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林徽因和亲家周培源的一张合影,旁边孩子是未来儿媳
发布时间:2025-08-30 13:30 浏览量: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很多人都知道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有过两段婚姻,他的首任妻子是周如枚,而周如枚的父亲正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北大校长周培源。
其实,林徽因家和周培源家早有渊源,两家人很早就相互认识,梁从诫和周如枚自小就是青梅竹马,经常一块儿玩耍,在相处中渐渐萌生了爱意,谈起了恋爱。
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二人便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从一张照片中能看到,林徽因前面的小男孩是梁从诫,中间的小女孩就是周如枚。
那时候两个孩子年纪还很小,不过周如枚虽然年幼,但是相貌还是很漂亮的,而且林徽因很喜欢这个小姑娘,或许她也没想到,多年后,这个小姑娘会成为自己的儿媳。
提起清华园里的名人世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周培源、王蒂瀓夫妇,都是绕不开的名字。
这两家不仅是学术上的同道,私交更是亲厚,梁思成和周培源是清华同学,后来又一起在清华、西南联大教书,家里的孩子从小就互相喊“爸”“姨”。
梁从诫更是把周培源叫了一辈子“周爸”,也正是这份通家之好,让梁从诫和周培源的女儿周如枚从小一起长大。
青梅竹马的情谊慢慢酿成了爱情,可谁也没想到,这段门当户对的姻缘,最后会在时代的浪潮里分崩离析。
周培源家跟林徽因家不一样,林徽因和梁思成只有梁从诫一个儿子,而周培源和妻子王蒂瀓生了四个女儿,周如枚就是其中之一。
照片中就是周培源和妻子王蒂瀓的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的周培源戴着眼镜,面容和善,浑身散发着温文尔雅的气息,那股子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展露无遗。
他的妻子王蒂瀓出身不凡,是标准的大家闺秀,模样端庄又秀丽,这两人站在一起,真称得上是才子配佳人。
王蒂瀓可不是传统意义上依附丈夫的家庭妇女,她眼光独到,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收藏家,从1950年起就用自己的工资收藏古代书画。
受妻子影响,周培源也慢慢爱上了收藏,夫妻俩一有空就一起琢磨字画,感情好得让人羡慕。
周培源对王蒂瀓的疼爱,更是出了名的细节,王蒂瀓喜欢睡懒觉,每天都比周培源起得晚,不管年纪多大,周培源总会等妻子睁开眼,第一句话就说我爱你。
哪怕后来两人都八九十岁了,这个习惯也没改,早年王蒂瀓还得过一场大病,婚后第三年,刚生了两个女儿的她查出肺结核。
这个病在当时这几乎就是绝症,林徽因晚年就是被这病拖垮的,因为怕传染,王蒂瀓只能搬到离清华很远的香山眼镜湖疗养,家里两个幼女全靠周培源照顾。
可周培源硬是扛了下来,一边没耽误清华的教学和科研,一边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
到了周末,还会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往返五十里路去看妻子,刮风下雨都没断过,那时候大家都说,周培源不仅是个好学者,更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也正是这样的家庭氛围,让梁从诫和周如枚的感情顺理成章,梁从诫从小就常去周家玩,跟周如枚一起在清华园里追跑打闹,一起听父辈们聊学术、谈理想。
梁从诫的名字里还藏着父母的期望,北宋有个大建筑学家叫李诫,写了本《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学著作。
梁思成和林徽因给儿子取名 “从诫”,就是希望他能 “师从李诫”,继承建筑学的事业。
梁从诫也确实喜欢建筑,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考察古建筑,看着父亲画图纸、母亲记录细节,早就把当建筑师当成了梦想。
高考时,他第一志愿填的就是清华建筑系,可偏偏差了8分,最后被第二志愿历史系录取了。
那段时间,梁从诫特别失落,梁思成和林徽因也有点遗憾,可谁也没料到,这个意外只是他人生坎坷的开始。
这张照片,拍摄于大学学习时期,画面里是梁从诫和周如枚,那时的他们,浑身散发着青涩的气息,周如枚模样充满青春,嘴角挂着温暖笑意。
再看梁从诫,生得十分帅气,眉眼间竟和年轻时的梁思成颇为相似,风度翩翩。
1954年,梁从诫从清华历史系毕业,跟相恋多年的周如枚结了婚,婚后一年,儿子梁鉴出生,小家庭过得和和美美。
成为母亲后的周如枚,气质依旧出众,曾经脸上的青涩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慈爱,整个人愈发温柔,她身旁的儿子梁鉴也生得十分帅气,眉眼间很机灵。
