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她是一代才女,钱钟书最贤的妻,皆知她的德少有人知她的美
发布时间:2025-08-29 15:01 浏览量:1
杨绛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从小在书香门第长大。父亲杨荫杭是位法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和美国,回国后办报纸、当律师,家里教育开明,她接触各种新书新想法。母亲唐须荌毕业于上海务本女中,也是个有见识的女性。
杨绛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一家子在民国乱世中辗转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生活。
她小时候就显露出聪明劲儿,5岁进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念书,后来随父母南下,在上海启明女校寄宿,12岁转到苏州振华女校。 振华女校教学严谨,她在那儿打下扎实基础,同学里还有后来成名的费孝通,不过两人交集有限。
1928年,杨绛考入苏州东吴大学,起初读法预科,后来转政治系,但她对从政没兴趣,更爱文学和外语。
大学四年,她读了大量原版书,外语水平突飞猛进。1932年毕业后,本有机会去美国留学,但她一心想进清华研究院外文系深造,就去清华借读。那年春天,在古月堂前,她遇上钱钟书,两人一聊投机,从此开启一生故事。
钱钟书当时已是清华才子,杨绛也以才貌出众闻名,据说男生追求者达七十多人。 她没急着回应任何人,专心学业,期间还发表散文《倒影》,那是她最早的作品之一。
1935年7月,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先在苏州办仪式,后在无锡补办。婚后,两人一起出国,钱钟书去牛津大学,杨绛旁听课程,顺便打理生活。
1937年,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那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两人中断学业回国。杨绛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书,钱钟书也在附近任教。1940年代,杨绛开始创作剧本,《称心如意》1943年上演,由黄佐临导演,观众反响热烈;次年《弄真成假》也成功,她一跃成名。
那时钱钟书还没写《围城》,人们问起他是谁,常说“杨绛的丈夫”。 她鼓励钱钟书写小说,帮他减少教课负担,两人互相支持,杨绛还帮校对手稿。
杨绛的才华不只在创作,她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作品影响深远。1978年,她的《堂吉诃德》译本出版,被公认为最佳版本,累计发行70多万册,还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1986年她获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其他译作如《小癞子》、《斐多》、《吉尔·布拉斯》,都精准传达原作精髓。她自己写的小说《洗澡》1957年出版,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施蛰存赞它像半部《红楼梦》加半部《儒林外史》。 晚年她续写《洗澡之后》,2014年出版,103岁高龄还保持创作力。
钱钟书常夸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还说她是妻子、情人、知己“三合一”。
杨绛在家操持一切,让钱钟书专心学问。她管家务、带孩子,还帮借书、整理资料。两人相似点多,都爱宅家读书,生活简朴。杨绛不爱张扬,拒绝采访,专注家庭和事业。她的德行大家都知道:坚强独立,经历磨难不抱怨。
1950年代,她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专攻外国文学。 她写《干校六记》1981年出版,记录劳动生活,笔调平淡却真挚,译成多国语言,在国外获赞。
少有人提她的美貌,其实年轻时她气质出众,身材匀称,眼睛明亮,头发盘起时优雅自然。清华时男生称她“才貌冠群芳”,追求者众多,但她选了钱钟书,两人志趣相投。 钱钟书曾说见到她前没想结婚,娶了她几十年从不后悔,也没想过别人。
他们的婚姻长达63年,相濡以沫。女儿钱瑗1937年生,长大后教俄语,1997年因肺癌去世,那时已转脊椎癌。钱瑗忙于教学,出差频繁,杨绛心疼却支持。1998年钱钟书逝世,杨绛整理他的手稿,2001年捐款设“好读书”奖学金,用全家名义帮贫困学生。
2003年,杨绛92岁出版《我们仨》,回忆一家三口生活,风靡海内外,再版上百万册。 书中她写失去亲人的痛,却透出温暖人情。
96岁写《走到人生边上》,探讨生死、灵魂、命运,思路清晰,文笔优美。2011年百岁时发表《坐在人生边上》,答问形式分享感悟。
2013年出版250万字《杨绛文集》八卷,集创作和译作。 她捐珍贵文物给国家博物馆,遗愿是将遗体捐献医疗。
2016年5月25日,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她一生低调,却影响深远。她的作品教人怎么面对人生起落,保持内心的平静。周国平说她细心为灵魂清点行囊,带着收获上路。
杨绛的美,在日常中绽放。
杨绛先生25日凌晨去世 享年105岁 界面新闻
- 上一篇:16题,猜16个名人,答对8个算你是高手
- 下一篇:红楼圣地就在贾宝玉过生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