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依然可以充满笔墨情趣,沈周《秋江闲钓》
发布时间:2025-09-05 11:01 浏览量:2
爱秋天山水,于是沈周决定泛舟水上,欣赏山水景色。欣赏之后觉得意犹未尽,于是画了一幅山水,写了一首诗。这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秋江闲钓》,笔墨构图简简单单,画中韵味让人反复回味。沈周生活在明代中期,开创了吴门画派。苏州古称吴门,以此命名暗示沈周喜欢画以苏州为中心,江南一带的自然景观。
沈周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他一辈子都是布衣之身。哪怕没有显赫身份,依然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人们常说的江南才子,就是像沈周这样的人物,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他在创作中把诗文和山水画结合起来,赋予山水画自然生动、雅致清新的韵味。他有很多画作,利用自题诗完善构图,提升作品意境。
沈周早期山水画以细笔为主,主要学习两宋画风和元代王蒙笔墨。中年以后,沈周反复临仿黄公望的作品,形成了“粗沈”画风。所谓“粗”并不是粗糙的意思,而是通过简化笔墨构图,形成精简凝重的面貌。《秋江闲钓》就属于粗沈阶段的作品,画面有苍润浑厚气势,一看就知道蕴含地域特征。
从技法看,沈周在创作中融合了黄公望、倪瓒的笔墨技法,用笔强调节奏韵律,对一些细节景物进行概括性描绘。宋代画家对待细节刻画很认真,希望通过细节的真实感、立体感,实现可居可游的创作主张。元代画家把细节真正当成了点缀,力求通过最简单的结构表现出画家的精神气质。前景岸边有奇石古树,一条似有似无的线条代表岸汀,一棵低矮枯木代表荆棘灌木保证构图平稳。利用虚实对比,表现空间的纵深感。利用疏密,表现前后远景的位置关系。
可以看出,沈周用的都是基本方法,偏偏就能画出自然生动的美感。以前景奇石为例,越品越有味道。他用披麻皴表现石块结构,用淡墨晕染表现石块的体积感。他没有刻意画出阴面、阳面、过渡面,而是用染的方法突出用笔的自由洒脱。
理性分析这块奇石,画的有问题。感性理解,会被他用笔用墨的方法感染,体会到他的心境。这就是沈周粗笔山水的魅力,摆脱了形似的束缚,在神似层面打动人心。甚至在这块奇石上,还能感受到一些拖泥带水皴的味道,让人联想到沈周画的时候豪情万丈。
很多人喜欢看工整精细的山水,觉得有难度,可以表现出画家的创作能力。其实,写实和写意只是创作理念、创作方法。真正决定一幅画艺术高度的还是笔墨,最简单的一点就是看提按顿挫、干湿浓淡。有了丰富的变化,构图合理,基本上就是一幅好画了。
这个标准也适用于《秋江闲钓》,沈周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了江南山水最美的一面。这才是画家应该具备的创作能力。画家之间比拼的是艺术理念,理念通过笔墨表达。
《秋江闲钓》还有一个优点,适合初学者进行临仿。构图简单,笔墨具有示范性,有助于提升初学者对笔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