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真的过午不食吗?真的一天只吃两顿饭?

发布时间:2025-09-11 10:39  浏览量:2

不少对于古代史比较“精通”的人都喜欢说几个令今天人很惊异的史实:

比如类似于《你不知道的100个古代趣闻》:

古人是过午不食的,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中饭,从来不吃晚饭。

古代是实行宵禁的,到了晚上就不能出去,不过宋朝开始就解除了宵禁,才有了夜市,所以电视剧里面唐朝晚上繁华的夜生活都是假的。

那么,这些史实本来正确吗?其实大多不正确。

首先来说说宵禁。

真的有宵禁

宵禁是真的存在的,在说宵禁之前,先看两个东西。

其实很多中老年人不陌生的一个东西,几十年前中国可能还用这种方式取暖,就是木柴。

之所以中国古代森林覆盖率很低,就是因为大量的木头被用来做柴火了。

大家知道程咬金力大无穷,砍柴能砍百斤的故事,一个正常人一天可能只能砍柴20斤左右。

而根据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教授的研究,古代烧一桶水需要用柴火28斤。

也就是说,大家看到香艳的洗澡剧情,大多是假的,古人基本上一个月才能洗一次澡,原因就在于柴火的稀缺。

如果谁的老婆想要每天洗澡,那么老公什么都不用干,从早到晚去砍柴,劈柴,才能保证28斤的柴火,烧上一桶洗澡水。

所以古代不经常洗澡,而是放假的时候才能洗,所以假日叫做“休沐日”,就是洗澡的日子,汉朝到隋朝是每五日休一日,唐朝到元朝是每十天休息一天,到了明朝,工作狂朱元璋觉得休假太多浪费时间,规定每年只有18天假期,就是元旦五日、冬至3日、元宵节10日。平时上班无休止上班,不允许休假,当然,没工作的想休假多少自己说了算。

从这个就可以看出,为何古代要实行宵禁了,因为古代靠天吃饭,所以对于黑夜和寒冷很恐惧,白天是令人开心的,到了晚上,寒冷袭来,搞不好大街要冻死人。

而且古代严重依赖蜡烛照明,晚上基本上是黑漆麻乌的,除了睡觉,也没事可以做。

所以宵禁不仅仅是方便国家管理,更是民众的需求。宵禁是适合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经济条件的。

到了夜晚,啥事也别想干,就是睡觉。

为了防止有人不老实睡觉,古代设置了不少官员,专门抓违反宵禁的,《周礼》中记载,早在周代,就有“司寤氏”根据星辰起落来确定禁止人们夜晚出行的起讫时间,并率部属进行巡察。

东汉永宁元年颁布的《禁夜行诏》要求“钟鸣漏尽”后,京师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三国志》记载,曹操任洛阳北部尉(负责洛阳部分区域的治安)时,有权势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便因违反宵禁而被曹操依法棒杀。这件事情令曹操名声大噪,打响了从政的第一枪,后来他作为不畏强权和宦官的形象,树立了威信。

唐代将宵禁列入律令,每天时间一到,负责人员便开始击鼓,届时城门、街口都要下锁,街区间无法通行。还有金吾卫负责巡逻,违反宵禁的,一般是强家夺舍的强盗,杀无赦。宵禁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宵禁是晚上先击鼓后敲钟,早晨先敲钟后击鼓,即所谓“暮鼓晨钟”。

那么,宵禁是什么时间段呢?

宵禁的时间,一般是“一更三点禁人行,五更三点放人行”。古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

根据这个时间段,一更三点即20点12分,五更三点即4点12分。有的朝代还会根据冬夏时令来微调宵禁时间,但是大体上是不差的。

也就是说,古代晚上8点12分,开始宵禁,任何人严禁走动,凌晨4点12分解除。

这个和今天的作息时间相差极大,在今天看来,凌晨4点12分,街上才是空无一人的,但是古代这个时候,人开始多起来了,因为宵禁解除了。

而宵禁开始的时间居然是晚上8点,今天这可是黄金时间八点档啊。

可以说,穿越回古代的人,怕是作息时间无法适应这个时差的。

这个宵禁令许多人无法理解,甚至宵禁期间都不允许百姓点灯,不过有例外的,就是每年的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这一天唐朝是解除宵禁,彻夜狂欢的。

所以打更人除了提醒大家外,其实还是实行宵禁责任的最小责任人。

下面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宋朝解除宵禁,这个说法对吗?

