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纠纷,撕裂了谁的体面?
发布时间:2025-07-26 22:23 浏览量:1
2025年7月25日凌晨的互联网,注定被写入华语乐坛的维权史册。当网红歌手旺仔小乔在直播间用标志性的甜嗓说出"我认定的事不会改",坚称《年轮》"原唱只有张碧晨"时,这场由300万网友围观的深夜直播,瞬间化作点燃音乐版权战争的导火索。
零点零五分,汪苏泷工作室的声明如惊雷炸响:"即日起收回《年轮》所有商业演唱授权"。这份不足200字的公告里,"原创著作权""独家授权"等法律术语密集排列,与汪苏泷往日温和的创作才子形象形成尖锐反差。十五分钟后,张碧晨工作室的回应更显凌厉,声明中三次强调"唯一原唱"身份,甚至附上2015年录音室工程文件的截图,时间戳精确到毫秒级。两大顶流歌手在午夜上演的"出生证明"对决,让#年轮原唱之争#话题在黎明前冲上热搜榜首。
这场风暴的中心,站着一位扎双马尾的00后女孩。旺仔小乔7月24日晚的直播原本只是常规的"点歌翻唱"环节,当粉丝刷屏点播《年轮》时,她随口提及"这首歌只有张碧晨能唱出破碎感"。在网友质疑"汪苏泷才是原唱"的弹幕刷屏后,她突然提高声调:"我查过音著协登记信息的,我认定的事不会改!"这句带着直播特有的情绪化表达,被剪辑成15秒短视频,在社交平台获得病毒式传播。
法律界人士迅速捕捉到事件的特殊性。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发现,事件发酵六小时后,"音乐作品邻接权"的百度指数暴涨480%,《年轮》的著作权登记信息被网友做成九宫格对比图。更戏剧性的是,某法考培训机构连夜将案例编入模拟题,题干赫然写着:"当网红主播公开质疑歌曲著作权归属,引发原唱者连锁反应…"
回溯《年轮》的版权迷局,其实早有伏笔。这首2015年爆红的影视金曲,当年就因"汪苏泷作曲+张碧晨演唱"的双重光环引发过讨论。音乐产业观察者指出,这种"创作歌手+实力唱将"的合作模式,在数字音乐时代埋下了权属纠纷的隐患。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2024年报告显示,类似"词曲作者与表演者权利交叉"的争议案件,十年间增长了17倍。
行业震荡在25日白天达到高潮。午间,音著协发布《关于规范音乐作品署名权的倡议》,被视作对事件的官方定调。下午三点,某音乐平台紧急下架37个《年轮》翻唱版本,其中包括两位选秀冠军的演绎。最令人唏嘘的是,汪苏泷与张碧晨共同好友的聊天记录遭泄露,显示二人去年还讨论过"十周年纪念版"合作计划。
网红主播在这场博弈中的角色引发深思。旺仔小乔的抖音账号在事件期间涨粉82万,其"法考级维权"的人设意外出圈。但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听研究中心的王教授指出:"主播对著作权法的碎片化理解,可能放大行业固有矛盾。"数据显示,直播平台音乐侵权投诉中,67%源于主播的"科普翻车"。
截至26日凌晨,这场风暴已催生多项连锁反应:五大音乐平台启动"版权信息透明化"工程,多家经纪公司修订艺人合约中的"权利告知条款",甚至综艺《天籁之战》临时调整了翻唱环节规则。而风暴眼的《年轮》,在各大KTV的点唱排行榜暴跌47位——消费者用遥控器投出了最现实的票。
当我们复盘这场"午夜版权战"时,或许该记住的不只是两位歌手的声明措辞,也不仅是网红主播的惊人之语。在流媒体重塑音乐产业的第十年,这个夏夜撕开了行业华丽袍子下的虱子:当一首歌的全民传唱度与权属清晰度成反比时,所谓的"金曲",或许早就在法律与情感的钢丝上摇摇欲坠。正如某资深制作人在朋友圈的感叹:"观众记得住每句歌词,却记不清该把版权费付给谁。"
- 上一篇:雷劈负心汉(中)
- 下一篇:杨慎:从状元到谪臣,这八首诗词写尽人生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