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笔画开头的301个姓氏全概况
发布时间:2025-05-16 20:53 浏览量:4
关于姓氏我们喜欢追根溯源,不过遗憾的是,大约有10%左右的姓氏我们是不知道根源的,或许是曾经有些避难姓氏的可以忘记,也有可能是曾经族谱的遗失,也或许是某些相关书籍的流失等。七笔画的姓氏中有相当一部分姓氏已经找不到源头了,只剩下姓氏的符号。
1,弄姓,源出有二,第一汉代西南夷弄栋之后,第二,唐代吐蕃族王姓。
2,玖姓,傈僳族姓氏。
3,麦姓,麦是麥的异体字,同麥姓,但现在发展成了麦姓和麥姓。
4,形姓,或许是形成氏所改。
5,戒姓,源出未知,今河北、吉林、陕西、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湖南等地有此姓。
6,吞姓,读作tian一声时,元代回族姓氏,读作tun一声时,傣族姓氏。
7,走姓,源出未知,今湖南、广东、山东有此姓。
8,址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有此姓。
9,攻姓,今山西、安徽、浙江、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有此姓。
10,圻姓,源出未知,今上海、江苏等地有此姓。
11,坎姓,春秋宋附庸国有坎氏之后,宋微子之后,以邑为姓。
12,均姓,读作jun一声时,古均州,以地为姓,读作yun四声时,同韵字,掌管王音的官职,以官职为姓。
13,坊姓,源出有二,第一,源出妫姓,春秋陈厉公之子陈敬仲之后有此姓,第二,唐代设置坊州,以地为姓。
14,坑姓,源出未知,今湖南、山西、河北、浙江等地有此姓。
15,赤姓,源出有四,第一,炎帝时期诸侯赤奋之后有此姓,第二,炎帝时期诸侯赤松之后有此姓,第三,黄帝时期有赤将子舆(缴父)之后有此姓,第四,南方古帝赤熛怒之后有此姓。
16,孝姓,源出有二,第一,源出姜姓,齐孝公之孙之后有此姓,第二,源出嬴姓,战国秦孝公之后有此姓。
17,志姓,春秋晋卿赵鞅,改名为志父,其后有此姓。
18,却姓,同卻姓。今甘肃、山西、河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云南等地有此姓。
19,劫姓,出自《新编千家姓》。
20,毐姓,出自《姓苑》。
21,汞姓,源出未知,今山西、甘肃、北京、山东、湖南、河南、江苏、内蒙古有此姓。
22,邯姓,源出有三,第一,颛顼帝之后有邯氏,第二,古邯国,以韩为姓,第三,汉景帝封匈奴人邯郸为翕侯,后有此姓。
23,芙姓,源出未知,今广西、湖南、河北、福建、广东、江苏、上海有此姓。
24,芫姓,源出未知,今安徽淮南有此姓。
25,芸姓,源出有二,第一,春秋晋大夫芸贤之后有此姓,芸贤本姓雲,第二,春秋芸国之后,以国为姓。
26,沛姓,今江苏扬州有此姓。
27,芚姓,源出未知,今浙江金华有此姓。
28,芘姓,读音pi二声,,源出未知,今重庆有此姓。
29,芽姓,源出未知,今山西、山东、河北、湖北、安徽、广东、云南、江苏、浙江、北京、天津、陕西、河南、吉林有此姓。
30,苣姓,源出《新编千家姓》。
31,芷姓,源出《新编千家姓》,甘肃此姓最多。
32,芮姓,源出姬姓,周武王大臣芮伯万,以地为姓。䒜姓,源出未知,今江苏高淳有此姓。
33,花姓,源出有三,第一,华姓所改,第二,金代女真人孛术鲁氏改姓花,第三,金代范姓所改。