第一个,宋朝时期,确实出现了特例,就是棉花从印度传入了中国,在此之前,中国只有布衣,难以保暖,所以经常冻死人,有了棉花,大家终于可以度过漫漫长夜和冬天了,晚上晚点也没关系。

其实严格来说,宋朝也是有宵禁的,只不过很像现在,晚上宵禁的时间不是从晚上8点开始的,而是从凌晨0点才开始,允许店铺夜晚经营到12点。

至于凌晨0点到4点,宋朝也是宵禁的,大家也是睡觉的,不然不睡觉难道是神仙,每晚都不睡觉?宋朝还诞生了一些专门晚上经营的饭店,比如东京著名的樊楼。

所以宋朝是把宵禁时间缩小了,从0点才开始。

第二个,我们经常看到唐朝影视剧中的夜晚繁华景象,这些都是虚构吗?

这个也不是虚构。

宋代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居住的坊和商人经商的市取消了界限,而在唐朝是界限分明的。

而在唐朝,坊和市是严格分开的,所以宵禁的意思就是不要在城区走动,不要从坊走到市,但是你可以待在坊里啊。

坊就是古代的青楼,比如著名的平康坊,如果你不走动,待在里面一夜也是可以的,所以金榜题名的学子经常考取的当晚就是彻夜在里面的。

但是如果你有老婆,最好解释下为何一夜没回来。

古人的时间观

那么,既然是说过午不食,为何从宵禁讲起呢?

这是因为古人的时间观和我们不一样。

宋朝人是很能熬夜的,晚上12点睡,早上5点起来,结果把自己累垮了,国破家亡。

到了明朝,朱元璋发火了:都给我滚去睡觉,他重新恢复了宵禁。而且不允许晚上随意走动,那么秦淮河的妓院怎么办呢?要么就是金榜题名的才子在考取的当然住进去,要么就是官员在里面彻夜不归。

宵禁一直延续到清朝,甚至可以说,民国和新中国,甚至我们小时候,很多农村地区还是这样的作息时间。

大家也经历过这样的作息,谁家有白事了,需要出殡了,亲戚们都是4点起来,然后吃饭,5点去送葬,这就是避开早上七八点的太阳,这就是大家体验的古代作息。

现在要想破解下古人的另一个秘密,就是每天是如何吃饭的,最好搞到一个古人一天的作息的。

还真的搞到了,最出名的古人,乾隆皇帝。

吴十洲教授的《乾隆十二时辰》通过一系列起居注弄到了乾隆一天的作息,我们来看下。

这是乾隆皇帝一天的作息。

我们看到,古人真的很无趣,贵为皇帝,乾隆晚上8点也睡了,这正好是宵禁的时间。

所以宵禁真的是适合古人的,连乾隆没人管他,他也是自觉实行。

为何呢?

因为古人凌晨4点就起来了!

现在知道为何万历不愿意上朝了,原来是要睡懒觉啊。

明清的早朝朝会是凌晨5点,所有人要到齐,所以起不了床的自然就不上朝了,对的,就是万历。

下面看下乾隆一天的作息。

凌晨4点,起床。

凌晨5点,早朝,这个资料当天因为是正月初八,还是休假,暂时不早朝。去慈宁宫给母后请安。

早上6点,吃早饭,读圣训。

早上7点到9点,重华宫茶宴,所有官员都和皇帝一起对诗,吃点心。

早上10点到12点,批阅奏折。

下午1点到2点,养心殿召见大臣。

下午2点,吃晚饭。

下午3点,内阁听取汇报,召见内臣。

下午4点,当天,召见最心腹大臣傅恒谈事情。

下午5点-6点,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三希堂把玩珍藏字画,享受一番。

晚上7点,小睡一会儿,恢复精力。

晚上8点,必须翻牌子,履行公事,和妃嫔睡觉。

晚上8点半,仪式结束后,妃嫔被裹在被子里送走,皇帝穿好衣服,睡觉,皇帝不留宿任何别宫。喜欢的香妃也只能睡半小时。不喜欢的皇后也要睡满半小时。

晚上9点到凌晨4点,舒服地睡觉。

这就是乾隆一天的作息,和大家想的不一样,不那么有趣,至于和妃嫔睡觉,也是例行公事,乾隆一天最快乐的还是下午5点到6点把玩字画。

而且和大家想象的色中饿鬼、无比荒淫的乾隆不同,他不仅没有同时和几个妃子一起睡觉,还比较养生,晚上自己睡,难怪能活到89岁。

那么问题来了,乾隆一天吃了几顿饭?

