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报任安书

发布时间:2025-09-02 00:19  浏览量:5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年轻时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遍察各地风土人情。元封三年(前108)为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文学名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②。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③,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④。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⑤。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⑥。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⑦,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谁与语⑧。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⑨!”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⑩。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⑪。若仆大质⑫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⑬,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⑭。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⑮,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⑯。今少卿抱不测之罪⑰,涉旬月,迫季冬⑱,仆又薄从上雍⑲,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⑳。请略陈固陋㉑。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㉒。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㉓。刑余之人,无所比数㉔,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㉕;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㉖;同子参乘,袁丝变色㉗: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㉘?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㉙,荐天下之豪俊哉!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㉚,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㉛: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㉜;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㉝;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㉞;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㉟。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㊱,可见于此矣。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㊲,陪外廷末议㊳,不以此时引维纲㊴,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㊵,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㊶!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且事本末末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㊷。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技,出入周卫之中㊸。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㊹,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㊺。而事乃有大谬不然㊻者!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㊼。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慇懃之余欢㊽。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㊾。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㊿。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㜸其短[51],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52]。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53]。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54],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55],躬自流涕,沬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56]。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57]。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58],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59],能得人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60];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61]。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62]。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63]。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64],遂下于理[65]。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66]。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67];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68]!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69]。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70]。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71],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72],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7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74]。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75]!传[76]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穽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77]。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78]。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79]。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80]。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81]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82];李斯,相也,具于五刑[83];淮阴,王也,受械于陈[84];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85];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86];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87];季布为朱家钳奴[88];灌夫受辱于居室[89]。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90],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91]。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92]!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93]!且夫臧获[94]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95],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96]。盖文王拘而演《周易》[97];仲尼厄而作《春秋》[9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99];左丘失明,厥有《国语》[100];孙子膑脚[101],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10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10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04]。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105]。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106]。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107],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108],上计轩辕,下至于兹[109],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110],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111]。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112],通邑[113]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114]。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115]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116]!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117],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118]?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119]。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120]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121],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122],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尽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注释