34,芹姓,源出未知,今甘肃、山西、河北、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海南、陕西有此姓。
35,芥姓,源出未知,今春秋、山西、江西、江苏、浙江等地有此姓。
36,芩姓,源出未知,今陕西、河北、山西、湖南、重庆、山东等地有此姓。
37,芬姓,源出有二,第一,晋大夫芬质之后,第二,清代满族姓氏。
38,芪姓,源出未知,今山西、山东有此姓。
39,芴姓,源出未知,今湖南、广东有此姓。
40,芡姓,源出未知,今甘肃、贵州、广东有此姓。
41,芶姓,宋代避讳赵构由勾姓所改,分布很广,人数很少。
42,苄姓,源出未知,今山西灵石有此姓。
43,芳姓,周代已经有此姓,源出方姓。
44,芯姓,源出未知,今甘肃、湖南、江苏、浙江有此姓。
45,芛姓,读音wei三声,源出未知,今河南、天津、山西有此姓。
46,芭姓,西夏党项族姓氏,今陕西、山西、江西有此姓。
47,苡姓,同姒姓,今湖南有此姓。
48,芧姓,读作xu四声,源出未知,今台北、高雄等地有此姓。
49,克姓,源出未知,河南、广东多此姓。
50,杠姓,源出未知,今新疆、山西、辽宁、湖南、江苏、上海、浙江有此姓。
51,杆姓,汉代小月氏国姓氏。
52,杜姓,读作du三声时,春秋楚大夫杜敖之后,读作tu二声时,春秋晋大夫杜蒯之后,读作du四声时源出有七,第一,黄帝大臣杜康之后,第二,源出祁姓,周代杜伯之后,第三,板楯蛮有此姓,第四,北魏赫连氏避难改姓,第五,北魏鲜卑族代北独孤浑氏所改,第六,俚族姓氏,第七,金代女真人徒单氏所改。
53,杕姓,读作duo四声,源出未知。
54,杌姓,源出有三,第一,颛顼不才子梼杌之后,第二,春秋楚梼杌之后,第三,环州属羌有此姓。
55,材姓,源出未知,今山西、陕西、黑龙江、河北、山东、安徽、浙江等地有此姓。
56,村姓,今山东、天津、山西、、四川、云南、河南、广东等地有此姓。
57,杏姓,源出有二,第一,春秋齐大夫食采于杏,以邑为姓,第二,周代邑名,以邑为姓。
58,杔姓,源出未知,今台北有此姓。
59,杉姓,今云南、湖北、湖南、福建、江苏、河南等地有此姓。
60,杓姓,读作biao一声,以星辰为姓,今山西、甘肃有此姓。
61,杞姓,源出姒姓,周武王封夏禹后裔东楼公于杞,以国为姓。
62,杈姓,源出未知,今北京、贵州、湖南等地有此姓。
63,李姓,源出有二十七,第一,源出嬴姓,颛顼后裔是尧的的大理(官职),以理为姓,后改李姓,第二,东汉时期氐族姓氏,第三,廪君之后,賨族大姓,略阳李氏,第四,叟族姓氏,第五,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屠各族、羯族均有此姓,第六,北魏叱李氏所改,第七,代北丁零族姓氏,第八,山越族姓氏,第九,北魏蛮族有此姓,第十,隋代俚族有此姓,第十一,回鹘族有此姓,阿跌氏所改,太原李氏,第十二,沙坨部朱邪氏所改,第十三,奚族姓氏,第十四,靺鞨族姓氏,第十五,唐代拓跋部姓氏,第十六,西夏党项族姓氏,第十七,唐玄宗时期,此姓吐蕃苏毗王子李姓,第十八,安息人姓氏,由安姓所改,第十九,唐代高丽人姓氏,第二十,大食国来华居住者改姓,第二十一,契丹酋长改姓李,第二十二,北宋定居开封的犹太人有此姓,第二十三,金代女真族姓氏,第二十四,金代秃丹氏所改,第二十五,乃蛮氏所改,第二十六,唐代开国元勋十六个大将被赐姓,第二十七,明清时期,云南土司多姓李。
64,巫姓,源出有三,第一,相传黄帝时期巫彭作医,是巫姓得姓始祖,第二,伏羲氏大臣巫咸之后,第三,以职业名为姓。
