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东坡

发布时间:2025-09-04 19:03  浏览量:4

如果说世间的文学家是文曲星下凡,那么苏轼一定是又大又亮的那颗。

年少时读《赤壁怀古》"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喜欢他的豪情与绮丽。

不惑时读《浣溪纱》"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欣赏他的恬淡与自在。

而今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理解它的坚忍与通达。

走进眉州沙縠行苏宅,清雅幽静,历朝历代官方均有修缮。山石葱郁、溪水潺潺,东坡幼时"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何其充实与惬意。眉州的钟灵毓秀,孕育多少才子辈出,两宋319年间,出了886名进士,令人称羡。

背倚黄州赤鼻矶,看对岸楼宇矗立,不复当年景象。但东坡卧看风景的石榻还在,赵君猷宴饮东坡的枕霞阁还在,虽是后建,足可遥想当年。而今黄冈试卷名满华夏,应该也是一种传承吧。

徜佯惠州西湖,波光如镜,游人如织。“羊城学堂”曾延请名师讲《苏轼在惠州》,讲到苏轼图文并茂地建言知州使用“秧马”,令人动容。

站在儋州"载酒堂"前,看苏轼万里投荒后"载酒问字"讲学会友的地方。酒是薄酒,字却是大学,这里走出了海南第一位进士,从此珠崖破天荒。

苏轼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洲都是他的贬所,也是他人生的低谷,却是北宋文学的高峰。

读《苏轼传》,缘起也是“羊城学堂”。讲了苏词春夏秋冬四季主题的教授,推荐了这部诗词为主线的《苏轼传》。

七月酷暑,郑州最高气温38度以上天数超过20天。20天里,或午饭后,或晚睡前,展卷阅读,边读边记。苏轼跌宕起伏、艰难坎坷的人生让我感慨万千,更让我看到这位文学巨匠异于常人的悲悯与超然。

苏轼的悲悯贯穿一生,为官时,八任知州,灭蝗、治水、防疫,治农、判案、整军。贬谪时,不在其位仍谋其政,向广、惠两地主官建言,改善饮水、农具、营地,甚至捐了朝服犀带建桥。

无积无蓄时,仍把已购买的常州宅子地契退给老翁,而分文不取;提襟见肘时,把朋友刚送来的绢丝悉数送给落魄弟子李廌。

他的悲悯与生俱来,不论境遇顺逆,无论家资贫富,无怨无悔,义无反顾。

苏轼的谪居占据了大部分人生,但他却在黄州发明了"东坡肉",在惠州发明了"烧棒骨"。遭贬路上依然游山娱水,访寺问僧。

初到贬所,人地两生,他会和江边的孩子一起打水漂;会在散步发现鹤立树群的海棠,为它写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来表达惊喜与怜惜。他会在市井专注地品油果,喝新酿,然后为它们取名"已倾潘子错着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等到了"瘴疠之地”的惠州,他想像自己就是当地人,从西蜀回到了家乡;到了"蛮荒之地"儋州,他甚至想像自己是一只蚂蚁,只是被一滩小水洼挡住,与同伴相隔。

苏轼自譬自解,超然洒脱,能随时随地把"地狱"变成"天堂",把他乡变成故乡。

掩卷仰望,满目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