①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初为汉武帝所赏识。戾太子刘据发动事变,汉武帝认为任安“有不忠之心”,将他处以腰斩。②太史公:即太史令。牛马走:自谦之词,意谓牛马般供人驱使的仆役。先具列官职姓名,是古人书信的格式。③曩者:从前。辱赐书:承蒙您不以给我写信为耻辱。④“教以”二句:意谓用谨慎地待人接物、推举贤能的人作为我应努力的事来教导我。⑤意气:来信的旨意和语气。勤勤恳恳:诚恳的样子。望:怨恨。仆:自谦的称呼。不相师:不效法你的语。流俗人之言:世俗之人的话。⑥罢(pí)驽:才能低下。罢,同“疲”。侧闻:在旁听到。长者:年高德重的人。遗风:余风。⑦顾:只是。身残:指身遭宫刑。处秽:处于污秽可耻的地位。见尤:被指责。⑧欲益反损:本想有益处,反而把事搞糟。郁悒:愁闷。谁与语:即“与谁语”,跟谁去说。⑨谚:谚语。谁为(wèi)为之:即“为谁为之”,为谁去做它?孰令听之:即“令孰听之”,教谁听它?⑩钟子期、伯牙:皆春秋时楚国人。伯牙善鼓琴,只有钟子期能听懂。世谓“知音”。⑪说:同“悦”。容:修饰容貌,梳妆打扮。⑫大质:身体。⑬随:随侯珠。和:和氏璧。由:许由。夷:伯夷。古人把他们作为品质高尚的典型。⑭适:正好。见笑:被讥笑。自点:污辱自己。⑮会:碰上。东从上来:随从皇上从东方回来。上,指汉武帝。迫贱事:被贱事迫促,忙于贱事。⑯相见日浅:彼此见面的日子少。卒卒:匆忙急迫的样子。须臾之间(jiàn):顷刻的空隙。竭指意:详尽说明内心的想法。⑰不测之罪:不可测度其结果的罪。即大罪。⑱涉:过。旬月:满月。迫:近。季冬:阴历十二月。汉律规定十二月处决犯人。⑲薄从上雍:迫近随从皇上到雍地去。薄,同“迫”。⑳卒然:同“猝然”,突然。不可为讳:死的委婉说法,指任安被处决而死。舒愤懑:抒发愤恨愁闷。晓左右:明告你。左右,指任安,不直称对方,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长逝者:死去的人,指任安。㉑略陈:约略陈述。固陋:褊狭浅陋的意见。㉒修身者,智之符:讲求自身的修养是智慧的凭证。爱施:仁爱施与。仁之端:仁爱的首要条件。取予:取得给予。义之表:义的标志。耻辱:对待耻辱。勇之决:决断勇气的标准。立名:建立名望。行之极:品行的最高境界。㉓莫憯(cǎn)于欲利:没有比想得到利还悲惨的。憯,同“惨”。辱先:污辱祖先。诟(gòu):耻辱。宫刑:又叫腐刑,男子割去睾丸,妇女幽闭。㉔“刑余”二句:受过宫刑的人,没有把他们放在一起来计数的。㉕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雍渠:卫灵公的宦官。同载:同坐一辆车子。适陈:到陈国去。㉖因:凭。景监:秦孝公宠信的宦官。赵良:战国时秦国宗室贵戚的代表人物。寒心:害怕战栗之意。㉗同子:即汉文帝时的宦官赵谈。参乘:又叫陪乘,坐在车右侍卫的人。袁丝:即袁盎。汉文帝时人,以直谏闻名,后被梁孝王刘武派人刺死。变色:发怒而变了脸色。㉘宦竖:指宦官。伤气:挫伤志气。慷慨之士:才能高,理想大,气血激昂的人。㉙刀锯之余:指受到宫刑的人。㉚赖:依靠。绪业:余业。待罪:即做官的委婉说法。辇毂下:皇帝的车驾之下,代指京城长安。㉛自惟:自己想。㉜效信:献出诚信。誉:名声。自结明主:取得贤明君主的信任。㉝拾遗补阙:拾皇帝遗忘的事,补皇帝阙失的工作。显岩穴之士:使岩穴之士显贵。岩穴之士,指隐士。㉞备行伍:充当士兵,参加军队。搴(qiān)旗:在战斗中拔取敌人的旗帜。㉟宗族:家族。交游:朋友。光宠:荣耀。㊱遂:成就。苟合取容:行为苟且以迎合皇帝的心意,取得皇帝的收容。无所短长:没有擅长的东西,没有什么长处。短长,偏义复词,只取“长”的意思。效:效果。㊲向者:从前。厕:参与。下大夫:古代官阶。㊳陪外廷末议:陪奉外朝官员,发表一点无关宏旨的议论。㊴引维纲:根据政策法令有所申述说明。㊵阘茸(tàróng):低微卑贱。㊶羞当世之士:使当世之士羞愧。邪:同“耶”。㊷负:凭仗。不羁之才:出众的不可约束的才能。乡曲:乡里。㊸奏薄技:贡献微不足道的技艺。周卫:指宫禁。㊹戴盆何以望天:戴着盆怎么可以望见天?意谓戴盆就望不见天,二者不可得兼,比喻一心营职,无暇顾及私事。㊺绝宾客之知:断绝和宾客的往来了解。亲媚:亲近而讨到喜欢。㊻大谬不然:大错特错,不像所想的那样。㊼李陵:字少卿,李广之孙。善骑射。后投降匈奴。俱居门下:都在皇帝宫门之下。素非能相善:一向交往不深。㊽趣舍异路:指各有不同的路,意谓志趣不一致。衔杯酒:指饮酒。慇懃:同“殷勤”,情意委婉深厚。余欢:余剩的很少的欢乐。此句意谓两人的私人交往很少。㊾自守奇士:自守节操的奇特之士。临财:面对财物。分别有让:能分别尊卑长幼,有谦让之礼。下人:自居别人之下。徇国家之急:为国家的急难献身。㊿国士:国内所推重的人才。风:风度。[51]举事:行事。当:恰当。全躯:保全自身。媒㜸:本指酒曲,此作动词用,酿成之意。[52]提:统率。戎马之地:指匈奴。王庭:匈奴君主居住的地方。垂饵虎口:比喻深入危险之地引诱敌人。横挑:无所阻挡地挑战。仰:仰攻。匈奴居北,汉在南,北高南低,故曰“仰”。所杀过当:极言杀敌甚多。[53]不给:顾不上。旃裘:匈奴穿的服装,此代指匈奴。咸:都。[54]左右贤王:左贤王和右贤王,匈奴封号最高的贵族。举引弓之民:发动全匈奴的人。[55]劳军:鼓动军士。起:奋起。[56]沬(huì)血:以血洗脸,意即满脸流血。张:拉开。空弮(quān):空弓。死敌:和敌人拼命。[57]未没时:没有全军覆灭的时候。奉觞上寿:举杯祝贺。[58]料其卑贱:考虑自己的地位卑微低贱。惨怆怛(dá)悼:悲痛忧伤。款款之愚:恳切忠诚的愚笨的想法。[59]绝甘分少:好的东西自己不要,少的东西分给大家。[60]彼观其意:从他的那些作为看他的用意。得其当:得到适合的时机。