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从状元到谪臣,这八首诗词写尽人生浮沉
发布时间:2025-07-26 22:39 浏览量:1
杨慎作为“明朝第一才子”,不仅工于书法,能文、诗词及散曲,一生著述等身。《明史》中对于杨慎有这样的评语:“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称赞其诗词为“三百年来最上乘”。
杨慎有2300多首问世的诗词,若选出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诗词则当属《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赏析: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慎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临江仙》。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赏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节选自《廿一史弹词》,其取材于正史,用浅近文言写成,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此词上阙以道德开篇,强调了道德在历史长河中的核心地位。后二句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五霸的争斗场面,“顷刻”二字,既表达了时光短促,也暗示了争斗的无意义;下阕则借青史与北邙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历史无情和人生无常。末二句表达出对世事纷争深刻洞察后的无奈和淡泊。全词言浅意深,层次丰富,寄托了词人的人生感喟,具有深刻的历史况味。
赏析:
翻阅史册的残页,杨慎以冷眼重评千古英雄。
那些让人趋之若鹜的功名富贵,在历史的笑谈中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回头一看,不过是一场转瞬即逝的春梦!昨日的香车宝马、显赫一时,转眼就成了今日秋风瑟瑟中的禾黍之地、荒芜废墟。强与弱,胜与负,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历史就像一个大戏台,英雄豪杰不过是台上被命运之线操控的傀儡,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是他们的,而最终的落幕,留给后人的,只有一片虚空和一声叹息。
杨慎借词作剖开历史伪装,让读者在荒诞与真实交织的时空里,重新思量何为永恒。
赏析:
登亭揽胜,江山如画,杨慎却在壮阔中窥见悲怆。“赚得英雄头似雪”一句,将功名追逐的荒诞与生命老去的无奈交织,虎啸龙吟的战争喧嚣,终成“一枕梦魂惊”的泡影。
下阕“落叶西风”的意象,既是秋意的萧瑟,亦是英雄迟暮的隐喻。
结句“打入渔樵话里听”的收束,将历史硝烟消解于市井笑谈,呼应了《临江仙》中浊酒笑谈的豁达。
全词以景起兴、以情作结,在虚实相生间完成对英雄叙事的解构,展现杨慎从庙堂之志到江湖之远的灵魂嬗变。
杨慎借登高怀古,点破了英雄事业的虚幻性,那份功名背后的苍凉与无奈,令人掩卷长思。
赏析:
这首词道尽了历史的喧嚣与人生的短促。
开篇“滚滚”、“匆匆”四字,立刻把我们拉入那金戈铁马、你争我夺的历史洪流中,帝王将相如走马灯般登场又谢幕。然而镜头一转,宴席间的花影悄悄移动,提醒我们:纵然是百年人生,在时间长河里也不过是惊鸿一瞥。
那些费尽心机的权谋算计,那些惊心动魄的成败是非,最终不过是寻常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渔夫樵夫在山野间,一壶浊酒,就能笑谈古今。
杨慎仿佛在说:与其深陷名利场,不如学那渔樵,超然物外,在平凡生活中品味历史的余韵与人生的真味。
06《西江月》明代 杨慎赏析:
日月如飞鸟玉兔般交替,时光永不停歇;人间呢,朝代更迭,英雄辈出又消逝。杨慎掰着手指细数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丰功伟业、是非成败,如今安在?曾经歌舞升平的华丽楼台,终成荒草萋萋的断壁残垣。当我们回望千年,所有的喧嚣繁华、悲欢荣辱,最终都归于尘土,消散无踪。唯有那亘古不变的青山,沉默地见证着这一切变迁。
杨慎以哲人视角俯瞰红尘,却在冷峻中透出温情:历史的尘埃里,青山始终静默如谜。
杨慎的《廿一史弹词》把每首的副标题去掉根本看不出是在咏哪个朝代,俱是些空泛的陈语套词,翻来覆去讲的也就是雄图霸业都将烟消云散这一个意思,在明代的大环境下都只能算个中流,还不及刘伯温的吊古绝句来得凝练:“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阿。”
杨慎这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实打实博学博览综合实力杠杠的,文章诗词皆冠绝一时。不是唐伯虎那民间“江南四大才子”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