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村:一个美丽的畅想

发布时间:2025-07-17 23:10  浏览量:1

■ 朱敏

每次接待外地客人,我都要面对他们这样一个要求:“要么,到你们的余村走走?”他们的脸上,都无一例外地充满了仰慕和期待。是啊,余村名气大了,谁不想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去“走一走”呢?

很多年前,我曾经应某县领导的要求,为余村写过一首名为《绿水青山不会忘》的歌词。领导的要求是大气,要有歌曲《春天的故事》那般气象。说实话,我虽然写过很多诗歌,却从没写过歌词。为了完成任务,我专门与我的一位朋友探讨了下。他是我老家教育局的一名资深音乐教研员,专业扎实,德高望重。写好后,我还专门电话请教了著名作家、《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的词作者韩静霆老师。韩老师若干年前因采风来安吉,我们因此相识。当时,在去往“中南百草原”景点的大巴上,我问他为啥这首歌里有“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难道就因为“白鸽”寓意和平吗?韩老师幽默地回了我一句“当时就纯粹看到了一群白鸽飞过”,引得一车的人哈哈大笑。

我将写好的歌词混在几个当地的词作者中间,要领导自己挑。想不到领导看中了我这首《绿水青山不会忘》,作曲的是当时他尚在某大学音乐系读书的儿子,编曲的是一名大学老师。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那年的秋天草木深,

安吉到处好风光,

竹海摇曳,溪水欢歌,

两山理论在发祥。

今年的秋天记忆长,

神州遍地是新装,

山河秀美,百姓安康,

两山成果正芬芳。

神奇的红土地,

一个声音从此流淌,

竹乡儿女奋力前行,

美丽乡村步入辉煌。

古老的大中国,

一个梦想已经起航,

华夏儿女长风破浪,

生态文明照耀四方。

这首歌后来由当地文化馆声乐干部朱丽娜演唱,在省内多场演唱会中,她都唱了这首歌。朱丽娜声音甜美,很有质感,我觉得她是唱出了我所要表达的,也符合创作这首歌的要求:大气、深情、绵长……空闲的时候,我时常会打开这首歌,仿佛听到了扑面而来的竹海清音、蜿蜒流淌的溪声潺潺。

如果说余村是一首歌、一幅画,那么青山和绿水就是它最具感染力的色彩,是一首歌辽阔的背景,是一幅画恒远的精神。作为这幅画的背景,安吉在我心中简直就是欲说还休的传奇。安吉是浙江历史的发祥地,《浙江通史》第1页就这么写道:“早在距今45万年前的中更新世,地处浙北的安吉就已有远古人类活动的踪迹,掀开了浙江历史的序幕。”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三十六郡,鄣郡的郡治就设在安吉古城,古城也就成了浙江境内最早的省会级城市。“郡”,作为秦汉时期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当时鄣郡的管辖范围为:新安江以东、茅山以西,即东至江苏溧阳、西达安徽黔县、北界长江南京之6城17县,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为“浙省之郡有治所之始”。境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山水相间,人民勤劳,是一个富裕之郡。故鄣城是春秋至汉武帝时期长江下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和军事重地,可见鄣郡时期的安吉乃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政区。东汉末年设县,汉灵帝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赐名安吉县。

我对“安吉”的最早认知,源自13岁的夏天。将上初二的我,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便是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当时正放暑假,但新书却已经发下来了。语文老师说一上来就学古文,为了让大家学得轻松些,不妨先将课文背起来。当我读到《与朱元思书》的第一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时,我便为之倾倒了。天下竟有如此美丽的句子,那描写的画面,深深震撼了我这颗还不曾读过很多美文的13岁的少女心。课文注解道:作者为“浙江故鄣人”,还特别在“故鄣”后面用了括号:“今浙江安吉。”13岁的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县城,还没出过市,我不知道安吉处在何方,只知道,那里出了一个非常有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文章大家。也许每个人的命运,冥冥之中自有安排。20多年后,我竟然迁到安吉定居了。自然地,也从当老师时教学生需耐心解释的很多吴均诗文里,知道作者写的就是安吉的山水:“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那个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就这样在我的心头同样熠熠生辉着。吴均曾在自己的骈文《与施从事书》及《与顾章书》中盛赞过家乡之景。《与顾章书》写的是安吉梅溪的石门山:“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乐何如哉!《与施从事书》写的是青山之景。在作者的笔下,家乡深溪蓄翠、森壁争霞、绿嶂百重,绿水青山相互掩映。大自然是那么的和谐,家乡的山水之美,让诗人忘情其中。

晚唐才子周朴有诗云:“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去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溪头曳杖黎。”在禹力尚不能达到的地方,一条溪流汩汩往西。高人在此隐居,优哉游哉,何其幸福!这样的清幽之地,谁不向往!