[61]所摧败:摧垮击败的敌人。暴于天下:在天下充分表露。[62]指:旨意。推言:阐明。[63]睚眦之辞:怨家愤恨的话。睚眦,发怒瞪眼。[64]沮:毁坏。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游说:游扬解说,说好话。[65]理:负责诉讼刑狱的机关。[66]拳拳:忠诚恭谨的样子。列:陈述。诬上:欺蒙皇上。卒:终于。从吏议:听从狱吏判处宫刑的议决。[67]货赂:财货。自赎:以资财入官赎罪或立功以赎罪。[68]幽:禁闭。囹圄(líng yǔ):监狱。愬:同“诉”。[69]隤(tuí):败坏。家声:家庭的声誉。佴(èr):停留;置。蚕室:受宫刑后的人住的房子。重为:深深地被。[70]一二为俗人言:一条一条地向俗人说。[71]剖符丹书:汉代对功臣的特殊待遇。剖符,剖开竹符,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凭证,表示皇帝永不剥夺臣下的爵位。丹书:在铁制契券上用朱砂写上证言,给功臣作凭证,功臣的子孙可凭它享有免罪等特权。文史星历:史籍天文历法方面的事务,都是太史令主管的工作。卜祝:主管占卜和祭祀的人。[72]倡优畜之:像伶人一样畜养着。[73]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平常用来立身处世的行为使他这样的,意谓行为不正而犯罪受刑的。[74]“用之”句:用它的地方不同罢了。[75]理色:容色。辞令:言辞、教令。诎体:使身体受屈,指被捆绑。易服:更换衣服。古时罪人穿红褐色的囚衣。关木索:戴上刑具。被箠楚:挨打。剔毛发:剔光头发,即古代的髡(kūn)刑。婴金铁:颈上戴着铁圈,即古代的钳刑。毁肌肤、断肢体:劓刑、刖刑等刑罚。腐刑:宫刑。极矣:屈辱到顶点了。[76]传:此处指《礼记·曲礼》。[77]槛:关兽的笼子。穽(jǐng):捕兽的陷坑。积威约之渐:逐渐积累威力约束的结果。[78]定计于鲜:在受刑之前就有明确的主意,意谓不等受辱就自杀。[79]交手足:手足被捆绑。榜箠:鞭打。圜墙:监狱。圜:同“园”。[80]头枪地:指磕头。徒隶:狱卒。惕息:小心谨慎,不敢喘气。[81]强颜:即今天所说的厚着脸皮。[82]西伯:周文王。伯:方伯,周代的一方诸侯之长。羑(yǒu)里:今河南省汤阴县。[83]李斯:秦相。五刑:古代极残酷的刑法。《汉书·刑法志》:“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84]淮阴:指淮阴侯韩信,汉初著名的军事家。陈:今河南省淮阴县。[85]彭越:西汉著名功臣,封梁王。张敖:西汉初赵王张耳的儿子,嗣立为赵王。南面称孤:代指称王。抵罪:定罪。[86]绛侯:指周勃,西汉初著名功臣。诛诸吕:诸吕,吕太后家族吕禄吕产等。吕太后死后,周勃、陈平定计诛诸吕,迎立汉文帝。权倾五伯:权势超过五霸。请室:官署名,有特设的监狱,拘留有罪大臣的地方。[87]魏其:指魏其侯窦婴,汉景帝时官至大将军。关三木:头、手、足皆戴刑具。[88]季布:汉初楚人。朱家:汉代著名的大侠客。[89]灌夫:西汉颍阴人,文帝、景帝、武帝三朝重臣。居室:少府下属的官署。[90]罔加:被法网束缚。罔,同“网”。引决:下决心。自裁:自杀。尘埃之中:监狱。[91]“勇怯”四句:勇敢和怯懦是权势决定的,强和弱是具体情况形成的。[92]绳墨:喻法律。稍:渐渐。陵迟:本谓五陵逐渐平下,此指事情衰落恶化下去。引节:坚持操守而自杀。斯:这。[93]去就之分:取舍的界限,即舍生取义。缧绁(léi xiè):监狱。[94]臧获:泛指奴隶。男奴为臧,女奴为获。[95]鄙陋没世:庸碌无为地过完一辈子。[96]倜傥(tìtǎng):卓越豪迈。非常:不同寻常。称:著称。[97]演:推演。《周易》:即《易经》。[98]仲尼:孔丘。厄:困苦,此指政治上不得意。《春秋》:孔丘删定的史书,儒家五经之一。[99]屈原:战国时楚国伟大的诗人。放逐:被流放。《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杰出的浪漫主义长篇抒情诗。[100]左丘:左丘明,相传是春秋时的历史学家。厥:句首助词。《国语》:先秦时一部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作。[101]孙子:即战国时齐国军事家孙膑。膑脚:砍断双脚。[102]不韦:即吕不韦,秦相。《吕览》:又名《吕氏春秋》。[103]韩非:战国时著名思想家,韩国人。囚秦:被秦国拘囚。《说难》《孤愤》:《韩非子》一书中的篇名。[104]《诗》三百篇:即《诗经》。大底:大致。发愤:抒发愤懑。[105]通其道:行其道。述:追述。思来者:期望将来有了解他的人。[106]垂:流传。空文:与实际功业不同的文章。自见(xiàn):表现自己。见:同“现”。[107]逊:谦虚。自托:依托自己。无能之辞:拙劣的言辞。放失(yì):散乱失传。[108]稽:考察。纪:纲纪,此谓规律、道理。[109]上计轩辕:上自轩辕黄帝算起。下至于兹:下到汉武帝时期。[110]究:探讨。天人之际:自然与人际的关系。[111]愠色:恨愁的表情。[112]其人:能为己传书之人。[113]通邑:四通八达的大城市。[114]负下:身负重罪的情况下。未易居:不容易居处过日子。下流:喻犯过错误而成为大家指责的人。谤议:毁谤非议。[115]丘墓:坟墓。[116]累百世:过一百代。垢弥甚:耻辱更加厉害。[117]忽忽:恍恍惚惚。若有所亡:好像丢失了什么。[118]直:仅。闺閤(gé)之臣:宦官。自引:自己引身而退。深藏于岩穴:深深隐藏到山岩洞穴。[119]通其狂惑:抒发我的悲愤。[120]剌谬:违背。[121]自雕琢:自己加工美化自己。曼辞:美辞。⑫要之:总之。

