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戴笠翻看报纸,看到一张照片,不禁诧异:这人是蒋志清?
发布时间:2025-07-22 23:03 浏览量:1
1926年春节季的一天,戴笠闲来无事正在翻看报纸,突然看到了一张照片,不由得大吃一惊。禁不住大喊起来:这人是蒋志清?
戴笠曾表示说,自己不是“希姆莱”,只是“服从委员长的戴笠”。
没错,如果说戴笠是“蒋介石的佩剑”确实不为过,正如他所说的,“自己时刻准备一手接受命令,一手提着头颅”。
想当年西安事变中戴笠敢于舍身赴死,就是鲜明例证。可以说他对蒋介石的效忠,是蒋的嫡系亲信中任何人都无可比拟的。
比如,蒋介石要搞独裁,戴笠便镇压民主;蒋介石要抗日,他便在隐形战场上积极参战;蒋介石要反共,他便破坏中共组织,迫害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
就算到了被蒋介石猜忌面临“端锅”风险做着避走美国的打算时,戴笠还在平津部署指导对共情报工作,甚至在“死到临头”的归途中,他又赴青岛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商量借用军舰为国民党向东北运送军队与给养。
不得不说,戴笠最后的突然死亡,其实对老蒋就是当头一棒,绝对是相当大的打击。
总而言之,作为“杀手如云”、实力强大、在隐蔽战线呼风唤雨的国民党最大的特务组织头目,戴笠成为“中国最神秘人物”也是顺理成章,为此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是魔鬼。
那么,戴笠与蒋介石的恩怨亲疏到底是如何结成的呢?说起来也蛮有意思。
戴笠,原名戴春风,也叫戴雨农,他六岁入学保安乡塾,表现出不凡的天赋;12岁遍涉经史,文笔一流,在乡塾被誉为一枝挺秀;13岁,考入江山县文溪高等小学堂,很快成为校内有名的“江山才子”。
总之,天资聪颖的戴春风却生性顽皮,尽管学习优秀但处处逞强好勇,总是惹事非。
这且不说,偏偏戴春风还是个“家无四壁不知贫”的角色,明明囊中羞涩,却总要假装大方,借钱也要带同学们吃喝玩乐,久而久之欠下债务,母亲蓝月喜不得不还,但架不住次数多了,最终伤透了脑筋,
就这样,在连连闯祸情况下,戴笠不仅学业中断,而且早早踏入社会,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打流生涯……
1916年,中国的政局可谓风云多变,先是袁世凯复辟帝制,随即引发反袁的护国战争。后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并于6月初离世,从此又拉开军阀混战的序幕。
尽管那时的戴笠还非常混沌不懂时局,但他明白一个道理:乱世出英雄,有枪便是草头王!
在戴笠看来,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只有驰骋疆场,方有机会借雷雨之势跳龙门,于是他决定投笔从戎。
还别说,戴笠19岁那年真遇到了贵人,一个军人,说他天生一副马相,是块当兵的好材料。
不过,那时的戴笠虽说不上高大魁梧,却是结实硬朗,虎虎生风。黝黑的皮肤透着一种铁打般的刚毅,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也有几分英武与威严。
于是,戴笠去了杭州,彼时浙军第一师潘国纲部正在杭州招收学生兵,组织学兵营,他考了进去。
然而没过几个月,戴笠大失所望,在这个混乱的群体中,哪里有什么前程可言?于是不辞而别。
可是,那时的他一无文凭二没有特长,如何混饭吃,戴笠在宁波过了一段流浪的日子,差点饿死,直到母亲寻来,将他领回家。
刚回家之初,戴笠尚能遵从母训,整天待在屋里读书,也是出于面子的考虑,不好意思出门。哪知时日一久,又开始耐不住寂寞了,悄悄约三五同伴出去吃喝玩乐,简直成了他人眼中的浪荡公子哥,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一个十足的败家子。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两年后,戴笠决定去省城闯闯。
1920年的春天,戴笠怀东拼西凑的一点钱再次上路了,并且将目光投向上海滩。
第一次来到上海,戴笠立刻被这片土地上的繁华所吸引,他相信这里蕴藏着无尽生机,更相信那场转变命运的“雷雨”就在这里……
没错,戴笠真的时来运转了,他遇到了杜月笙,不过,那时的杜月笙还不是威震四方的青帮大亨,只是他作为三鑫公司的实际掌门人,已在上海滩,尤其在法租界崭露头角,正以绝对强势在这个冒险家的乐园中迅速崛起。
“听说你有一手绝活——掷骰子,可否在这里表演一下?”