65,孛姓,读作bei四声时,源出梁武帝萧衍次子萧综投降北魏,萧衍令萧综之子改姓孛。读作bo二声时,源出宋代孛疙瘩、元代孛鲁欢之后。
66,车姓,读作che一声时,源出有六,第一,黄帝之臣车区之后,第二,源出妫姓,汉丞相田千秋因年老而被允姓乘坐小车上朝,后有此姓,第三,源出嬴姓,春秋秦子车氏之后,第四,北魏鲜卑族汉化改姓,第五,西域车师国,以国为姓,第六,明代邳州指挥使车言,由信姓所改。读作ju一声时,源出未知,今山东、湖北、江西等地有此姓。
67,甫姓,读作fu三声时源出有四,第一,古郙国之后,以国为姓,第二,源出姜姓,伯夷后裔封为甫后,以国为姓,第三,春秋宋戴公之子皇父之后有皇父氏,后有皇甫氏,再有甫氏,第四,唐代南方少数民族有此姓。读作wu三声时,源出未知。
68,更姓,源出有二,第一,春秋鲁季平子伐莒取郠,后有此姓,第二,古代官职五更,后有此姓。
69,豆姓,源出有四,第一,郖氏所改,第二,春秋楚国有此姓,第三,汉代校尉豆如意之后有此姓,第四,北魏鲜卑族代北部赤小豆氏简化。
70,束姓,汉代太子太傅疎广曾孙孟达,避难改姓去掉左边的偏旁得姓。
71,吾姓,源出有二,第一,源出己姓,夏诸侯昆吾之后有此姓,第二,相传黄帝龙苗之子吾融之后有此姓。
72,邴姓,读作bing三声时源出有二,第一,春秋晋大夫食采于邴,以邑为姓,第二,春秋齐大夫食采于邴,以邑为姓。读作bing四声时,源出未知。
73,酉姓,源出有三,第一,黄帝之子有此姓,第二,伏羲氏后裔分王黔中酉阳,后有此姓,第三,受酉氏简化。
74,辰姓,源出有五,第一,伏羲后裔巴子分封于辰,以国为姓,第二,周文王子孙蔡仲胡,别名公孙辰,后有此姓,第三,甲骨文出现的古姓,第四,马韩人自称辰王,后有此姓,第五,北魏鲜卑族辟历辰氏简化。
75,邳姓,源出任姓,邳国之后,以国为姓。76,尫姓,今屏东有此姓。
77,忒姓,源出未知。
78,扶姓,源出有四,第一,相传禹臣扶登氏之后,第二,黄帝廷尉扶嘉之后,第三,黄帝乌桓人姓氏,第四,北魏鲜卑族乞扶氏简化。
79,技姓,源出姬姓,周代之后有此姓。
80,扼姓,源出未知。
81,批姓,傈僳族姓氏。
82,找姓,源出未知,今上海、浙江、江苏有此姓。
83,拒姓,源出有二,第一,拒丘氏简化,第二,春秋姜姓戎国,以国为姓。
84,抄姓,源出未知,今河南、北京、山西、浙江、贵州等地有此姓。
85,抐姓,源出未知,今湖北武汉有此姓。
86,折姓,源出有五,第一,春秋齐大夫折文子之后,第二,匈奴折兰王之后,第三,东汉折姓之后,第四,羌族有此姓,第五,西夏党项族有此姓。
87,抓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湘潭有此姓。
88,投姓,源出有二,第一,源出姬姓,周畿内侯郁伯,从桓王伐郑,投先驱以策,此姓投氏,第二,春秋晋逝敖之后有此姓。
89,抛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有此姓。
90,抑姓,源出未知,今安徽、河南、云南、福建、山西、黑龙江等地有此姓。
91,抗姓,春秋卫大夫三抗之后有此姓。
92,抖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有此姓。
93,扭姓,源出未知,今福建、云南、河南、山西等地有此姓。
94,把姓,读作ba三声时源出有二,第一,金代女真族姓氏,世居把忽岭的人,以地为姓,第二,庆州党项族把利氏之后有此姓。读作pa二声时源出有二,第一,源出杞姓,东楼公之后避祸董卓改姓,第二,爬氏所改。
