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传》读后

发布时间:2025-07-29 08:00  浏览量:1

宋志坚

名人出名,也不排除有他人的成全。某种程度上看,明代大才子徐文长徐渭,就是由袁宏道挖掘的。要不是袁宏道及其所撰《徐文长传》,说不定徐文长至今还被埋没于山阴道下。

袁宏道得以接触徐文长其人,事出偶然。某晚,他在同好陶望龄家的书架上随意抓得一帙《阙编》诗,“读未数首”便“不觉惊跃”。他得知此诗作者叫徐文长,且与他先前曾见过的“意气豪达”的《四声猿》作者“天池生”,以及在越人“卷轴题额”上署名“田水月”者同属一人。这诗文、这剧作、这书画,都有一种“奇”在其间。袁宏道在“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忍不住与陶望龄在灯影之下“读复叫,叫复读”地疯了一个晚上。从那之后,他就热衷于推介徐文长,凡有文坛名士来看望他,他都会拿出徐文长的诗读给他们听。由此可见袁宏道之独具慧眼。

徐文长生前人不入仕,死后“名不出越”,与他不畏权贵、不入世俗的独特个性有关。那种循规蹈矩鲜有棱角的文章,想必他是写不来的;那种唯唯诺诺的怂样子,想必他是看不惯的。难得有个胡宗宪想聘用这位不曾获得任何功名的徐文长当幕僚,他也要约法三章:不做“膝语蛇行,不敢举头”之部属,而为“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之宾客。故其人无人推举,其文无人推重。然如此种种,在袁宏道看来,却是志趣高雅,于是认定:“百世而下,自有定论”。由此可见袁宏道之胸有定识。

如果仅仅从辈分、年龄与才学看,徐文长与袁宏道似能构成韩愈《与于襄阳书》中所说的“先达之士”和“后进之士”的关系。但袁宏道这番古道热肠,全然不是因为徐文长这位“先达之士”曾经提携袁宏道“享大名、显当世”。从某种意义上说,徐文长在世之时也根本未曾“达”过,与袁宏道更未曾有过“半毛钱”的关系,袁宏道却仍为徐文长“垂休光、照后世”不遗余力。

《徐文长传》或有瑕疵,但给笔者留下很好的印象。幸而有袁宏道,让徐文长命途多舛却狂傲不羁的一生为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