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每个区一首代表古诗,怎么选?秦淮建邺江宁实在太难

发布时间:2025-07-25 17:31  浏览量:1

给南京的每个区,选一首代表性古诗词,你会怎么选?

南京不愧是全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自古至今描写南京的古诗词实在是太多了。别的城市能选出一两首代表整个城市的古诗词,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在南京,11个区每个区都有不少专属的古诗词,要从中为各个区来选一首代表作,也是需要耗费精力来挑选。

秦淮区最经典的应该是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描写的就是秦淮河的夜景吧?但刘禹锡的《乌衣巷》,一点不比《泊秦淮》差,“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是妇孺皆知。该怎么选呢?

还有玄武区有韦庄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鼓楼区有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建邺区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区的古诗词太多了,就选这首《泊秦淮》吧。

杜牧的朦胧烟雨,为秦淮河镀上了永恒的文学滤镜。六朝金粉与商女歌声在此凝成金陵的浮世绘卷,夫子庙灯火至今倒映着晚唐的忧思。乌衣巷口,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仍在石缝间生长,王献之的桃叶渡口,“桃叶映红花”的柔情依然在碧波中流转——短短一条小巷,承载着王谢风流与六朝兴衰,成为追寻诗意的永恒起点。

玄武区·韦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玄武湖的魂魄被韦庄点化成柳。台城废墟旁,六百八十步柳堤如青烟垂落,将六朝兴亡锁进年轮。李白曾在此眺望“后湖月”,而韦庄的柳枝拂过水面,将帝王宫殿的残影揉碎成粼粼波光,从此“北湖烟柳”成为金陵四十八景中最沧桑的写意。

鼓楼区·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清凉山西麓,孙权所筑的石头城在江涛中矗立千年。刘禹锡笔下的潮声穿越时空,拍打明城墙赭红的岩壁。诸葛亮“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评语在此落地生根,郑板桥更以“潮打空城脚”续写苍凉,让军事要塞化作怀古诗的永恒母题。

建邺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虽湮没于时光,李白却用诗句重塑了建邺的骨骼。白鹭洲已经与陆地相连,没有了“二水中分”的浩荡气象,现代河西新城的天际线却与盛唐的凤凰清唳隔空对话。诗仙在此挥就的七律,与崔颢《黄鹤楼》并称“登楼诗双璧”,为新城注入古老文脉。

栖霞区·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茶圣陆羽喜欢在栖霞山采茶,并在这里完成了《茶经》初稿。栖霞山、栖霞寺也是历代文人喜欢打卡之地。栖霞区内除了栖霞山,还有幕府山也是古代诗词里描写比较多的地方。乾隆六下江南五临此地,刘禹锡“幕府旧烟青”的薄雾依然萦绕翠峰,将“燕矶夕照”染成水墨长卷。

雨花台区·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南京城西南,李白为这座江南第一送别亭写下判词。古人在此折柳相赠,春风“不遣柳条青”的奇想,让离愁生根。六朝时期,此处便是古人送别之处。劳劳亭一直到满清时期才被毁。

春牛首,秋栖霞。牛首山作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自古也是文人们歌咏的对象,也有很多描写牛首山的诗词。

江宁区·《东山咏》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东山是东晋宰相谢安营建别墅之地,也是成语东山再起的发源地,如今就在江宁区政府后面。李白崇仰谢安,游览东山后留下了这首诗。

江宁区内古迹名声比较多,像三山矶、牛首山等,都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都曾留下很多古诗词。

浦口区·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宋建炎三年,李清照之夫赵明诚罢守建康,二人乘船过乌江时,李清照想到金人南下宋室南逃,又起了宁死不肯过江东的霸王项羽,写下这首诗。

六合区·骆宾王《渡瓜步》

捧檄辞幽径,鸣榔下贵州。

惊涛疑跃马,积气似连牛。

月迥黄沙净,风急夜江秋。

不学浮云影,他乡空滞留。

瓜埠山下,初唐才子眼中的长江如万马奔腾。这座兵家必争的古渡,如今在国家地质公园的火山岩柱间凝固成史诗。而“黄天荡之战”的鼓角争鸣,则被清人黄燮清锁进“寒潮呜咽”的芦苇荡,化作龙袍湿地万亩蒹葭的叹息。

溧水区·杨万里《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

两关只有一楼侯,瀛馆宁无再帝丘。
天极八重心未死,台星三点坼方休。
只看壁後新亭策,恐作栘中属国羞。
今日牛羊上丘垄,不知丞相更嗔不。

杨万里到南京做转运使,在南京住了一年多,把南京大大小小的地方走了个遍,也写了不少诗。他去溧水视察时,回程路上夜宿牧牛亭,牧牛亭边上就是秦桧的坟墓,此时已经荒废坟头长满了草。杨万里站在秦桧坟前,顺便调侃了秦桧一把。

高淳区·范成大《高淳道中》

路入高淳麦更深,草泥沾润马駸駸。
雨归陇首云凝黛,日漏山腰石渗金。
老柳不春花自蔓,古祠无壁树空阴。
一箪定属前村店,衮衮炊烟起竹林。

南宋田园诗人笔下的慢城高淳,至今保留着《诗经》般的韵律。固城湖蟹肥时,胥河古桥的倒影摇曳;漆桥老街的粉墙黛瓦间,“草满古屋坡”的意境仍在春光里蔓延。

当杜牧的秦淮烟水漫过韦庄的台城柳帘,刘禹锡的江潮声混着栖霞山雾中的苔花气息,而李白的白鹭洲月光,正静静洒向石臼湖的渔火——南京的每寸肌理都成了诗稿的纤维。

那些平仄韵律在青石板路上生长,于江风中传唱,最终沉淀为城市的精神基因。穿行南京,我们踏过的从不是寻常街巷,而是千年诗行铺就的瑰丽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