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中的觉客,是你吗
发布时间:2025-08-25 14:21 浏览量:1
红尘觉客,是你吗?
烟雨入红尘,清晨的薄雾中,游人的脚步声与庙檐的风铃声交织,铺就一条通往红尘的路,此路无终点,却有千万种“觉”法。
有的人醉心于市井吆喝,有的人困囿于爱恨纠葛,有的人如老僧坐禅,在烟火中窥见一片净土。
红尘即道场,众生皆为“觉客”,只不过有人执迷,有人顿悟。
身陷红尘中,几人能回头?迷途者的众生,在街巷深处,卖炭翁的吆喝声裹着柴薪的焦香,茶馆里说书人拍案而起,台下听众或唏嘘或哄笑。这便是红尘最生动的注脚——热闹,却也嘈杂。
有人为五斗米折腰,在名利场中耗尽半生;有人为儿女情长辗转难眠,将相思熬成鬓边霜。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跌落繁华后叹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恰是迷途者的醒悟:世人奔走半生,终是“贪嗔痴”三字的提线木偶。
觉之萌芽,光明的前途,是破茧刹那的光,然而,红尘深处亦有“觉”的种子。唐代王维半官半隐,于辋川别墅中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将仕途坎坷化作心性磨砺;苏轼贬谪黄州,却道“人间有味是清欢”,于粗茶淡饭中嚼出生命真谛。他们的觉醒,非避世之举,而是以红尘为镜,照见本心。正如禅语所说:“在刀尖上跳舞,在火海里种莲。”真正的觉悟,恰在历经繁华后,仍能守住一脉清泉。
大觉之境,亦不离红尘,山河与心同寂,红尘觉悟的最高境界,或许是“入世即出世”。弘一法师李叔同,早年是风流才子,后半生却持律出家。他说“爱就是慈悲”,将红尘万般情,升华成普度众生的悲悯。这种觉,不是割舍红尘,而是以心化境——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只因心已超然。
尾声:你我皆是追光人暮色降临,长街华灯初上。擦肩的行人中,有醉汉踉跄高歌,也有母亲轻拍婴儿入睡。他们都是红尘的觉客,有人仍在摸索,有人已见曙光。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这一场觉悟之旅:带着伤痕与希望,在烟火人间,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