95,匣姓,以器具为姓,今湖南有此姓。
96,求姓,源出有四,第一,相传陆终四子求言之后,第二,春秋卫大夫食采于䣇,后有此姓,第三,居住于裘地之人,去邑以求为姓,第四,仇姓避难所改。
97,芈姓,源出古代颛顼之后,陆终六子季连,芈姓,是芈姓始祖。
98,邶姓,源出子姓,商周古国名,以国为姓。
99,步姓,源出有二,第一,源出姬姓,春秋晋大夫步扬之后有此姓,第二,北魏北步鹿根氏简化。
100,肖姓,源出有三,第一,汉代已经有此姓,第二,白马人斜茹氏所改,第三,萧姓俗写。绝大多数肖姓都是萧姓俗写。
101,助姓,读作chu四声,今湖南、江苏、内蒙古等地有此姓。
102,盯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津市、江苏洪泽有此姓。
103,旰姓,读作gan四声或han四声,源出未知,今北京有此姓。
104,旱姓,源出未知,今山西霍州、广东茂名有此姓。
105,里姓,源出有三,第一,春秋时期理姓所改,第二,源出姬姓,春秋里季子之后有此姓,第三,满族里富哈之后有此姓。
106,貝姓,同贝姓,源出有四,第一,春秋楚大夫食采于貝,以邑为姓,第二,春秋蔡邑名以邑为姓,第三,古贤人貝独坐之后有此姓,第四,源出姬姓,周召康公庶支子孙食采于巨野貝水,后有此姓。
107,見姓,同见姓。源出未知,分布广泛。
108,妟姓,读作yan四声,源出未知,今山东、河北有此姓。
109,男姓,源出有二,第一,夏禹之后有此姓,以国为姓,第二,同南姓。
110,町姓,读作ding一声时源出未知,今湖南有此姓。读作tan二声时,同谭姓,谭姓俗写。
111,呈姓,源出未知,主要分布于广东、湖北。
112,吴姓,源出有八,第一,相传颛顼帝时期吴权之后有此姓,第二,相传帝舜之后封于虞,因读音相似而写作吴,后有此姓,第三,相传夏王少康时有此姓,第四,周武王封周太王之子仲庸的曾孙周章为吴子,后有此姓,第五,东越有此姓,第六,羯族有此姓,第七,西夏有此姓,第八,金代女真族有此姓。
113,呆姓,源出未知,今四川、山西、陕西、福建、江苏、上海、天津、河南、湖南有此姓。
114,呀姓,源出未知。
115,足姓,源出有二,第一,春秋郑祭足之后有此姓,第二,指足为姓。
116,虬姓,源出未知。
117,串姓,西戎国名,以国为姓。
118,肙姓,读音yuan四声,今山西、湖南等地有此姓。
119,呐姓,源出未知,彰化有此姓。
120,吟姓,今湖北、四川、湖南、广东、河北、江苏有此姓。
121,吩姓,湖南有此姓。
122,吹姓,奚王五族之一有此姓。
123,吧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河北有此姓。
124,邑姓,源出有二,第一,相传黄帝之臣邑夷之后有此姓,第二,明洪武年间,山西郇邑人迁居安徽利辛,以邑为姓。
125,吼姓,源出未知,今内蒙古、广西、湖南有此姓。
127,别姓,源出有三,第一,春秋楚国有此姓,第二,汉别成子之后,第三,以大别山获得姓氏。
128,困姓,源出未知,今山西太原有此姓。
129,囤姓,读音dun四声,今山东、山西、北京有此姓。
130,冏姓,周太仆伯冏之后有此姓。
131,岐姓,源出有二,第一,相传黄帝之臣岐伯之后有此姓,第二,岐是周代故都,后人以地为姓。
132,岑姓,源出有二,第一,源出姬姓,古岑子国之后有此姓,第二,清代状元秦大士不愿和秦桧同姓,改为岑姓。
133,岜姓,源出未知,今河北望都、广东中山有此姓。
