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烈女柳如是:一腔孤血洗尽士大夫的羞耻
发布时间:2025-07-31 10:36 浏览量:1
崇祯十四年,二十三岁的柳如是身着男装,乘一叶扁舟直抵常熟虞山。当她以“柳儒士”之名叩响钱谦益门扉时,这位文坛领袖只见眼前人“幅巾道服自权奇”,谈吐间诗书典故信手拈来。六十岁的钱谦益惊叹不已,十日内为她筑起“我闻室”,一段惊世姻缘就此开启——才子名妓的传奇结合,埋下了日后气节较量的伏笔。
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号河东君。她出生于1618年,具体地点有浙江嘉兴和江苏吴江两种说法。由于家贫,她很小就被卖到吴江的归家院为婢。在那里,她被名妓徐佛收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14岁时,柳如是被大学士周道登买去为妾。周道登对她宠爱有加,教她读诗学文,但这也引起了其他姬妾的嫉妒。不久,她被赶出周府,重回风尘。此后,她改名为柳隐,自号“影怜”,在松江一带以歌妓身份谋生。
柳如是不仅容貌出众,更以才情著称。她擅长诗词、书法和绘画,作品有《湖上草》《戊寅草》和《尺牍》等。她的诗才横溢,曾写下“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这样的佳句。她的书法深得后人赞赏,被称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38年,20岁的柳如是女扮男装,自号“柳儒士”,前往常熟拜会名满天下的钱谦益。钱谦益是东林党首领、前朝礼部侍郎,更是文坛领袖。两人一见如故,频繁书信往来,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641年,钱谦益不顾外界反对,以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婚后,钱谦益为柳如是在常熟虞山修建了“绛云楼”,藏书数万卷,供她读书写作。他们经常在绛云楼内吟诗作画,校订书稿,甚至共同参与编撰《列朝诗集小传》。
1644年,清军攻破南京,明朝灭亡。柳如是悲愤不已,她劝钱谦益殉国以表忠节,但钱谦益却犹豫不决。最终,他选择向清廷投降,这让柳如是深感失望。
尽管如此,柳如是并没有放弃抗清复明的信念。她多次资助抗清义军,甚至亲自参与反清活动。她的行为展现了她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不屈的风骨。
1653年冬,一队“商船”驶向舟山。柳如是亲押十车粮草登岸,将密信缝进棉衣:“妾已说动钱公,愿为内应。”郑成功捧信长叹:“此真巾帼将军!” 此后五年间,她三赴厦门:
·变卖首饰购西洋火铳百支
·绘制长江布防图藏于画轴
·说服钱谦益以修史为名,为郑军传递情报
狱中救夫明心志
1647年钱谦益因反清案入狱。柳如是冒死闯狱,血书“愿代君死”呈交清廷。更散尽家财打通关节,终救出丈夫。钱谦益老泪纵横:“从行赴难有贤妻!” 出狱后,夫妻合力资助张煌言义军,直至1659年郑成功兵败南京,复明星火终熄。
1664年钱谦益病逝,尸骨未寒,钱氏族人便持棍棒围宅。柳如是独立高楼,对恶徒冷笑:“诸君欲饮血乎?”挥刀割腕,以指蘸血写就遗书。待众人破门而入,只见素衣高悬画梁,案头血书未干:“此宅尽归尔等,莫惊吾女!”
她以最惨烈的方式守护了钱家产业,终年四十六岁。葬于虞山拂水岩下,墓碑仅刻“河东君”——那个曾与抗清志士策马夜奔的柳如是,终在族谱中连全名都不配留下。
《明史》对柳如是的评价极高,认为她“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她的才情和风骨,使她成为明末清初的传奇女子。
当陈寅恪在双目失明后以80万字写就《柳如是别传》,他剖白心迹:“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这位大师看透:柳如是的价值不在风月,而在乱世中挺直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