安吉不仅有生态美的基因,更有保护生态的基因。清代,安吉官府曾勒立《奉宪禁碑》,以护养竹林资源。清末,吴昌硕故里鄣吴村村民共立《阖村公禁碑》,阐述保护林木的重要性:“窃思本村之水口,端赖深林之密护。自宋迄今,历有年,所安全受福,残戕受害,理固然也。”“无非此木,村庄之保障,水口之关防,例禁綦严,讵容砍斫。”树木是村庄的保障,水口的关防,按惯例禁止非常严格,岂容砍伐。“嗣后,凡山脉、水口及一切公所关系等处,概不许明拌暗砍,并暨有时或被水倒风挠,亦归公用,不得争取以为己有。如有贪图渔利仍蹈前辄者,鸣公究治,决不徇私情。”这份“村规民约”要求,今后凡是山脉、水口以及一切公家关系的地方,一律不许明占暗伐。否则,一律按官方规定追究处理,决不徇私。

如今的安吉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分布。著名的天目山脉至县境分成两支,依西南至东北走向夹县境东西两侧延伸,东支从天目主峰安吉龙王山延伸至湖州,淹没于太湖。西支自安徽宁国市的狮子山延伸至长兴县,构成浙皖两省天然分界线。境内山峦叠嶂,森林密布,翠竹丛生。森林覆盖率达71%,植被覆盖率达75%。山林之间,安吉人民的母亲河——西苕溪及其支流滋润了大片的河谷平原,养育着芸芸众生。余村,作为安吉生态发展之路上的经典,是该用如椽之笔挥写她的青山绿水的。

当然,如果还要写写余村的话,可以选择它深厚的文化古迹,比如,村内那始建于五代后梁时期的千年古刹隆庆禅院。我想去摸摸那里的古墙、古瓦、石头,去感受时光的变迁。在梵音低诵的时候,让自己静下来,倾听生命的辽阔与岁月的神奇。我想去瞻仰被誉为“江南银杏王”的千年古树,看一棵植物是如何摆脱岁月的掌控,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余村,有活化石“百岁娃娃鱼”。那憨态可掬的鱼儿,会让你的思绪,穿过万水千山。余村,有等待揭秘的古代工矿遗址。在遗址前,你会展开所有的畅想。但是,在所有关于余村的畅想中,“绿水青山”仍旧是耀眼的底色,你不得不承认,它撑起了一座山村发展的高度,为世人提供了践行“两山”重要思想的安吉样本。

我曾经采访过余村的老书记鲍新民,这位本来不擅言辞的老书记,说起余村的发展,却侃侃而谈。

多少年来,安吉人凭借上天的庇佑,靠山吃山,靠水喝水,日子过得相对安逸。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南、温州大力发展乡镇工业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影响着安吉,安吉人再也耐不住寂寞。于是县委、县政府开始招商引资,发展工业。虽然乡村隆隆的机器声响起来了,滚滚的浓烟冒出来了,GDP上去了,财政也增长了,贫困县的帽子也一下子摘掉了,但安吉人并没有高兴。原来千方百计引进的大多是先进发达地区要淘汰、转移的重污染项目,安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西苕溪在哭泣,原本清澈见底的溪水立马变成了酱红色,水质变成了V类,甚至劣V类。山地在呻吟。毁林开矿、伐薪烧炭,境内呈现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头。无序的开采破坏了植被,毁坏了河道,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洪水开始肆虐。

不引进,守着一方山水,经济无法发展;大引进,极度污染环境,威胁着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安吉的出路究竟在哪里?1998年太湖“零点治污行动”,是一声惊雷,也是一个契机。安吉县委、县政府最终还是咬着牙,忍痛做出决策:坚决治理,不辱使命。采取关、停、治、转的办法,从国有龙头企业、利税大户下手,破釜沉舟,大刀阔斧,终于如期完成“零点行动”的目标。在整顿治理中,一条思路开始慢慢清晰起来,这就是守护好安吉的绿水青山,走“生态立县”之路,走安吉人自己的路。

2003年4月9日,当安吉县委、县政府还在考虑生态县要不要创建时,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循着安吉的西苕溪,沿途考察了安吉竹子博览园和天荒坪镇、递铺镇的生态建设,参观了溪龙的白茶基地和安吉经济开发区等。在溪龙,他深有感触地说:“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当看到安吉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时,习近平同志盛赞安吉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推进生态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他对安吉的干部群众说,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这是一种更高的发展境界。像安吉这样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要把抓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建设生态县。

