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乌尖畈与乌尖山风水迷局——究竟是龙形地还是马形地

发布时间:2025-08-11 15:23  浏览量:4

#千城万象#在江西省上饶市地理位置中那 个显得有些偏僻的广丰区,有着很多民间文化类的传说,表面上看荒诞无稽、愚昧无知,甚至还有点封建迷信的影儿。实际上,这些民间传说都有很深刻的寓意——告诫、忠告、鼓励、赞美、拥抱真善美,抨击、唾弃假恶丑。广丰乌尖畈风水迷局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乌尖畈,系以原来的广丰县老县衙正南门约5华里路的乌尖山为中心点,其范围以现在的南河滨路、土坞自然村作为西北侧;以芦州大道为北侧;以655县道塘墀段为东侧;以虎头背、十二坞、郭山宅、里山庵等自然村为东南侧,以058乡道卷桥段自然村为南侧,以073乡道及刘家坂里自然村为西南侧;以655县道下井头段为西侧。其中包括土坞、外塭、大山底、刘家坂里、方村、杨家、染坊坞、里山庵、朱家源、背后、郭山宅、十二坞、虎头背、红硝家、湖山塘、大塘角、大石头、抱坞亭、青山底、茭溪桥、塘墀、虎头桥、抱坊坞、四公、脚山底、半边山、黄栀壳、东山塭、全水南及江南1号小区、绿源小区、溪沿、黄泥山、五角塘、祠山塘、浪基山、下岭、苏家塘、王坞、上蓬、猪狗塭、新屋、碾沿、大山垅、卧龙底(即现在的鹅岭底)、大塘、鸡公山、乌尖底、和门塘、大谷柱、流坑、高埠头等自然村。

关于乌尖畈的中心点——乌尖山,现在民间传说是天庭的白天马(当地人更喜欢说“白马精”)私自下凡,因违反了天条规则,被天庭直接处死后变成现在的“乌尖山”。而如果从大谷柱与和门塘之间的“松树山”或者是半边山与脚山 底之间的“花棚山”山峰上,抑或是站在脚山底与高埠头之间的“大铛山”山峰上观看,那乌尖山仿佛像硕大的马头,连接乌尖山的“大龙背”、“马屁股”恰好是马身部分。




我曾经分别在松树山的山峰上、花棚山的山峰上、“大铛山”的山峰上观察过乌尖山,就乌尖山、大龙背、马屁股这三个山包的合成形状来看,确实像卧倒的一匹马。

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如果从“大龙背”上看,从乌尖山逆南向的山脉走势来看,我更倾向于少年时我父亲对我说的那则上古秘闻——蛟龙、乌尖山与龙形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产生?因为古代的风水师没有在天空中俯视的条件,这样视野难免很狭隘。

如果是从高空俯视,乌尖山实际上是一尊低垂的龙头,而龙嘴就是现在的卧龙城。

先父俞以才君曾经秘密地告诉过我关于乌尖山真正的上古传说——上古时代,一条尚未渡过劫的蛟龙刚刚正在丰溪河戏水,一时兴起,忘记了隐身现出了原形,吓死了附近很多村庄的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将来可能成为右相的小孩,故怨气冲天而起。而这股冲天怨气恰巧被不远处的玉山三清山上正在炼丹的玄都大法师(太上老君大弟子)察觉到了。




玄都大法师经过向太上老君禀告获准,直接击毙了这条喜欢恶作剧的半神半妖类蛟龙,四百多载的修炼化为一座龙形山,龙头即现在的“乌尖山”,龙尾即“湖尖山”。因此,乌尖山附近有“龙眼睛”(广丰方言“龙目睛”)、“大龙背”、“卧龙底”(现误为“鹅岭底”)、“大铛山”(为蛟龙心爱的玩具——铃铛,类似于真龙的龙珠)及蛟龙与一头妖虎相斗的地方“虎头背”、玄都大法师作法钉死蛟龙的小山“法山”等象形山峰、作法现场的存在。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别有深意?上古传说中的蛟龙嘴附近的“卧龙城”的命名有些夜郎自大了——因为这里只是龙嘴龙项,而非整条蛟龙盘卧在此。

也就是说,环乌尖山地区是龙形地,如果能在关键的“穴位”上葬坟或建房,那是能出大尊大享(即大官)、大德大能(即大才子)、大富大贵(即富豪)类人物的。

但是,由于蛟龙嘴正前方有一“棺材”(即“西山棺”、“西山观”)横亘,故这里的风水很难孕育成为副省级行政官员、院士及百亿级富豪类人物。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

1,创作不易,恳请您动动大爱点赞关注,这样永不迷路;

2,此为民间传说文化,并非封建迷信;

3,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若涉嫌侵犯权,敬请通知我删除。

4,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