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人包揽白玉兰三奖:张琳的12年等待,藏着传统艺术的破圈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4 02:46 浏览量:1
当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的获奖名单揭晓,越剧界炸开了锅——张琳、盛舒扬、冯军三位演员包揽三个奖项,"两生一旦"的亮眼成绩,让网友直呼"越剧这是要支棱起来了"。尤其是40岁的张琳,等这个主角奖等了12年,她在领奖台上说的那句"从表演人物到创作人物,我花了十七年",道尽了传统艺术传承者的坚守与蜕变。
张琳:用十七年把清官演活,让尹派小生有了新模样
绍兴小百花越剧院的排练厅里,有块被张琳踩出浅痕的地板。
那是她演《一钱太守》里刘宠时,反复练习"拒礼"动作的地方。这个取材于东汉清官的故事,张琳从2008年演到现在,70多场演出里,她总在调整那个挥手拒绝金银的动作——一开始太刚硬,像在发脾气;后来又太软,少了清官的威严。直到某次去绍兴博物馆看刘宠相关的史料,看到记载里"宠简素,不事华侈",她突然悟了:"该是带着惋惜的坚决,既痛斥贪腐,又可怜送礼人的无奈。"
这个细节,成了她摘得白玉兰主角奖的关键。评委说她"让尹派小生跳出了才子佳人的框"。要知道,尹派以婉转缠绵见长,演文弱书生是拿手好戏,突然要诠释一位有威严有温度的大官生,难度堪比让京剧梅派花旦去演黑头。张琳为此专门去学了京剧麒派的身段,把尹派的柔与麒派的刚揉在一起,唱"一钱归故里"时,嗓音里既有尹派的细腻,又透着金石般的力量。
2013年她第一次冲击白玉兰时,就凭这部戏拿到提名,却因"传统味不足"输给了前辈。这12年里,她没放弃打磨,甚至跑到刘宠的故乡做田野调查,听当地老人讲清官故事。"以前演的是剧本里的刘宠,现在演的是心里长出来的刘宠。"这种从"模仿"到"重生"的蜕变,让《一钱太守》成了越剧中少有的"男性正剧经典"。
作为越剧界首位80后梅花奖得主,张琳的厉害之处在于不被流派捆住。她演《梁祝》里的梁山伯时,能把书生的痴演到让观众落泪;转身演刘宠,又能让人忘了她是女小生。这种"千人千面"的能力,在年轻一代越剧演员里尤为难得。
盛舒扬:把老舍小说搬进越剧,用影像让傅派花旦破圈
上海越剧院的排练厅里,盛舒扬对着空气说话的样子曾让同事不解。
她在排影像越剧《微神》时,要和大屏幕上的虚拟影像互动,时而对着光影笑,时而对着空气哭。这部改编自老舍小说的实验性作品,用"越剧+实时影像"的形式,讲一个民国女性在现实与梦境间的挣扎。傅派花旦出身的盛舒扬,唱惯了《梁祝》里祝英台的热烈,突然要演一个内心千回百转的"她",难度不小。
傅全香先生曾教她:"傅派的'擞音'要像火苗,忽明忽暗才动人。"在《微神》里,她把这个技巧用到了极致。当影像里出现初恋的幻影,她唱"还记得那夜月色凉"时,擞音轻得像叹息;当幻影消失,她突然拔高声调,擞音变得急促破碎,仿佛心被撕开一道口子。这种处理,让从没听过越剧的年轻观众也跟着揪心。
这部戏里,她有段在镜面装置前的独舞,既要配合影像变换动作,又要唱好傅派的经典唱段,相当于同时完成"唱念做打"加"多媒体互动"。有次排练到凌晨,她对着镜子练到头晕,却突然兴奋地喊:"找到了!她不是在跳舞,是在和影子打架!"
这种创新让她拿下白玉兰配角奖,也让越剧看到了新可能。有00后观众看完说:"原来越剧不只是才子佳人,还能这么先锋。"盛舒扬却说:"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傅派里那份对情感的极致表达。"
冯军:当兵的经历救了场,让尹派男小生有了阳刚气
28岁的冯军领奖时,特意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这个上海越剧院的尹派男小生,曾在部队服役两年。这段经历,成了他演《好八连》里秦小军的"秘密武器"。现代越剧《好八连》讲的是新时代军人故事,冯军要塑造一个从叛逆到成熟的年轻战士,这对习惯演古代公子的他来说,挑战不小。
排练初期,他总不自觉地用尹派的台步走路,带着股文气,被导演批评"不像兵"。他干脆回老部队待了半个月,跟着战士们出操、叠被子,观察他们说话时梗着脖子的样子,听他们聊天时带着的口头禅。回到排练场,他把尹派的唱腔放慢半拍,加入了点沙哑感,"要像风吹过军营的白杨树,有韧劲"。
有场戏是秦小军在暴雨中站岗,冯军主动要求真淋水排练。冰冷的自来水浇在身上,他唱"风雨里把军徽擦亮"时,声音带着颤抖,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这个细节被直播镜头拍到,弹幕里立刻有人刷:"这才是军人的样子!"
作为赵志刚的弟子,冯军总被说"颠覆了对越剧男小生的印象"。传统尹派男小生讲究儒雅,他却自带一股阳刚气,演《沙漠王子》时能把王子的贵气演出来,演士兵时又能瞬间切换成硬朗模样。有戏迷开玩笑:"他往那一站,就知道越剧男女合演有奔头了。"
三个奖项背后,是越剧破圈的密码
张琳的坚守、盛舒扬的创新、冯军的突破,恰好勾勒出越剧的新模样。
以前提起越剧,人们想到的多是"女子越剧""才子佳人",但这三位获奖者证明:越剧既能把传统戏演出新深度,也能在现代题材里扎根;既能用影像吸引年轻人,也能靠实力征服老戏迷。白玉兰的舞台从不是终点,而是让更多人看到——传统艺术只要守住魂、迈开步,永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就像张琳在领奖台上说的:"观众爱的不是某个流派,是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故事讲得让今天的人能听懂、能共情。"这或许就是越剧在新时代的生存之道:守得住经典,玩得转创新,看得清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