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惊现金代古墓,神秘女尸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5-07-07 04:50  浏览量:9

1988年5月,哈尔滨阿城区巨源乡城子村,一场普通的建筑施工,意外撞开了历史尘封的大门。挖掘机的一铲,重重砸在一块石板上,“咣当”一声巨响,打破了这片土地千年来的宁静。工人们围拢过来,好奇地张望着,谁也没想到,他们即将揭开一段被岁月掩埋的神秘往事。

很快,消息传到了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专家们火速赶来。经过一番勘察,确定这是一座金代墓葬。当5月22日石棺被缓缓打开,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棺内一男一女两具遗骸静静地躺着,男的骨骼齐整,女的脸上却盖着一条黄毛巾,鼓鼓囊囊的,诡异至极。两人身着“脚蹬裤”,这种女真族特有的骑马装扮,更添神秘色彩。男尸旁的银牌刻着“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食邑齐国王”,专家们瞬间确定,墓主人正是金朝赫赫有名的完颜晏。可女尸究竟是谁?为何脸上会盖着毛巾,又为何以这样诡异的姿态长眠于此?一系列谜团,如同乌云般笼罩在人们心头。

完颜晏,本名斡论,在金朝历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出身女真贵族,爷爷是金景祖乌古迺,父亲是国论乙室勃极烈阿离合懑。虽说身高不高,也就1.63到1.65米,但脑子那叫一个灵光,还精通契丹文,在当时的女真贵族里,妥妥的“学霸”一枚,是个难得的才子型官员。

年轻时,完颜晏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天会元年(1123年),乌底改叛乱,金太宗吴乞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忙召他进京商议对策。完颜晏被任命为督扈,带兵平叛。到了混同江,他一看这地形,骑兵根本施展不开,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部队在山上扎木栅、挂旗子,做出一副要打持久战的架势,暗地里却派船顺江而下,偷袭敌营。叛军毫无防备,被打得晕头转向,一个多月就土崩瓦解。这一战,让完颜晏声名大噪,直接升任左监门卫上将军,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仕途。后来,他又历任广宁尹、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要职,一路平步青云。

皇统元年(1141年),完颜晏出任北京留守,此后又辗转咸平尹、东京留守等职位。天德元年(1149年),他被封为葛王,掌管大宗正事,随后又晋升为宋王,世袭猛安。金朝迁都燕京后,他留守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可见朝廷对他的信任。海陵王时期,他更是接连被封豫王、许王、越王,贞元初年(1153年),更是荣升齐王,打猎时都能带着300人浩浩荡荡地随行,那场面,别提多威风了。正隆二年(1157年),他调任西京留守,又担任临潢尹,最后退休回到会宁府。

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南伐宋朝,完颜雍在东京称帝。完颜晏的儿子恧里乃带着人投靠了新皇帝,完颜晏也因此受到重用,被封为左丞相、广平郡王,还被皇帝请去吃饭,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不久,他又出任都元帅,手握重权。大定二年(1162年),完颜雍想去打猎,完颜晏赶忙劝谏,说边境还未平定,皇帝一听,对他的见识十分欣赏,立刻升他为太尉。可同年,他就再次退休,没过多久便病逝了,享年大概58到63岁。金世宗对他的离世十分重视,不仅厚葬了他,还赏赐了银币,足以看出他在金朝的地位之高。

再看这座古墓,虽然规模不算大,却保存得相当完好。除了遗骸,墓里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丝织品、珠宝、器皿应有尽有。其中一顶金丝花冠最为夺目,上面镶满了几百颗珍珠和宝石,工艺精湛得让人惊叹,直接被评为国宝级文物。还有一块木牌,长65厘米,宽23.4厘米,上面刻着“太尉仪同三司食邑齐国王”和“室一坐”,很可能是墓志铭,记录着完颜晏的官职和墓的位置,这些文物,都为研究金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然而,最让人关注的,还是那具神秘的女尸。专家们对她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毛巾下裹着厚厚的蚕丝,紧紧贴着头骨,女尸嘴张得很大,牙齿外露,仿佛在死前发出绝望的呼喊。经过骨头分析,确定她是中毒而死,腹部骨头上的白色痕迹,就是毒药残留,胳膊骨上还有划痕,很明显,她生前曾拼命挣扎过。蚕丝裹头,极有可能是因为毒药没能一下子夺走她的性命,最后被活活闷死,这手段,简直残忍至极,也让我们看到了金代贵族殉葬制度的冷酷与血腥。

女尸的身份,一直是大家热议的焦点。有人猜测她是宋徽宗的女儿赵金姑,靖康之变后,被俘虏到金国,嫁给了完颜晏做妾。可这一说法很快被推翻,因为女尸脚骨没有缠足痕迹,这与宋代贵族女子的习惯不符,所以这个猜测站不住脚。专家们更倾向于她是金国贵族的妾或者妻,最终死于殉葬。从这座墓中,我们既能看到女真族的殉葬风俗,又能发现中原的棺椁习惯,两种文化相互交融,也正是金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这次古墓的发掘,在考古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完颜晏这位金朝贵族辉煌的一生,也为研究女真族葬俗和金朝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那些精美的文物,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荣耀;而女尸的悲惨遭遇,则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这座金代古墓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岁月的长河中。它让我们触摸到了千年前的真实,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每一次对它的研究,都是一次与过去的对话,让我们更加了解那个时代,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