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涟水|鲁一同诗文中的“教育之乡”涟水
发布时间:2025-07-19 02:27 浏览量:1
每一本书,都是一封来自过去的时光书简,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微光书韵》这档文化读书类节目,将和大家一起打开这些书简,感受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情感。
近期推出的“典籍里的涟水”系列,主要以涟水地区的历史人物、文化典籍为切入点,不仅为观众呈现了典籍中的文化瑰宝,更进一步弘扬了涟水的地方文化特色,让更多人了解涟水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海微光,点亮文明;聆听书韵,感悟人生。欢迎来到《微光书韵》。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鲁一同诗文中的“教育之乡”涟水。
涟水自古人文荟萃,崇文重教之风绵延千年,这一传统在鲁一同的诗文中也有生动体现。
1840年4月,鲁一同被推举为安东清涟书院山长。上任伊始,他便撰写了著名的《安东清涟书院记》,将其张贴于书院大堂,向学子们阐明教学理念和人才选拔标准。
在文中,他首先表明自己的取士之道:集邑人士而良楛之,乃黜优升劣,交通相属,堕坏教法,辱二三子,此主讲之罪也。
这体现了他坚持公平公正、唯才是举的选拔原则,绝不因人情关系而徇私舞弊。
文中,他还谆谆告诫学子:与课者或不饬厉,更名并卷,哗嚣相欺,亦何益之有?夫徇无益之名,务毫毛之利,背乡党之训,长华伪之风,贤者不为也。
这番教诲直指当时教育中存在的浮躁功利之风,强调为学应当脚踏实地、诚实守信。
鲁一同还记载了安东教育名家徐孝思的事迹。徐孝思出身贫寒却勤奋苦读,1818年中举后任颍上县教谕。他热心公益,修水利、建书院,更以高尚品德和严谨治学著称。《祭颍上县教谕徐先生文》记载:先生学无师授,幼遘愍凶,经患难,独拔起于荒寒僻隘之中。其学以敦气谊、笃伦理为先。
《颍上县教谕徐君墓志铭》记载:平生伉爽多奇,颇不自贵重。世人共引为绳墨。……平生汲引后进,自乡里、都下迄颍上,成就百许人。
“自古安东出才子”。涟水深厚的教育底蕴,在鲁一同的笔下得以彰显。如今的涟水,正将这种崇文重教、立德树人的精神代代传承,致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