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三本书中,读懂江苏“古典爱情”

发布时间:2025-08-29 06:06  浏览量:1

□ 本报记者 于 锋

自古以来,爱情一直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很多爱情故事亘古流传。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中,前三个都和江苏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是七夕节,是属于天下有情人的节日,让我们透过三部经典著作,重温缠绵悱恻的“江苏古典爱情”。

苏州“大石头巷吴宅”位于苏州老城区人民路附近(大石头巷35、36、37号),相传是清代文人、《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的旧宅。吴宅又名“树德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沈复和妻子芸娘从沧浪亭搬离后,就长期在大石头巷的这栋宅邸生活。很多追慕沈氏夫妻的粉丝们,拿着一本《浮生六记》来到这里,试图在时空重叠中寻找沈三白和芸娘的身影。

《浮生六记》中,沈复以细腻而平淡的笔触,记录和妻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沈复与陈芸是基于爱情的自然结合,意趣相投,真心相爱,在面对磨难时又能相濡以沫,共同面对。芸娘离世前曾叮嘱丈夫续娶,沈复却表示:“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布衣蔬食却琴瑟和谐,平淡如水却生死与共,这样的爱情至今还被世间的痴情男女们所羡慕、所向往。难怪很多人读完《浮生六记》感叹:爱情里最感人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

李香君,明末清初活跃在秦淮河畔的“秦淮八艳”之一。关于她的记载,最早来自清代文人余怀的《板桥杂记》:“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名之为‘香扇坠’。”“(香)与雪苑侯朝宗善,阉党阮大铖欲纳交于朝宗,香力谏止,不与通。朝宗去后,有故开府田仰,以重金邀致香。香辞曰:‘妾不敢负侯公子也’,卒不往。盖前此阮大铖恨朝宗,罗致欲杀之,朝宗逃而免。”

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字朝宗)游金陵时,与名妓李香君相恋,在媚香楼的爱巢,侯朝宗在扇子上题诗一首:“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烟雨惜繁华,笙歌夜不歇”,赠送给李香君。阉党阮大铖想通过促成侯、李的婚姻结交侯朝宗,被香君阻止。又有权贵田仰觊觎香君美色,想用重金收买,同样被香君断然拒绝。

清康熙年间,孔尚任根据这段流传在秦淮河两岸的才子佳人的传说,创作了经典著作《桃花扇》。这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伟大作品,生动描写了李香君和侯朝宗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剧中,李香君忠贞于爱情,怒斥奸佞阉党、血溅桃花扇的故事,让无数读者为之唏嘘动容,也深深敬佩这位敢爱敢恨,既有崇高民族气节,又对恋人忠贞不渝的奇女子。可以说,在明末清初那个混乱的年代里,李香君如同黑暗中的一抹亮色,她的故事告诉人们,爱情可以战胜一切,甚至包括背叛与死亡。

说起侯朝宗和李香君,很多人会想起冒辟疆和董小宛,这两对情侣有很多相似之处。冒辟疆和侯朝宗都名列“明末四公子”,董小宛和李香君同样都名列“秦淮八艳”。

余怀《板桥杂记》说: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天姿巧慧,容貌娟妍,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她十五岁为歌姬,在秦淮河畔卖艺。十九岁时,董小宛到如皋,成为冒辟疆的侧室,从此陪伴冒辟疆整整九年,直到二十七岁时病逝,葬于如城南郊“影梅庵”侧。

冒辟疆与董小宛的感情极为深厚。董小宛早亡后,他写下著名的《影梅庵忆语》,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相识相知相恋的全过程,回忆了乱世之中颠沛流离有情人终成眷属,回忆了自己生病时小宛衣不解带悉心照顾,回忆了小宛去世后撕裂心扉的至伤至痛。在这段感情中,小宛的付出更多于冒辟疆的付出,冒辟疆在文中流露出愧疚之情,以及对阴阳两隔的小宛的深深思念。《影梅庵忆语》感情哀艳,缠绵悱恻,催人泪下,被认为堪与《浮生六记》齐名,是古代很少见的歌颂爱情、赞美爱情的经典书籍。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到冒辟疆时,水绘园始臻完善。冒辟疆与董小宛喜结良缘后,就栖隐于水绘园中,相濡以沫,琴瑟相调,这里成为他们相知相爱、患难与共的见证。如今,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水明楼就建在冒辟疆和董小宛栖隐过的寒碧楼故址之上,楼内还悬挂着这对伉俪的画像。因为这段浪漫的爱情故事,水绘园也被赋予了“中国第一情侣文化园”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