我们看到,早上6点,吃早饭。下午2点,吃晚饭。其实这个晚饭应该叫“正宴”,每次吃饭至少60道菜,每道菜皇帝只能吃3口,这样避免被人猜到皇帝爱吃什么去下毒。

其实乾隆的这个作息就是古人的作息,至少一般的员外、大老爷都是这样的作息,也亏得乾隆没有现代化,帮助我们保存了这份珍贵的档案。

如果我们看这个,好像标题都对。

乾隆确实过午不食,过了下午2点的“晚饭”就没有再吃东西。

第二个,乾隆好像真的一天只吃了两顿饭,早上6点,吃早饭。下午2点,吃晚饭。

而且,真的没有中饭!

不过乾隆诗会的早上9点的点心,可以勉强算中饭。

那对于广大的减肥人员来说,是不是应该过午不食。

但是,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 29 岁的小伙子 5 年来过午不食,结果胃黏膜广泛充血糜烂,长了两个直径大于 2 厘米的溃疡,还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

怎么回事?乾隆皇帝活到了89岁,为何现代人过午不食这样的养生妙法,直接毁了。

其实过午不食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规律。

为何说明这个,我们首先说个参照物的问题。

我们站在流动的河边,如果盯着河水看一会儿,感觉自己现在在轮船上了。

也就是说,参照物变了,一切就变了。

乾隆是过午不食,可是他是凌晨4点起来的啊,你现在是几点起来的!

这就是问题关键。

而且乾隆凌晨4点起来,到了下午2点吃晚饭的时间间隔是10个小时。

如果我们早上8点起来,到了下午6点晚饭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正好也是10个小时!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照搬乾隆和古人的作息,因为现代人不是凌晨4点起来的啊。

而且人体内具有生物钟,到了吃饭的固定时间,胃就会开始加速蠕动,同时胆汁分泌旺盛。午时后不再进食,如果身体长期处于空腹状态,没有食物可消化,胆汁、胃酸就会出现空运转。空运转的时间一长,胆汁、胃酸就会出现逆流,腐蚀胃黏膜,形成消化性溃疡及胆汁反流等。

所以不能盲目过午不食,除非你把生物钟调整为古人的,凌晨4点起床,晚上8点睡觉。

下面我们把乾隆一天作息和宵禁结合起来,如果换算成今天的作息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是现代版风流潇洒乾隆的作息。

早上8点,起床。

早上9点,早朝。

早上10点,吃早饭,读圣训。

早上11点到下午1点,重华宫茶宴,所有官员都和皇帝一起对诗,吃点心。

下午2点4点,批阅奏折。

下午5点到6点,养心殿召见大臣。

晚上6点,吃晚饭。

晚上7点,内阁听取汇报,召见内臣。

晚上8点,召见最心腹大臣傅恒谈事情。

晚上9点到10点,终于有自己的时间了,三希堂把玩珍藏字画,享受一番。

晚上11点,小睡一会儿,恢复精力。

晚上12点,必须翻牌子,履行公事,和妃嫔睡觉。

晚上12点半,仪式结束后,妃嫔被裹在被子里送走,皇帝穿好衣服,睡觉,皇帝不留宿任何别宫。喜欢的香妃也只能睡半小时。不喜欢的皇后也要睡满半小时。

凌晨1点到早上8点,舒服地睡觉。

凌晨0点12分到早上8点12分,古代的宵禁。

大家看,这个是不是和今天的作息很相似了。

乾隆一天吃三顿,早上10点早饭,中午1点点心,晚上6点晚饭,只不过中午吃的比较差,随便吃点。

宵禁的时间换算成今天是凌晨0点12分到早上8点12分,比较合理,大家确实这个时间睡觉,至于宋朝,宵禁的时间换成了凌晨4点12分到早上8点12分,其实影响也不大,那四个小时大家基本上也睡了。所以周代、汉代、唐代那么多抓宵禁的官员就和今天苦口婆心的大学辅导员差不多,这么晚不睡觉,想上天啊。所以宋朝之所以积贫积弱,原来是那么多夜猫子晚上不睡觉,白天不干事导致的。

唯一不好的就是乾隆翻牌子睡觉时间太晚,换算成今天,凌晨12点还要履行公事,有点惨。

乾隆一天最开心的时间是晚上9点到10点,三希堂把玩字画。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古人的宵禁和所谓的过午不食,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古人凌晨4点起来,现在大家都是8点起来,没必要按照古人的作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