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军中将送陈毅60车装备,朱德调侃:一下子成了大财主
发布时间:2025-08-08 03:26 浏览量:1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在即,日军保岛中将在房间内踱着步,在他身旁,一位神秘的中国男子静静地坐着,仿佛在等待什么。
沉默良久,保岛中将终于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你我多年的交情,不必多言,三天后,一支军械车队将向南京方向集结,共有六十辆车,每车配备两名看守……”
三天后,沪宁公路旁,新四军的战士早已严阵以待。当车队缓缓驶来,战士们迅速将车辆团团围住,随后将车上满载的军械一一搬运下来。
随行的日军士兵全程毫无抵抗之举,就这样,新四军军长陈毅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这六十辆车的军械尽数收下。
消息传到延安,朱德特意打来电话表示祝贺:“这下你可是成了个大财主了!”
日军为何会如此“慷慨”,甘愿拱手送上装备,而那位与保岛中将密谈的中国男子,又究竟是谁?
卢志英,1905年出生于山东昌邑。年仅20岁时,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地下工作,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
1934年9月,蒋介石在一次会议中宣布,他将调动百万大军,实施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称之为“铁桶计划”。
这一消息传到卢志英耳中,他深知这场计划的严峻后果,将对红军造成极大的威胁。
为了尽快传递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卢志英想尽一切办法,最终将情报写在四本字典中,经过千辛万苦,终于通过复杂的渠道将其送到周恩来手中。
党中央迅速做出决策,红军主力立即开始战略性转移,成功避开了敌人的包围。
随后卢志英与妻子张育民一同跟随红二军和红六军团踏上了艰难的长征,敌军紧追其后,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保证红军能够顺利突围,卢志英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决定:他将妻子怀中仅3个月大受到惊吓的爱子,挂在另一个方向的枣树上。
在一次枪声过后,敌人误追了错误的方向,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成功脱险。长征途中,红军先头部队到达黔西南的苗族、布依族聚集地时,遭到了当地族长的阻拦,禁止红军通行。
卢志英受命与族长协商,试图说服他放行,此时张育民注意到族长头上的恶疮,于是决定为他治疗。她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皮肤,精心移植到族长的伤口上。
张育民的无私举动深深感动了当地人,族长不但同意放行红军,还亲自带领族人送红军过境,并赠送给卢志英夫妇一条红毛毯作为纪念。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表示:“红军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卢志英功不可没!”如今这条红毛毯依然陈列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全面抗战爆发后,卢志英奉命前往苏州附近开展游击战。他积极发动群众,团结抗日力量,在阳澄湖周围多次打击日伪军。日伪军对这支游击队恨之入骨,派出大批兵力进行围剿。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游击队被打散,卢志英带领部队撤至安徽山区休整。
为了深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中央决定将精通日语的卢志英调往上海,重启地下工作。卢志英在上海开设了一个面包厂,既发展线人,又设法筹措经费。他化名周育生,很快结识了多位汪伪政府的高官。
通过这些联系,卢志英得知,日本驻吴淞的海军司令保岛不仅精通中国文化,而且对中国古代音乐情有独钟。卢志英意识到这是一个突破口,决定借此接近保岛。
卢志英在上海开设咖啡馆,定期举办“献艺会”,为百姓和官员提供一个放松的场所,同时收集他们的情报。随着咖啡馆名气的增长,卢志英将其改名为“中日琴弦演艺共赏会”,并准备了各种弦乐器,自己也常常登台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在这场盛大的音乐会吸引了不少日本官员的注意后,保岛——日本驻吴淞海军司令,也前来参加。见到目标人物出席,卢志英便上台演奏了二胡曲《春江花月夜》,优美的旋律让保岛听得如痴如醉。
卢志英趁机邀请保岛上台演奏,保岛演奏了一曲《秋山冈日》,琴声悠扬。演奏完后,卢志英用流利的日语称赞道:“保岛将军的曲子如余音绕梁,是军中少见的音乐才子。”两人因此成为知音,常常一起切磋琴艺。每次演奏后,卢志英都会悄悄留下些钞票,表达敬意。
保岛看到卢志英如此精明能干,彻底消除了心中的顾虑,主动问他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
卢志英趁机提出自己计划在上海开设药厂的想法,保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借此机会,卢志英成功储备了大量药物资源。
1942年,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根据地急需药品和物资。卢志英再次找到保岛,谎称老家遭到“共匪”骚扰,需运送枪械弹药防身。保岛心生怜悯,立即签发了通行文书。
于是一车车药品顺利经过重重哨卡,最终交到了刘少奇手中。看到这批来之不易的物资,刘少奇的眼眶不禁湿润。谁能想到,为了这一纸通行文书,卢志英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周旋。
然而途中却出现了意外,汪伪特务盯上了这批物资,试图拦截。眼看形势紧急,卢志英只得拿保岛的名号做掩护,假称这些物资是供给日军的。特务们听后,不敢冒险,只得悻悻离去。
卢志英深知自己正走在刀尖上,随时可能被揭穿,但想到这些医药能缓解前线士兵的伤痛,他心里便无怨无悔。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他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把物资送到!”
