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造原子弹有何用,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给人民穿!陈毅如何回应

发布时间:2025-08-15 09:48  浏览量:3

说起金庸和陈毅两个人的关系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一头雾水,这两个是一个著名的才子小说家,一个我党的著名将领,后来的中国外交部不长,这两人之间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会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的金庸曾对陈毅的一句名言提出了批评。不过陈毅却没有急眼,反倒是对金庸的批评采取了一个豁达的态度,体现出了陈毅将军的胸怀之高远

这件事要从我国的原子弹研究说起,都知道原子弹自从发明以后就成为了各个大国的最锋利的武器,甚至可以说没有原子弹都不配称之为大国,因此新中国虽然百废待兴但是仍然决定要搞自己的原子弹和核武器。

本来在苏联的支持下,核武器的发展一开始挺顺利,但是在苏联撤走了专家和帮助后,单方面解除了协议,我国的原子能工业几乎陷入了停滞。原本苏联是基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盟友关系签订了协议,对我国的原子能工业进行援助,但是后来察觉到我国的实力发展太快,为了避免我国超出控制就直接切断了所有的援助。

但是核武器必然是要搞的,拥有原子弹代表着就是一个真正的强国大国,没有任何国家再敢威胁中国,我们需要尽快打破核垄断。但是偏偏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我国遭遇了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国内民生困顿,无数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先发展经济还是先搞核武器就成为了党内一个争论的重点。

有人认为要先搞好经济,饭都吃不饱搞什么核武器。但是也有人认为核武器事关中国国防安全,哪怕是吃不饱饭也要先搞核武器。当时的外交部部长陈毅就支持先搞核武器,因此作为外交部部长,他最能感受到核武器对于一个国家实力的提升,对一个国家在国际层面上的话语权提升,可以说没有核武器就没有地位。

因此在1963年,陈毅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的名言,这句名言此后响彻了几十年。而此时在香港的金庸却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金庸当时正在主办《明报》,于是为了反驳陈毅,他发表了《要裤子不要核子》一文,针锋相对的贬低了陈毅的说法,甚至表示希望这不是中共的政策,中国百姓裤子都没有了造出原子弹有什么用。

其实金庸当时在香港过自己的小资生活哪里能明白内地的困境,面对美苏两国的威胁,原子弹是中国唯一的出路。金庸只是简单的认为就算制造出了原子弹,难道你中国还敢去轰炸美国吗?还敢去轰炸苏联吗?既然都不敢为啥要当裤子去造了,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金庸并不明白原子弹并不一定要使用,关键在于要有,有和没有是两个概念。当时金庸的这篇文章一刊登就引起了热议,香港各界针对这个事件进行了讨论,当时也有秉持着中国一定要造原子弹意见的媒体,当时香港有五家报纸对金庸进行了批判。金庸嘛,作为文人是非常傲气的,因此就在报纸上展开了论战,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甚至当时金庸正在连载《天龙八部》,这部小说中乔峰被孤立被众人围攻的情况就是金庸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被孤立被围攻的情况,不得不说金庸的心胸确实非常狭窄,经常会将自己遇见的意见不合者写入小说当成反派。

不过金庸却没有料到,被他批判的那个人却并没有像他这样小气,陈毅后来知道了在香港发生的这场论战反而摇了摇头。那群支持他的人其实未必也是对的,陈毅表明自己的话只是为了说明中国坚持制造原子弹的决心,这个决心不容任何人动摇。

但是同时陈毅也说明,中国并不是要开战要迎战才制造了原子弹,中国制造原子弹完全是被苏联和美国逼迫的,我们从来都不想威胁任何国家,我们只是想保护自己。但是苏联和美国却步步紧逼,中国必须要有原子弹才能保护好自己。

后来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陈毅实非高兴的说,外国人欺侮中国人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了。至于裤子和原子弹的争论。陈毅认为这两者从来没有绝对和先后之分。造原子弹也是为了更好的让中国人民穿好裤子。因为如果没有原子弹那么裤子迟早会被外国人抢过去。

陈毅说这只是个比喻,一方面做到中国人丰衣足食,另一方面手上还有个不大不小的核子弹。这样才是正确的,对于金庸的意见陈毅则表示了虚心接受,自己当初的话太多片面了,如果加上金庸的话合在一起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