134,迕姓,源出未知。
135,牡姓,牡丘氏简化。
136,告姓,周文王之子郜侯之后有此姓。
137,利姓,源出有四,第一,源出嬴姓,李利贞之后有此姓,第二,源出芈姓,春秋楚公子食采于利,以邑为姓,第三,相传古利国之后有此姓,第四,北魏改叱利氏为利姓。
138,私姓,源出有二,第一,古官职私府令之后有此姓,第二,汉代西域有此姓。
139,秃姓,源出有三,第一,相传祝融氏的八姓之一,第二,鲜卑族秃发氏所改,第三,元代云南王秃坚之后有此姓。
140,秀姓,源出有二,第一,春秋宋大夫秀老之后有此姓,第二,秀才的称呼而来。
141,我姓,春秋齐大夫子我之后有此姓。江西宁都有此姓。
142,每姓,鞑靼人姓氏。
143,兵姓,台湾土著姓氏。
144,邱姓,源于丘姓,避讳孔丘而改为邱。
145,佅姓,读作mai四声,源出未知,今山西襄垣和临汾有此姓。
146,估姓,源出未知,今四川、陕西、山西、江苏有此姓。
147,何姓,源出有十一,第一,青铜器出现的古姓,第二,源出姬姓,韩姓所改,第三,汉代西域姓氏,第四,山越族姓氏,第五,北魏贺拔氏所改,第六,唐代月氏姓氏,第七,回鹘族姓氏,第八,中亚何国,以国为姓,第九,五代吐谷浑部有此姓,第十,金代女真族阿勒根氏所改,第十一,俚族姓氏。
148,佐姓,源出未知,分布很广,贵州、湖北此姓最多。
149,伾姓,源出任姓,奚仲后裔有此姓。
150,佑姓,源出未知,分布广泛,贵州、海南此姓最多。
151,佈姓,源出未知,今山西、海南、天津有此姓。
152,伻姓,读作beng一声,源出未知。
153,攸姓,源出有二,第一,源出姬姓,燕国始君召公之后有此姓,第二,春秋楚大夫食采于攸,后有此姓。
154,但姓,读作dan一声时,源出未知,今湖南、上海等地有此姓,读作dan四声时,源出旦姓。
155,佃姓,相传甸氏所改。
156,伸姓,或许源于申姓
157,佀姓,源出有二,第一,北魏渴侯氏所改,第二,同似姓,姒姓所改。
158,佚姓,源出有三,第一,商代诸侯国,以国为姓,第二,春秋郑大夫食采于佚,以邑为姓,第三,周代史佚之后有此姓。
159,作姓,源出有三,第一,周公之子胙侯,子孙避地改姓,第二,春秋鲁大夫之后有此姓,第三,周公子祭伯之后有此姓。
160,伯姓,源出有七,第一,后羿贤臣伯因之后,第二,源出嬴姓,帝舜大臣伯益之后有此姓,第三,源出姜姓,伯夷之后有此姓,第四,春秋晋大夫中行伯林父之后,第五,周公子伯禽之后有此姓,第六,春秋宋司里伯氏之后,第七,想春秋齐国伯氏,以次为姓。
161,佡姓,读作xian一声,源出未知,今辽宁、吉林、北京、四川、安徽、辽宁等地有此姓。
162,伶姓,黄帝掌乐官伶伦氏之后有此姓。
163,低姓,源出氐姓。
164,你姓,西夏姓氏。
165,佟姓,源出有二,第一,禺阳裔孙封终,其后夏太史终古避难改姓佟,第二,战国时期燕国有此姓。
166,住姓,源出有二,第一,库住氏简化,第二,满族姓氏。
167,位姓,源出有二,匈奴族姓氏,第二,羌族姓氏。
168,伭姓,同玄姓。今辽宁、天津、广西、北京、河北、内蒙古有此姓。
169,伴姓,源出未知,或同半姓。今辽宁、海南、山西、浙江、河北、河南、江苏有此姓。
170,佇姓,读作zhu四声,源出未知,今贵州、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有此姓。
171,佗姓,源出有四,第一,春秋晋大夫佗世卿之后,第二,春秋卫庾公之佗之后,第三,春秋楚平王子孙佗成之后,第四,北魏改佗骆拔氏为佗姓。
172,伺姓,源出未知,今甘肃、陕西、山西、广东、吉林、宁夏等地有此姓。
