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把他当乐子,他又何尝不是把世人当乐子

发布时间:2025-08-16 23:30  浏览量:2

这真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卞之琳有一首诗,好像叫《断章》,这样写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写于1935年。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

卞之琳的这首诗很有名,我也一直记在心中,时不时便会想起。

这不,正在看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看到下半部,有个片段,写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与妻子的对话,其中有这么一个意思,就是他的妻子劝他不要去当这个侍从,总是惹来别人的嘲笑和轻视。桑丘说,别人嘲笑就嘲笑,别人轻视就轻视,别人不知道我这侍从当起来也是有好处的,他们说我蠢,我还说他们蠢呢。

确实,桑丘是《堂吉诃德》里的除堂吉诃德外的第二重要的人物,用现代时尚的话讲,是个男二。但也是个小丑式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总是令人发笑。而桑丘自己,也很是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是了解,并坚决贯彻他作为这样一个角色的言行与举止。可是他自己心里也是门清,他的这些可笑的言行与举止,换来了人们的欢笑,而他自己却也从这些欢笑里得到了自己的好处,用他自己的话说,好处还不小。所以,当堂吉诃德准备第三次外出行侠之时,周围的人都极力劝阻,唯有桑丘表现得非常积极和主动。这积极和主动是与他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的。他还从这第三次的出行中,获得更多好处。

写到这里,我由又想到明代大才子唐伯虎,他曾是一位游戏人间的奇人,别人都笑他疯疯癫癫,可是唐伯虎呢,却又笑别人不像他一样看穿这世道,所以,唐伯虎才在他的《桃花庵歌》里有这么一句: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