1945年,日本投降后,按照惯例,国民党应接管日军装备。卢志英一直琢磨如何从中获取一些装备。经过打听,他得知负责华北战后协议和装备运输的是他在上海的“老朋友”保岛司令,便向陈毅提出了这个计划。
陈毅听后立刻反对:“这太危险了,那里是日本军营,你一个人去,万一遇到危险怎么办?而且如果他们知道你以前的身份,可能会直接杀了你!”
卢志英却淡定回应:“有利润的事情,总有风险。日军那么多装备,成功交涉后,即使蒋介石发动内战,咱们也能有反抗之力。”
经过一番权衡,陈毅最终叮嘱他:“好吧,但一定要小心,千万别掉以轻心。”
卢志英悄悄潜入日军基地,见到投降后的日本兵精神萎靡,便亮出保岛的照片,冷静地说:“我来见你们的司令。”
在保岛的办公室里,卢志英拉上窗帘后,简短对话后,保岛叹了口气:“你是共产党吧?”
卢志英平静地回答:“怎么知道的?”
保岛苦笑道:“这时候,只有共产党会来找我。我早该猜到的!但我现在已无法帮你什么。”
卢志英坚定地对保岛说:“保岛先生,我知道吴淞海军司令部还存有一批重要的军火,我希望您能将这批军火交给我。”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抗日斗争的坚定信念,也深知这批军火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重要性。卢志英明白,这些武器将极大补充缺乏弹药的部队,提升他们对日军进攻的抵抗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保岛沉思片刻后意味深长地对卢志英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三天后,海军的军械车队将向南京出发,60辆车,每车只有两名士兵看守。就这样吧,今天就当没见过,以后也许再也不会见面。”
说完保岛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再也没有出来。
三天后,日军驻沪海军的军械车队按计划驶出上海,朝南京进发。临行前,押车的日军接到命令:这次是向“中国军队”交接装备,途中不得有反抗。车队离开上海不久,等待在沪宁公路的新四军迅速封锁了车队。看到是“中国军人”,日军没有反抗,60辆装满军火的军车被顺利接收。
陈毅得知消息后,连声称赞卢志英的工作。远在延安的朱德也通过电报祝贺,并调侃陈毅一夜之间成了“大财主”,陈毅则笑道:“这笔财来得不容易啊!”
抗日战争结束后,卢志英并没有离开上海,而是潜伏进了军统高层。1947年,地下党成员张莲舫被捕,在严刑逼供下揭露了卢志英的身份。
卢志英被捕后,特务们施尽酷刑,却始终未从他口中得知任何与共产党有关的信息。接着,他们将卢志英的妻儿带来,企图通过软硬兼施让他屈服。看到丈夫受尽折磨,妻子痛哭不止。卢志英艰难地说道:“不要哭,胜利的曙光终会到来。”
1948年12月27日,卢志英英勇就义,临终时用血写下八个字:“胜利在望,死而无怨。”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新中国成立,卢志英未能亲眼见到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