2005年8月15日,在安吉生态建设初见成效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又因“法治浙江”再次考察安吉。当习近平同志考察了余村,并在余村座谈上听到村书记鲍新民汇报工作时,谈到“民主决策”关停矿山时,习近平同志一下来了兴趣,问村里矿山效益那么好,为什么要关停?鲍新民回答说一是因为污染大,二是因为事故多,三是因为县里正在抓“生态立县”,余村要创生态村。习近平同志听了很高兴,他说:“生态资源是这里最宝贵的资源,你们安吉做得很好,今后你们要真正扎扎实实走一条‘生态立县’的道路,既然是生态立县,总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什么看到好什么都要。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因为这样的增长不是发展。反过来讲,为了使我们留下最美好、最宝贵的,我们也要有所不为,也可能甚至会牺牲一些增长速度。刚刚你们讲到下决心关停矿山,这个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有所得有所失,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

这段重要的音像资料被县电视台记者钟岳钢给记录了下来。作为时政新闻部的骨干记者,钟岳钢一直负责县委主要领导活动的报道工作。当天,省市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按照领导指示,要求轻车简从,县级媒体首先成为“精简”之列。凭着多年新闻工作的敏感,钟岳钢向现场的县领导请示,要求跟随拍摄。于是,作为当天唯一一名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钟岳钢挤上了前往余村的汽车。在村委会简陋的会议室内,当时在场的有10多位媒体人,光摄像机就有5台。当所有的摄像停止工作时,钟岳钢没有停止。他凭借着10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觉得省委书记到县里调研意义非凡,最后一定会对安吉的工作给予评价并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指示。他在没有三脚架依托的情况下,坚持继续扛着16斤重的摄像机,连续录制了一段长达8分钟的珍贵视频。钟岳钢自己也没想到,后来这段视频成了第一手资料,为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诞生地的确定,以及“两山理念”在浙江科学生动地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每次与钟岳钢大哥一起吃饭,我就忍不住夸他是“功臣”,他总是笑笑。在钟大哥身上,我看见敬业的力量与精彩。

在安吉生态县建设实施之时,习近平同志两次到安吉视察,并且发表了如此精辟的讲话,不仅是对溪龙、余村,更是对安吉县委、县政府上了生动的一课,使安吉的领导更加坚定了走生态立县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从生态立县开始,到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余村从来不曾缺席,始终是生态路上的排头兵。

余村的“春林山庄”民宿现在已经成了网红民宿。这不仅因为是村里最早的民宿,还是习近平同志到访过的地方。当年的潘春林、现在的“春林山庄”老板,曾经在水泥厂开货车,后来水泥厂关停了。潘春林说,关停是好事,有些地方大水泥厂环保设施做得好,而他们的小水泥厂污染严重,确实已经到末路了。当时天荒坪镇已经开始建设旅游景区了,潘春林和家人经过商量,决定开农家乐。建设装修农家乐一共花了65万元,其中60万元是借来的,他成了余村当时第一批开农家乐的人,也是村里最大的“负翁”。刚刚开办农家乐的时候,余村环境不好,游客不多。人家一个礼拜休息1天,他一个礼拜休息6天。但是,如今要去“春林山庄”吃饭,需得提前几天预订,因为客人实在太多了。潘春林成了“两山理念”最直接的受惠者。

我的朋友李庆也在余村开了一家民宿,她是“青之恋舍”的老板。在这个只有六七间房间的民宿内,李庆忙得不亦乐乎。“青之恋舍”的咖啡,是李庆自己手工磨的。每次去,李庆都要热情招呼:“姐,尝尝我的咖啡!”因她的盛情,我带父母去她家吃过饭。李庆做的营养汤,口感清淡、余味无穷。李青在忙碌的时候,她的先生就在大堂内招待客人。有时候,他会给客人介绍自己家的茶叶,顺便为客人泡上一壶,品品味道。按照李庆的说法,她家的茶叶,虽然不如外面的卖相好,但口感绝对是一流的。虽然我不会品茶,但我绝对相信李庆的话。她开民宿8年了,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李庆说,她要将最好的体验感传递给每一个客人。我喜欢坐在李庆亲手装点的庭院里,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她的花花草草。高大的石榴树、小巧玲珑的多肉、蜿蜒的青藤,每一笔,都是李庆的匠心。李庆说,民宿的房子是自家的,她要以对待生活的认真的心,对待民宿的经营。李庆将每一位客人,都当做自己的朋友,热情而周到,让你如沐春风。一杯茶、一架藤、几盆绿植、三两好友、满心古今,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日子?

在余村的路上甚至弄堂里走,你会发现几乎家家都开有民宿,或者各类小店。有的为了在店名上显示创意,颇动了一番脑筋。如今的余村,除了文化礼堂,可参观的场馆挺多,比如新开设的“青来集”,让你了解外来青年来此创业的梦想;比如恢弘的图书馆,让你体验上下古今的辽远宽广。至于小桥流水、稻田麦浪、青竹幽幽,那肯定又是一景。去年,余村的客流量高达115万人,村集体收入2247万元。当你坐着游览车一路听着导游富有激情的讲解,你一定会为余村的发展心潮涌动。

作为“卖石头”蝶变为“卖风景”的典范,余村,真值得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