173,伲姓,源出未知,今江苏、贵州、天津等地有此姓。
174,佛姓,读作bi四声时,春秋鲁中牟大夫佛肸(原草字头弗)之后,读作fo二声或fu二声时,出自佛图氏。
175,佋姓,源出未知。
176,伽姓,彝族姓氏。
177,身姓,源出有三,第一,相传帝舜之友续身之后有此姓,第二,黄帝西域身毒国,以国为姓,第三,汉代西域龟兹国有此姓。
178,皂姓,源出未知,今河南、山西、黑龙江、浙江等地有此姓。
179,皃姓,读作mao四声,源出未知,今河南周口有此姓。
180,囱姓,用作姓氏读chuang一声,源出未知,今湖南、江苏、天津等地有此姓。
181,近姓,源出有二,第一,春秋宋微子之后有此姓,第二,党项族姓氏。
182,巵姓,读作zhi一声,源出未知,今湖南攸县有此姓。
183,役姓,源出未知,今湖南城步和怀化有此姓。
184,彷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有此姓。
185,返姓,源出未知,今江苏滨海有此姓。
186,佘姓,源出有四,第一,春秋齐大夫之后有此姓,第二,古字余姓所改,第三,荼姓所改,第四,折姓所改,杨继业之前佘太君或许原姓折。
187,余姓,源出有五,第一,源出姒姓,夏禹之后有此姓,第二,春秋秦由余之后有此姓,第三,春秋小国,以国为姓,第四,南北朝奚族姓氏,第五,党项族姓氏。
188,坐姓,源出未知,今山东、四川、天津等地有此姓。
189,谷姓,读作gu三声时,源出有五,第一,帝舜赐姓伯益为嬴姓,伯益之后非子封于秦谷,后有此姓,第二,春秋齐国公子尾孙之后居于夹谷,以地为姓,第三,鲜卑族谷会氏所改,第四,唐代谷那氏简化,第五,郤姓所改。
190,寽姓,源出未知,今山东胶州、山西绛县有此姓。
191,妥姓,源出有四,第一,裕固族托鄂什氏简化,第二,锡伯族托库尔氏、托霍罗氏简化,第三,回族有此姓,第四,蒙古族、东乡族有此姓。
192,孚姓,源出未知,今山西、河南、四川、江苏等地有此姓。
193,含姓,源出未知,今山西、河南、湖南、广东有此姓。
194,坌姓,唐代吐蕃族姓氏。
195,岔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有此姓。
196,肚姓,源出未知,今河北、山西、贵州有此姓。
197,肝姓,以人体部位为姓。
198,肘姓,源出未知,湖南有此姓。
199,肜姓,读作rong二声,周卿士彤伯之后避难改姓。
200,甸姓,古有甸人、甸师、甸祝等官职,以官职为姓。
201,奂姓,周文王之子召公奭后裔召伯奂之后有此姓。
202,免姓,源出姬姓,春秋卫大夫公孙免馀之后有此姓。
203,劬姓,源出未知。
204,邭姓,古地名,以地为姓。
205,狂姓,源出有四,第一,黄帝之后狂犬,任姓,后有此姓,第二,古有狂国,以国为姓,第三,春秋宋大夫狂交之后,第四,河南登封古有狂水,以河流之名为姓。
206,犾姓,读作yin二声,源出未知,今河北故城有此姓。
207,犹姓,或许同尤姓。
208,狄姓,源出有六,第一,源出姬姓,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城,以邑为姓,第二,相传炎帝裔孙参卢之后有此姓,第三,北魏改库狄氏为狄姓,第四,北周少师库狄峙之后有此姓,第五,北魏羌人有此姓,第六,唐代契丹人有此姓。
209,狁姓,源出未知,今甘肃酒泉有此姓。
210,角姓,读作jue二声时,源出有二,第一齐太公之后有此姓,第二,卫国君角之后有此姓。读作lu四声时,同甪姓。