杜月笙报出点数,戴春风举起摇缸,一番干脆利落的表演之后,待掀开缸盖,果然是杜月笙所要的点数。
戴笠没有一天不想一夜暴富。有一天路过三马路,他被一片喧嚣声所吸引。抬头望去,只见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大楼前热闹非凡,人们进进出出,喧闹的场面绝不亚于大世界游乐场。
于是带着好奇,戴笠走了进去。真是见了大场面,看到如此如火如荼,他骨子里那种与生俱来的冒险犯难的激情被唤醒。
“哪来的穷小子,去去去,滚一边去!”
有大佬要轰戴笠走,戴笠感到受了莫大侮辱,怒不可遏地看着对方。
就在这时,有一位先生说话了:果夫,怎能以衣帽取人?”
戴笠顺着声音望去,发现这那位先生不过三十多岁,威严英武,器宇轩昂,语气温和,不由得肃然起敬。
没错,他就是时年34岁的蒋志清,也就是日后闻名于世的蒋中正。
而戴笠更是没想到,眼前这个文质彬彬昂的年轻人,就是他日后为之奋斗终生的“真命天子”蒋介石!
当然,戴笠也不会想到,那个歧视他的陈果夫,在以后的岁月中对他打压多年,却最终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当然,这些都是多年之后的事情了,总之戴笠那时还是一个小混混,不知道蒋介石的来头,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该何去何从。
那时的蒋志清正在粤军中任职。由于粤军中派系纷争,他自己无一兵一卒,处处受到排挤与挟制,便时常请假,空闲时就和陈果夫等人打理交易所生意。
只不过1921年冬,由于上海交易所出现“信交风潮”,大批交易所先后倒闭,蒋志清等人的股票生意也发生危机,他不得不卷铺盖卷返回了广东,由此,戴笠也离开了交易所,与蒋志清就此失联。
然而,令戴笠没想到的是,1926年某天,当他百无聊赖地翻着报纸时,有一张照片上直入眼帘——只见此人身着戎装、目光冷峻,军人形象英姿飒爽。
可以说当时戴笠的呼吸骤然一停,仿佛被无形的重拳击中胸口,他猛地站起身,失声惊呼:“这……这不是蒋志清吗?!”
尤其照片下方一行清晰的黑字,就像滚烫的烙铁灼痛了他的眼睛:“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原来,几年前他不过是交易所一个潦倒的“蒋志清”,而今日,竟已是威名赫赫的“蒋介石”!
戴笠颓然跌坐回椅子,报纸从微微颤抖的手中滑落,摊在桌面上。照片上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此刻被赋予了一个崭新的、裹挟着巨大权力的名字。
戴笠再也不淡定了,他霍然站起,焦躁地在狭小的空间里踱步,每一步都踏在纷乱的心绪上。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报纸上,落在那个名字和照片上。一道闪电般的念头猛然出现:这,难道不是天意送来的登天之梯?一个曾与他擦肩而过的人,如今掌握着足以搅动风云的权柄,这难道不是命运递来的绳索?
戴笠凝视着照片,嘴角缓缓露出一丝微笑,他喃喃自语道:“必须抓住它,抓住这唯一的梯子……抓住他。”
可以说这一刻,历史正从铅字的缝隙间渗出,悄然改写两个人的轨迹——一个即将攀上权力巅峰的统帅,和一个决心用情报与忠诚做投名状、誓要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暗影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