苏欲看着孟秀才真诚的眼神,欣然应允。

在苏欲的辅佐下,孟县令政绩斐然,步步高升。苏欲的身份也水涨船高,家中渐渐富裕起来,还娶了一位贤淑的妻子。父母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后每年,在他们乘船赴考的日子,苏欲和孟县令都会来到江边,摆上祭品,祭祀那位神秘的老者。他们深信,是老者的点化,才让他们有了今日的成就。岁月流转,两人的情谊愈发深厚,直到白发苍苍,仍时常结伴来到江边,追忆那段奇妙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