211,删姓,同姗姓,今山东、广东有此姓。
212,彤姓,源出有二,第一,源出姒姓,周代彤伯之后有此姓,第二,源出姬姓,周成王支庶封于彤,以国为姓。
213,夆姓,源出未知,今河南宝丰有此姓。
214,灸姓,源出未知。
215,邹姓,鄒姓俗写,今分化为两个姓氏。
216,系姓,春秋楚臣系益之后。
217,迎姓,今陕西、河南等地有此姓。
218,言姓,周代已经有此姓。
219,亨姓,周代官职有亨人,以官职为姓。
220,床姓,以用具为姓,今山西、河南、陕西、海南有此姓。
221,庋姓,源出未知,今陕西西安有此姓。
222,庇姓,春秋楚公族之后有此姓。
223,吝姓,源出未知,今分布广泛。
224,序姓,源出有二,第一,春秋楚国附序之后,以父名为姓,第二,同徐姓。
225,辛姓,源出有四,第一,高辛氏之后简化,第二,源出姒姓,夏王启封庶子于莘,因辛于莘同音,误写为此姓,第三,春秋越国有此姓,第四,北周赐姓项亶为辛。
226,肓姓,源出未知,武汉有此姓。
227,忘姓,源出未知,今河南、湖南等地有此姓。
228,忡姓,源出未知,今河北邱县有此姓。
229,忤姓,源出未知,今上海有此姓。
230,忻姓,源出欣姓,分布广泛。
231,忱姓,今浙江、河北、广东、河北等地有此姓。
232,快姓,今河南、山西、云南、四川、河北等地有此姓。
233,灼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有此姓。
234,羌姓,源出有二,第一,黄帝之后有此姓,第二,赵匡胤时期,避讳而由匡姓改为羌姓。
235,况姓,源出有二,第一,三国蜀汉况长宁之后,第二,明代苏州知府况钟,原姓黄。
236,兑姓,春秋宋公族锐姓之后有此姓。
237,冷姓,读作leng三声时,源出有二,第一,卫康叔之后有此姓 第二,相传黄帝乐官泠伦之后有此姓。读作ling二声时,源出泠伦之后。
238,汪姓,读作wang三声时,源出汉代设置汪陶县,以地为姓。读作wang一声时,源出有四,第一,源出漆姓,古诸侯汪芒氏之后,第二,源出姬姓,春秋鲁成公庶子食采于汪,以邑为姓,第三,嬴姓之后,嬴政支庶后裔有此姓,第四,金代女真族古里甲姓、汪古氏所改。
239,沅姓,源出风姓,古有沅国,以国为姓。
240,沄姓,源出未知,今江西有此姓。
241,沐姓,源出有三,第一,春秋卫人端木赐之后,避难改姓,第二,青州境内有沐水,以水名为姓,第三,百济国有此姓,同木姓。
242,沛姓,源出有二,第一,夏王支庶封于沛,以地为姓,第二,源出子姓,商汤后裔有此姓。
243,汰姓,源出未知,今江西吉安有此姓。
244,沋姓,山东高密有沋水,以河流名为姓,或者是游姓讹传。
245,沌姓,混沌氏之后有此姓。
246,沔姓,源出未知,今武汉有此姓。
247,沏姓,源出未知,今湖州有此姓。
248,沙姓,源出有五,第一,古有沙国,以国为姓,第二,春秋宋微子之后食采于沙邑,以邑为姓,第三,相传神农时期夙沙氏之后有此姓,第四,百济国八大姓氏之一。
249,汨姓,以汨罗江之名为姓。
250,汽姓,源出未知,山西新泰有此姓。
251,沃姓,源出有三,第一,源出子姓,商代太甲之子沃丁之后有此姓,第二,宋微子之后有此姓,第三,沃是古州名,以地为姓。
252,沂姓,以沂水之名为姓。
253,汳姓,江西新余有此姓。
254,汹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有此姓。
255,没姓,鲜卑族、吐蕃族有此姓。
