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出上联:荒草丛中见山泉,泉水甘甜!男子巧对下联,当即成亲

发布时间:2025-09-01 07:47  浏览量:5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在古代,婚姻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女子而言,更是要把一生托付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子,这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而明朝一位茶商的女儿不满这种包办婚姻,竟然自己出对联招亲!"荒草丛中见山泉,泉水甘甜"这上联一出,众多才子争相应对。

最后是谁赢得了这位才女的芳心?他又对出了怎样的下联呢?

才女“对联招亲”

汝宁府,明朝时期的一个繁华商埠。

这里商贾云集,其中有一位姓曹的茶商,做茶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家财万贯。曹老爷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取名曹新月。

新月从小聪慧过人,在私塾先生的教导下,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她不仅才华横溢,容貌也是出挑的很,柳叶眉,杏仁眼,身姿婀娜,举止优雅,十六岁那年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才女了。

茶商曹老爷夫妇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与当时大多数重男轻女的家庭不同,他们从不认为女儿不如儿子,反而为有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感到骄傲。

新月的母亲曾是官家小姐,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对女儿的教育格外重视。她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老观念早该丢了。"

新月十七岁那年,正是适婚年龄。作为茶商富家之女,加上名声在外的才貌双全,前来提亲的人自然络绎不绝。

什么知县公子、富商之子、书香门第,各色人等挤破了曹家的门槛。

可新月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

那些提亲的人,要么是冲着曹家的家产来的,要么就是道听途说被她的才名吸引,根本不了解她的真实为人。

新月暗自嘀咕:"这哪是来娶我啊,分明是来娶曹家的钱袋子!"

一连拒绝了十几门亲事,曹老爷夫妇也开始着急了。虽说他们思想开明,但在明朝这个年代,女儿到了年龄不出嫁,确实不像话。

一日饭桌上,曹老爷轻声问道:"新月啊,爹娘不是逼你,只是你总不能一直挑挑拣拣吧?"

新月放下筷子,鼓起勇气说:"爹,娘,女儿有个想法。"她停顿了一下,见父母目光鼓励,便继续说道:"我想通过对联招亲。"

这话一出,曹老爷夫妇愣住了。

对联招亲?这在当时虽不算稀奇,但多是达官贵人家的做法,为的是显摆家中子女的才学。而且,通常是父母设置考题,而非子女自己提出来的。

看到父母惊讶的表情,新月赶紧解释:"我想找一个真正懂我、能与我心意相通的人。通过对联,我能看出对方的才学和思想,比那些只闻名就来提亲的人靠谱多了。"

出乎新月意料的是,曹老爷夫妇相视一笑,竟然爽快地答应了。曹老爷拍拍女儿的肩膀说:"好女儿,既然你有主意,爹娘支持你。"

众多才子争相斗才

消息传出后,整个汝宁府都沸腾了。"曹家才女对联招亲"的消息传向四面八方。

好奇的路人,有才华的书生,甚至一些已有功名的官员之子,都对这场别开生面的招亲活动充满了期待。

曹家在府城最热闹的街道上搭建了一个临时的高台,高台四周挂满了红色的绸缎,远远望去十分喜庆。

招亲当日,台下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许多人是来凑热闹的,也有不少是来一试身手的才子。

曹新月坐在帷幕后面,通过一块薄纱能看到外面的情况,而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她。这样的安排既保护了她的隐私,又能让她亲眼见证整个招亲过程。

第一轮考验很简单,曹新月出了一个上联:"天近山头,走过山头天又远"。

这上联意境优美,描绘了一个行人走近山头时天似乎很近,走过山头后天又变得遥远的景象,寓意人生路途中的变化无常。

应对的才子有几十人,但能对出像样下联的只有十几个。

其中最出彩的当属一位姓李的年轻公子,他对出的下联是:"月浮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

这下联不仅在形式上与上联对仗工整,意境上也相当巧妙。

描述了月亮倒映在水中,看似浮在表面,拨开水后月影依然深藏,暗合了"新月"的名字,显示出对曹新月的了解和尊重。

这位李公子是谁?原来他是当朝丞相的次子,因探亲路过汝宁府,听闻这场招亲盛事,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前来,没想到一下子就脱颖而出。