说明

这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一封回信。李陵事件使司马迁惨受宫刑。全书先概述答书旨意,后沉痛叙述自己受宫刑后的处境,及“隐忍苟活”的原因,内心有苦难言的苦痛。写法上以议论为主,合以抒情、叙事,如九曲回肠,一唱三叹,满腔悲愤倾泻而下,令人扼腕。此文是研究司马迁其人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情理并妙的著名散文。

集评

学其疏畅,再学其郁勃;学其迂回,再学其直注;学其阔略,再学其细琐;学其径遂,再学其重复。一篇文字,凡作十来番学之,恐未能尽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

是书反复数千百言,其叙受刑处,只点出“仆沮贰师”四字,是非自见。所谓舒愤懑以晓左右者,此也。结穴在受辱不死、著书自见上。通篇淋漓悲壮,如泣如诉,自始至终,似一气呵成。盖缘胸中积愤不能自遏,故借少卿“推贤进士”之语,做个题目耳。读者逐段细绎,如见其慷慨激烈,须眉欲动。班掾讥其不能以智自全,犹是流俗之见也夫。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八

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五

此书情意幽深,词意委婉。令人读之想见抑郁无聊之况。

——清·过商侯《古文评注全集》

答书大致在自白罪由,自伤惨辱,自明著史,而以谢解来书位置两头。总纳在“舒愤懑”三字内。盖缘百三十篇中,不便放言以渎史体,特借报书,一披豁其郁勃之气耳,岂独为任少卿道哉!沉雄激壮,如江海之气,横空上出,摩荡六虚。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三十四

……但胸中一段不平之气,触之而动,遂不觉言之长矣,而行文亦极纵横驰骤之至。王罕皆曰:满腔悲愤郁勃,出之以激昂慷慨,文势纡回曲折,而首尾相应。苏氏谓文疏宕有奇气,此篇是矣,自当与《离骚》抗衡千古。若杨恽之《报会宗》、子云之《答刘歆》,其又具体而微者矣……通体文势豪放,一气呵成,其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