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一首《江城子》,荡气回肠,不愧为触动灵魂的深情绝唱

发布时间:2025-05-17 07:07  浏览量:4

人生如蓬,聚散无常;世事若云,变幻万千。命运的丝线总在不经意间悄然交织,恰似两条独自漂泊的孤舟,在茫茫烟波里意外相逢。相逢时的惊喜与漂泊的感慨,都像汹涌的潮水一般,不断地涌上心头。

青春韶华如繁花初绽,经过风雨洗礼之后,才会惊觉一切都仿佛一场梦幻。匆匆人生不知会经历多少次离合悲欢,恰似枝头花开花落,又像流水东去不返,让人感慨命运莫测。下面共同欣赏一首深情的词作:

江城子

北宋 · 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自幼聪颖,胸怀壮志,年少时就对仕途充满了信心。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饱学之士,秦观参加科考屡次失利,直至36岁才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后,恰逢朝堂中党争激烈,秦观因受苏轼的牵连而屡遭贬谪。

词人从京城被贬至杭州、处州,后又被削去官职,远徙郴州、横州,甚至到了荒蛮之地雷州。长期的贬谪生涯,让他困苦不堪,精神上也遭受了沉重打击。这首词创作于秦观52岁时,展现出作者历经人生沉浮,饱尝仕途波折,乃是特定人生境遇下的真实写照。

宋徽宗即位后,朝堂里的政局有所变动,苏轼内移廉州,当他途经雷州时,与秦观相逢。秦观与先生会面,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江城子》。一次普通的聚首,对于历经磨难的秦观而言,却有着特殊意义。

词的开篇便以“南来飞燕”与“北归鸿”作比,形象地描绘出两人如候鸟一般,漂泊不定的人生轨迹。天南地北,各自奔波,偶然相逢本应感到欣喜,然而脸上却是“惨愁容”。漂泊之苦、仕途之艰,全部浓缩其中,令人感受到一份难以言说的辛酸。

词人遥想当年青春年少之时,不仅风华正茂,而且也有着“绿鬓朱颜”的朝气。如今再次相见,二人却都已变成衰翁。岁月的无情、命运的捉弄,让他们只是嘘寒问暖,不愿重提往事。曾经的壮志豪情,在现实的打磨下,早已所剩无几,怎能不让人伤感。

分别之后的漫长岁月,发生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心中也有太多的辛酸与无奈。“悠悠”二字,道尽岁月之长。“君莫问”三字,并非不想诉说,而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读者仿佛看到两位才子相对无言,眼神中却流露出深深的悲戚。

下阕开头描写重逢情景,小槽中流出的春酒,宛如艳丽珠红,短暂的相聚时刻,他们希望时光放慢,尽情享受难得的相聚。“莫匆匆,满金钟”,是对友人的挽留,也表达出一份珍惜。

正如苏轼所叹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才子们半生辗转,诸多坎坷。在历经无数艰难困苦之后,才子们渴望在美酒中暂时忘记烦恼,沉浸在片刻的温馨之中。

然而欢乐总是短暂,美好终会消逝,他们又将再次分手。“各西东”三字,描述了欢聚的短暂与离别的无奈,让人不禁心生悲凉。

人在最后叹息此次分别之后,不知何时何地才能与先生再次相见。“烟浪远,暮云重”,以景结情,描绘出一幅烟浪浩渺、暮云重重的画面,象征着未来的迷茫与未知。遭受了多次贬谪和无数挫折之后,秦观对未来已不再抱有太多希望,这种对命运的无力感,在词的结尾处达到高潮。

俞陛云曾评价淮海词,超逸处自然秀发,苦涩处一往情深。秦观的这首《江城子》层层递进,从与友人的相逢入手,然后回忆过往、感慨当下,最后表达对前路的迷茫,情感细腻,荡气回肠,不愧为触动灵魂的深情绝唱,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