曹新月隔着帷幕,看到这位李公子气宇轩昂,谈吐不俗,与其他人相比确实有一种书卷气,心中已有几分好感。不过,她并不想轻易决定终身大事,决定再设一轮考验。

开明父母助力爱情

招亲活动进行到第二天,通过第一轮筛选,只剩下五位才子进入决赛。曹新月的父母全程陪伴在女儿身边,见证这场不同寻常的招亲。

许多人好奇,曹老爷夫妇为何会同意女儿如此特立独行的做法?在那个年代,女子争取婚姻自主权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原来,曹老爷虽是商人,却深受妻子家学熏陶,思想颇为开明。

他常对朋友说:"闺女是我的心头肉,她的婚事必须她自己满意。"而曹夫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教育,对女儿的理解更是超越常人。

曹夫人年轻时也曾有过一段不如意的婚约,幸好被她父亲及时解除,才有机会嫁给了真心相爱的曹老爷。

这段经历让她深知婚姻自主的重要性,因此对女儿的决定全力支持。

在招亲前夜,曹夫人曾私下问女儿:"新月,你心里有没有看中的人选?"

新月摇摇头:"没有呢,娘。我就是想找个真正懂我的人,不在乎家世。"

曹夫人欣慰地笑了:"好女儿,娘支持你。只要你喜欢,哪怕是个寻常书生,我和你爹也不会反对。"

这种开明的家庭氛围在明朝时期实属罕见。

曹家在当地也因此被视为"异类",有人暗地里说闲话,认为曹家"败坏风俗",但更多的人对此表示羡慕和赞赏。

第二轮考验中,曹新月精心准备了更难的上联:"荒草丛中见山泉,泉水甘甜"。

这上联不仅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还隐含着在平凡中发现珍贵、在艰难中寻得慰藉的哲理。

五位才子各显神通,但只有李公子的下联最为精妙:"绿叶丛中有黄瓜,瓜嫩解渴"。

这下联与上联在意境上相得益彰,既保持了形式上的对仗,又在内容上别具匠心,用生活中常见的蔬果比喻,展现了实用主义的一面,与曹家经商的背景不谋而合。

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当李公子说出"绿叶丛中有黄瓜,瓜嫩解渴"这句下联时,台下一片惊叹声。连曹老爷都忍不住点头赞许,而坐在帷幕后的曹新月更是芳心暗动。

与众多才子相比,李公子的回答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堆砌,而是选择了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意象,这正合曹新月心意。

招亲结束后,曹家按照约定,邀请李公子入府相见。

当新月揭开面纱,李公子也是一愣——眼前的姑娘比传闻中还要美丽动人。两人相谈甚欢,发现彼此在很多观点上都不谋而合。

新月得知李公子虽是丞相之子,却不愿依靠父亲的权势,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新月不谋而合。李公子则被新月的才华和见识所折服,认为她不仅仅是一个有才学的闺秀,更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女子。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公子频繁拜访曹家,两人一起品茶论诗,互相切磋学问。

新月发现,李公子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对茶叶也颇有研究,这让以茶叶为生的曹家更加认可他。

一个月后,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新月与李公子举行了婚礼。

婚后,李公子并没有要求新月随他回京城,而是尊重她的意愿,两人在汝宁府定居下来,共同经营曹家的茶叶生意。

李公子将朝廷的人脉资源与曹家的商业经验相结合,使得茶叶生意更加兴隆。

新月则负责品鉴茶叶品质,她那敏锐的味觉和嗅觉让曹家的茶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这场对联招亲不仅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更为当时的社会树立了一个典范。

它向世人展示了女子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婚姻不应只是家族之间的交易,而应是两个相爱之人的结合!

这个发生在明朝的“对联招亲”故事,讲的不只是才子佳人的浪漫邂逅,更是古代女性争取婚姻自主权的勇敢尝试。

曹新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找到了真正懂她的人。李公子也凭借真才实学赢得了心仪女子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