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校花赵萝蕤,被钱钟书写进小说,后半生饱尝艰辛,86岁离世

发布时间:2025-07-21 07:12  浏览量:1

1991年,一则消息震惊中美文坛,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竟然出现了一位中国老太太的照片。

她叫赵萝蕤,79岁,身患精神分裂症,独居美国多年,却独自完成了诗人惠特曼那部堪称“自由诗圣经”的《草叶集》中文版。

整整12年时间,赵萝蕤坚持在简陋房中日夜伏案,只为一件事,把一部美国文学的高峰,翻译成中国人看得懂的文字。

而在她波澜起伏的一生里,这不过是其中一个片段。

从“燕大校花”到“翻译奇才”,从精神病患者到《纽约时报》头版人物,赵萝蕤经历的苦难和孤独,远比那部诗集更深沉。

她曾是钱钟书心中的“白月光”,是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天才少女,也是时代风暴下被彻底击垮又倔强站起来的幸存者。

01

1912年,赵萝蕤出生在浙江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燕京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母亲是教育系主任。

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赵萝蕤从小不一般。

8岁入学后连跳数级,之后更是从初一直跳到高二,20岁时便顺利从燕京大学毕业。

赵萝蕤不仅成绩拔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被称为“燕大校花”。

毕业后,她不循规蹈矩地就业,而是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英语拿了满分,德语却是0分,按理说该被淘汰,清华却破格录取了她,并给了一年奖学金。

这份信任很快得到了回报。

她受戴望舒邀请,翻译了T.S.艾略特的《荒原》,那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结构复杂、语言晦涩,她的中文译本却精准传神,震惊学界。

从此,她不再是漂亮的才女,而是有分量的文学翻译家。

也正因这份才华,吸引了不少名士倾心,包括大名鼎鼎的钱钟书。

钱钟书后来在《围城》中写到“谭晓芙”,就是以赵萝蕤为原型,那个美貌聪慧、妩媚有气质、令人念念不忘的女神,就是赵萝蕤。

可她却没选择这位文坛公子,而是主动追求了另一个不起眼的男人。

02

这个男人叫陈梦家,是当时新月派的年轻诗人,出身寒门,没什么背景,但模样清秀,气质出众。

赵萝蕤直言:“我讨厌他的诗,但他长得太好看了。”

两人相识时,赵萝蕤已在文坛小有名气,而他刚起步,她追得坦荡,甚至不顾父母反对,家里断了她的经济来源,她也不退缩。

1936年,赵萝蕤和陈梦家低调成婚。婚后,他们随校迁往西南联大。

按照规定,夫妻不能同校任教,赵萝蕤便主动辞职,做了家庭主妇。

从书香世家的千金,到柴米油盐的小妇人,她没有一句怨言。

她起早烧火做饭、洗衣劈柴,但书也没落下。柴锅旁边放着一本狄更斯小说,翻着翻着,一顿饭就好了。

她说:“那个年代,没有一本书能完整地读完,但我始终没有停止阅读。”

1944年,陈梦家应邀赴美任教,她陪同前往。丈夫更是鼓励她读博,分出自己的奖学金支持她继续学术路。

1948年,眼看博士论文将完成,她却选择回国。

因为她听说北平即将解放,她说:“我不想错过祖国的新生。”

可她万万没想到,迎接她的,不是复兴与希望,而是灾难接踵而来。

03

特殊事件,父亲因“出身问题”, 赵萝蕤饱受折磨。

重重压力下,她的精神逐渐崩溃,开始情绪异常,后来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陈梦家没有放弃她,反而成了她的依靠,他陪她治疗,安抚她的情绪,承受外界冷眼。

可这根支柱很快也倒塌了,一天清晨,陈梦家悄悄留下一封遗书后,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那是赵萝蕤人生的至暗时刻,她失去了最亲密的人,也失去了最后的精神支点。

从此,她一人独居多年,靠吃药维持状态,常年沉默寡言,连门都不敢迈出一步。

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完全向命运低头,她选择继续翻译,继续用文字,和孤独对抗。

04

1983年,71岁的赵萝蕤被北大英语系返聘为教授,教授文学翻译,也带博士生。

就在这时,她启动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翻译惠特曼的诗集《草叶集》。

这是一部美国文学的丰碑,被称为“最自由、最狂放、最难翻”的诗集。诗歌结构跳跃、用词大胆,翻译难度极高。

她独自在狭小的房间里,每天伏案十几个小时,靠安眠药入睡,靠注解本啃词句,整整坚持了12年。

没有助手,没有团队,没有名利加持,只有一个病人和一部书稿,在孤寂中角力。

1991年,译本面世,引发轰动。《纽约时报》将她的照片放在头版,她的译文被称为奇迹,芝加哥大学也颁发了专业成就奖。

面对荣誉,她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能翻完,就挺好了。”

05

1998年元旦,赵萝蕤悄然离世,享年86岁。

她没有儿女,没有葬礼的排场,也没有遗产争夺,她把一生的力气都留在了文字里。

她曾是天之骄女、才子红颜,也曾是病榻呻吟、孤影长夜。

但她没有沉沦,没有放弃。她把破碎的人生,拼成了一部又一部文学译本。

有人说她疯了,翻诗集有什么用?可是,她用整整一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哪怕身处废墟,也能翻译光芒;哪怕命运薄凉,也不放弃表达。

这,就是赵萝蕤,一个精神病患者,一个文学斗士,一个孤独的英雄,她的坚强和执着,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