那时候的梁从诫,在学校做研究,周如枚则做翻译工作,夫妻俩几乎没红过脸,一起带孩子、一起讨论工作,身边的人都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林徽因一向性格强势、不屈,在生活里很有自己的主见,可就连她,都对儿媳周如枚赞不绝口。
平日里很少如此温和评价他人的林徽因,曾真诚地对周如枚讲,她身上有着江南女子独有的温柔,举止还十分落落大方。
这简单的话语里,满是对周如枚的认可,也藏着对她的期待。
抗战胜利后,梁思成、林徽因两先生都应聘到清华大学任教,全家即搬到清华园住,当时林先生已年过45岁,而且久病在身,面容略显憔悴。
梁从诫也经常带同学去家里玩,那时候的日子简单平淡,但是充满了开心与幸福,从母亲林徽因去世后,梁从诫和父亲林思成的脸上也很难见到笑容。
这张照片是在林徽因去世一年后,梁思成与儿子、女儿一家的全家福合影照片,一家人团聚,也让丧偶一年的梁思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女儿梁再冰和儿媳周如枚分别站在两边,脸上带着温馨的笑容,身后的儿子和女婿也都很端正,这或许是梁思成一家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刻。
可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特殊时期就来了,梁从诫因为父亲梁思成的关系,有所牵连,日子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
按说夫妻本该荣辱与共,可偏偏出了个让两人都没法回避的事,周如枚的父亲周培源,被安排负责批判梁思成,还要帮梁思成改造思想。
这一下,两家人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一边是亲生父亲,一边是丈夫,周如枚夹在中间,压力大得喘不过气。
再后来,周围的人开始让他们划清界限,或许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最终,周如枚还是跟梁从诫提了离婚。
没人知道两人当时是怎么谈的,只知道梁从诫心里特别难受,他们不是因为没感情了,也不是因为吵架了,而是因为所谓的“政治倾向”,不得不分开。
当周如枚决然选择离开时,林徽因心里想必满是失落与无奈,她首先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有着深深的保护欲和关怀,自然不希望儿子经历这样的变故。
可同时,她也是一位女性,深知在那个特殊时代,女性要承受诸多压力与挑战,所以她能够站在周如枚的角度,理解她做出这样的选择。
离婚后,梁从诫消沉了好一阵子,直到后来遇到第二任妻子方晶,生活才慢慢恢复正轨。
方晶是个温柔体贴的人,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后来梁从诫身体不好,2006年还出了一场车祸,全靠方晶悉心照顾,直到2010年梁从诫去世。
离婚后的周如枚,日子也没过得轻松,后来她在做翻译工作时,认识了麻醉医生谢荣,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再婚了。
为了彻底跟过去的生活切割,周如枚还把儿子梁鉴改了名,叫周志兵,跟着自己姓,再婚后,她又生了个女儿叫谢兰,一家四口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也算安稳。
1980 年,周如枚查出了癌症,那时候医疗技术远不如现在,癌症基本就是绝症的代名词。
病痛把周如枚折磨得不成样子,曾经那个在清华园里笑容明媚的姑娘,最后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躺在病床上,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几十岁,完全没了当年的风华。
同年,周如枚就在病痛中去世了,年仅47岁,有人去医院送她最后一程,看到她瘦成骨头架子的遗体,都忍不住唏嘘。
而梁从诫后来的人生,却走出了另一条路,熬过特殊时期后,他重新做起了学问,还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
不过他最让人记住的,是晚年投身环保事业,到处呼吁保护生态、减少污染,还得了地球奖,大熊猫奖这些荣誉。
有人说,梁从诫没继承父母的建筑学事业,却用另一种方式活出了名门之后的担当,没给梁思成和林徽因丢脸。
有时候人们会忍不住想,如果当初特殊时期没有到来,如果周如枚没有提出离婚,梁从诫和周如枚会不会一起走到最后?
他们的儿子会不会还叫梁鉴,一家人还能像小时候那样,在清华园里散步、聊天?可没有如果,时代的风雨吹过,有些人、有些感情,终究只能留在回忆里。
如今再提起梁从诫和周如枚,更多的是遗憾,遗憾两大门第的美好姻缘没能长久,遗憾两个相爱的人没能抵过现实的无奈。
但也正是这份遗憾,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普通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也更珍惜现在安稳的生活。
百年清华——追忆老同学梁从诫及其父母2011-10-31
澎湃新闻——追忆周培源:和爱因斯坦一起搞研究,与妻子相濡以沫61年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