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1000多年的浪漫爱情,被这本书点破了
发布时间:2025-08-30 03:18 浏览量:1
说到七夕,你会想到什么?除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或许就是唐诗了,白居易曾写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李商隐则感叹“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清·姚文瀚《七夕图轴》(局部)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中晚唐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关于自由恋爱与理想情感的书写却大量涌现:这时候,婚姻之外的男女情感成为舆论的热点,士人通过讲述和写作来分享情爱诗歌和故事。
他们为什么写情?他们如何理解“爱”?深入那个“风流”盛行的年代,重新解读那些流传千年的浪漫故事,不仅能重估中国古代士人的情感世界,也能丰富我们今天的爱情理解与想象。
自由恋爱与理想爱情如何发生?
洪越老师的《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
带你走进历史上“风流”爱情的第一现场
Part01.
浪漫爱情故事的另一面
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莺莺传》不仅在唐代流传甚广,还成为后世《西厢记》的原型;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用浓墨重彩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死之恋,成为无数人心中爱情的诗意极致;而杜牧那句“赢得青楼薄幸名”,更是让风流才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莺莺传》后来改编为《西厢记》,图/陈洪绶《西厢记》插图。
但这并不是个别人的创作冲动,而是一个更大潮流的表现。中晚唐的士人群体,不断书写、讲述、传播关于男女情感的故事。他们写艳诗、编传奇、记轶事,不仅是为了表达内心情感,更是为了塑造风流才子、文坛俊彦的形象,借此获得文学声誉、群体认同,甚至政治资源。
所以我们看到,元稹通过诗歌与传奇反复书写一段青春情事,他既要歌咏情爱,也要为变心辩护,为此不得不采取多种策略;杜牧虽因风流成名,却晚年焚毁艳诗试图洗白,可惜读者并未买账,反而将他塑造成超脱于庙堂之外的浪子形象;李商隐则干脆直接否认自己的风流诗作与生活经验有任何关系……
李商隐: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
李商隐曾将自己与柳枝相遇之事题写在洛阳里巷的墙壁上,将自己展现为风流才子,但是也曾自道“清白”。
在这些情感文本中,爱情不是个人私事,而是一种文化实践,是士人之间的评判标准、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参与社会竞争的方式。他们的“浪漫”背后,是一整套关于声望、才华、地位与身份的再生产机制。
Part02.
“理想爱情”为何在中晚唐盛放?
中晚唐至五代,情爱成为文学中的热词。从宫廷到市井,从传奇到诗词,各类文人纷纷投身于爱情书写。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深受社会结构转型和文化价值重构的推动。
首先是政治制度的转变。随着科举制逐渐取代九品中正制,士人出身从强调门第变为强调个人才华。正如陈寅恪所言,进士阶层“重辞赋而不重经学”,这一新兴的文学官僚群体倾向于以文才取胜,而不是礼法守成。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情”成为衡量文学才能的重要题材,也是区分自我与旧士族群体的方式。
明·仇英《观榜图卷》
其次,是“特异性”意识的崛起。学者宇文所安指出,中晚唐士人热衷于表现个体独特性,构建一个超越家庭与国家控制的“私人天地”,在这个理想化的情爱空间里,自由恋爱成为个人价值的体现。这不仅是对社会道德秩序的想象性逃逸,更是一种文化自觉的“再定位”。
与此同时,罗吉伟和罗曼玲也从男性群体结构与文人身份建构的角度指出,情爱书写不只是抒发内心,而是表现文士之间的联盟、竞争、社交方式。所谓的“才子佳人”,往往不过是文士才华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奖品”。
所以说,中晚唐情感书写的火热,是一个时代的价值结晶。它将自由恋爱、个体理想、文学表达、社会竞争揉为一体,成就了中国爱情文学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Part03.
重读“风流”后的情感世界
今天我们回望那些“风流才子”“多情文士”,看到的不只是诗意与浪漫,也不只是道德的挣扎与放纵的影像,而是一种在大时代转型中,文人试图表达自我、追求自由、挣脱秩序的文化努力。
在某种意义上,写情可以成为士人确立声誉、争取支持、彰显群体身份的文化资本。但另一方面,真正将情爱视为人生理想的书写,往往也隐含着对主流价值体系的挑战。
这样的感情不是男性在事业和家庭之外的闲暇时光消遣享用、用后即弃的风流韵事,而是将男女情爱看作自主、恒久的理想主义小世界,对中国爱情文学影响巨大。
《礼法之外》目录(上下滑动查看)
上编中晚唐个案
公与私的交叠——政治境遇与白居易的妓乐书写
元稹:自述恋情的尝试与难题
沈亚之:带有边缘性质的写作
读者与作者的“竞争”——论晚唐五代杜牧形象的生成
韩偓《香奁集》的编录与唐末回忆性书写
中晚唐墓志中的浪漫书写
中编在五代十国的延伸
前蜀的宫廷唱和与诗集编选——唐代文化“继承者”身份的塑造
《花间集》的编选: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后蜀文化
从徐铉、韩熙载看南唐士人对妓乐活动的评议
南唐的皇帝、词臣、史家与曲子词
下编情爱表达的“语法”
写情文学的结构
情爱故事的修辞
浪漫话语的难题
结构分析:解读唐诗本事故事的一种方法
或许,爱情从来不是真空中的故事,它总是深深嵌在特定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之中,唯其如此就越需要我们去经营、去抵抗外部功利逻辑侵蚀,让爱情既能承载现实的重量,又不失理想的光泽。
# 活动 #
七月初七 / 七夕
古代的哪个爱情故事最令你感动?
在你的心中完美的爱情是怎样的?
如果只用一句话形容你的爱情观?
在留言区展开来说说吧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这本
讲透自由恋爱情感辩证法的好书
把“风流”视为“症候”
揭示自由恋爱的情感辩证法
公号粉丝限量专享
洪越老师亲笔签名版
七夕好书推荐
-End-
观点资料来源:
《礼法之外:唐五代的情感书写》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愿天下有情人不为情所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