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这幅山水画名作,为他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亡命之灾

发布时间:2025-09-02 20:23  浏览量:5

唐伯虎是个大才子,他画的美人图很多人也见过,但他画的山水画你看过吗?

今天一笑给你介绍的,就是唐伯虎的山水画代表作《落霞孤鹜图》。

一看名字,一般人就会觉得应该是要画江西南昌滕王阁的。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句子。

但唐伯虎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他的《落霞孤鹜图》甚至没有出现滕王阁,而是在画面的右侧画了一座山,然后在山脚露出一个水榭,水榭中有人在眺望左侧。而左侧用淡墨细线渲染出几缕云气,代表落霞。

孤鹜呢?

哦,唐伯虎在画上题诗中说了:“落霞孤鹜渺无踪”。

——这就是画家对题目的理解和再创作。

唐伯虎重点要表现的是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情,所以在不在滕王阁,有没有孤鹜都不重要。

当时的唐伯虎卷进了科考舞弊案,从此,再也不能参加考试走仕途。

但江西的宁王却向唐伯虎伸出了橄榄枝。

当时的宁王还没有表露出造反的迹象,唐伯虎欣然应聘,并画了这幅画,在画上的题诗中表示:“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我已经出山,甚至连远行的船都已经备好,万事已具备,只欠东风(明主重用)了。

说回作品。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来看,《落霞孤鹜图》也是一幅佳作。

它是一幅纵189.1厘米,横105.4厘米的巨幅作品。

上方高岭的山石以南宋李唐、刘松年为宗,但又加大了水的用量,以湿笔长皴,缜密秀润,后人称之为“水皴”。

近景石隙间以双勾夹叶为苔,树木用宋人法。柳树、藤萝、房屋、人物刻画精微,用笔十分工整,颇见功力。

纵观全图,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置洗练洒脱,意境清旷优美,展现出浓郁的文人气息。

在构图上,唐伯虎几乎将所有的景物都置于画面右侧,而画幅的整个左半部,大面积留白,形成画面左虚右实,虚实相映,黑白对比强烈的格局。

这画完这幅画之后,唐伯虎渐渐得到了宁王的重视。

但参与到宁王的谋划当中以后,唐伯虎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大坑——宁王是要造反呐!这可是杀头诛九族的重罪呀!

唐伯虎是蹲过号子的人,深刻体会到明朝牢狱的可怕,所以他心一横,就装疯了。

其实宁王也知道唐伯虎是在装疯,但后来唐伯虎居然在宁王邀请亲友吃饭时闯进来对着宾客嘘嘘,吓得各路名媛贵妇千金小姐抱头鼠窜。

这人都这么不要脸了,宁王还能有啥办法?只好把唐伯虎送走了。

这样唐伯虎总算逃过一劫。

经此一事,唐伯虎知道自己不是经天纬地之才了,安心鬻文卖画为生。

《落霞孤鹜图》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唐伯虎最真实的人生。画里没有滕王阁的恢弘,没有孤鹜的踪影,却藏着他对仕途的渴望、对明主的期盼,更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命运转折。

如今再看这幅画,看到的不只是文人画的清旷,更是一个才子渴望得到赏识的模样。唐伯虎把自己的理想和才华,都融进了那片留白的天空和湿润的笔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