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怎么能少得了淮安人呢?

发布时间:2025-08-01 05:45  浏览量:1

赵孟頫《西园雅集图》

北宋的中国是一个诗酒风流的时代,那是一段被翰墨书香与醇酒佳酿浸润的岁月。在这片土地上,文人雅士们的才情犹如绚烂星辰,点缀着历史的天空;诗酒唱和、风雅浪漫。北宋时期的西园雅集,无疑是这诗酒风流画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宋 王诜(款)西园雅集图.

北宋元祐年间,驸马王诜的西园府邸,迎来了一场足以照亮中国文化史的文人盛会。苏轼、苏辙、黄庭坚、张耒、李之仪、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郑嘉会、王钦臣、刘泾、晁补之…… 一众文坛巨匠联袂赴约。他们谁也不曾想过,这场相聚,却在时光的长河中刻下如此绚烂的印记,成为后世传颂不绝的佳话。

传说中的李公麟画作《西园雅集图》(局部)

清代.石涛《西园雅集图》(局部)

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和米芾的《西园雅集记》生动再现了当时的雅集盛况,据记载:画中戴着乌帽、穿着黄道服、手持毛笔挥毫书写之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苏东坡)先生;戴着仙桃巾、穿着紫裘坐着观看的,是附马王诜(王晋卿);戴着幅巾、穿着青衣、靠着方桌凝神思考的,是镇江丹阳人蔡肇,他是北宋画家,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拉着椅子观看的,是淮安人李之仪,他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道尽了人间真情。

传说中的李公麟画作《西园雅集图》(局部)

南宋李松年作 《西园雅集图》(局部)

四周芭蕉环绕,绿意盎然,石案旁的众人情态各异:苏轼的弟弟苏辙身着紫衣,坐在石桌右侧,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他也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坛和政坛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石案中间的画家是李公麟,他正在专心致志创作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图》,而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兼书法家黄庭坚站在他的身后凝神观看,轻搭在黄庭坚肩头的是北宋的另一位词人和文学家晁补之;而左侧跪坐于地、专注赏画的是北宋的诗人、文学家张耒, 他是淮安人,官至太常少卿,与李之仪同为楚州山阳学宫的同窗,他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被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静静立于一旁的,则是郑靖老。

传说中的李公麟画作(《西园雅集图》局部)

民国徐操 作 《西园雅集图》

琴声悠扬。道长陈碧虚弹奏着阮,侧耳聆听的是高邮才子秦观 —— 这位以婉约词风闻名的大家,此刻沉浸在优美的乐声中。

传说中的李公麟画作(《西园雅集图》局部)

张大千所作 《西园雅集图》

米芾正在石壁上题字,他是北宋的书画家,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书家”。他曾在淮安涟水军任职,而欣赏米芾创作的是北宋藏书家王钦臣。

传说中的李公麟画作(《西园雅集图》局部)

文征明所作《西园雅集图》(局部)

蒲团之上,日本高僧圆通大师与画家刘泾相对而坐,神色平和。这是一场北宋文化圈的 “顶流聚会”,是士大夫交游的精致范本,它与东晋的 “兰亭雅集” 并称 “中国两大雅集”,成为后世文人心中的理想图景。

仇英所作《西园雅集图》

正因这份风雅,“西园雅集” 早已超越一场文人聚会的范畴,成为后世画家心向往的精神图腾。无数画者在景仰这份千古风流之余,纷纷提笔摹绘《西园雅集图》,让这场盛会在笔墨间跨越时空。从北宋李公麟,到南宋刘松年、僧梵隆、马和之、赵伯驹、马远,再至元明清的钱选、赵孟頫、戴进、商喜、唐寅、仇英、尤求、程仲坚、李士达、石涛、丁观鹏、徐扬,直至近现代傅抱石、张大千…… 这些在中国美术史上镌刻下璀璨名字的巨匠,皆以笔墨致敬西园,为这一题材注入各自的时代风骨。他们的创作不仅在美术长河中激荡出厚重回响,更因李之仪、张耒等淮安才俊曾置身那场盛会,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浸润着翰墨香的文化印记,成为淮安人回望历史时一份沉甸甸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