256,汴姓,以汴水之名为姓。
257,汶姓,以汶水之名为姓。
258,沈姓,读作chen二声时,源出帝喾之子实沈之后。读作shen三声时,源出有六,第一,源出嬴姓,少昊金天氏之后有此姓,第二,源出姒姓,夏禹支庶封于沈,以国为姓,第三,源出姬姓,周文王十子封于沈,建立沈子国,以国为姓,第四,源出姬姓,周公之后鲁炀王之子封于沈,以地为姓,第五,源出芈姓,春秋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以地为姓,第六,沈尔氏简化。
259,沉姓,或许是沈姓所改,今多地有此姓。
260,沁姓,北魏古沁氏之后,今有少数此姓。
261,完姓,源出有三,第一,宋桓公之后改此姓,第二,完颜氏之后有此姓,第三,楚大夫屈完之后有此姓。
262,宋姓,源出有四,第一,源出子姓,周武王封微子启于宋,以国为姓,第二,西羌有此姓,第三,五代湖南的少数民族有此姓,第四,西夏有此姓。
263,究姓,佤族姓氏。
264,弟姓,源出有三,相传上古医师弟父之后有此姓,第二,汉武帝时期赵弟之后有此姓,第三,汉代羌族姓氏。
265,冶姓,源出有四,第一,周代官名有冶氏,以官职为姓,第二,以职业为姓,第三,成周后裔有此姓,第四,春秋吴王之后有此姓。
266,良姓,源出有三,第一,源出姬姓,春秋郑穆公之子去疾,字子良,后以字为姓,第二,下邳有古良城,以地为姓,第三,汉代羌族有此姓。
267,社姓,源出有三,第一,周代官名,二十五家为社,以官职为姓,第二,周代地名,以地为姓,第三,或许是社南氏、社北氏简化。
268,补姓,台北有此姓。
269,初姓,蒙古族、满族、傈僳族、回族有此姓。
270,罕姓,源出有三,第一,源出姬姓,春秋郑穆公之子公子喜,字子罕,以先祖之名为姓,第二,魏晋时期羌族姓氏,第三,唐明宗赐姓契丹将军的姓氏。
271,君姓,源出有二,第一,相传帝尧之师君畴之后有此姓,第二,汉代西域莎车国有此姓。
272,即姓,源出有三,第一,春秋齐大夫食采于即墨,后有此姓,第二,春秋鲁国之后食采于即丘,后有此姓,第三,春秋楚公族之后有此姓。
273,尾姓,源出有二,第一,春秋鲁国公族有此姓,第二,微子启之后有此姓。
274,局姓,源出未知,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有此姓。
275,尿姓,源出未知,今贵州、湖南有此姓。
276,改姓,源出子姓,春秋改国之后,以国为姓。
277,忌姓,周公忌父之后有此姓。
278,阿姓源出有二,第一,商代伊尹为阿衡(官职),以官职为姓,第二,北魏汉化改姓。
279,阻姓,今湖北、河南、河北有此姓。
280,附姓,源出芈姓,春秋楚附祖之后有此姓。
281,阺姓,源出未知,今河北阳原有此姓。
282,陀姓,哈尼族、瑶族有此姓。
283,妍姓,今辽宁、北京、湖南有此姓。
284,妘姓,源出嬴姓,相传祝融氏之后封于洛,号妘子,后有此姓。
285,妣姓,基隆有此姓。
286,妙姓,汉族姓氏源出未知,宋代西羌有此姓。
287,㚪姓,源出未知,今湖北武汉有此姓。
288,妊姓,西周古姓。
289,妖姓,今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山西等地有此姓。
290,姊姓,罕见姓氏,或同姐姓。
291,妨姓,源出未知,今湖南津市有此姓。
292,姒姓,源出有三,第一,相传夏禹母亲的姓氏,第二,相传少昊后裔的姓氏,第三,北魏时期高丽族姒先姓简化。
293,努姓,源出有二,第一,古藏族姓氏,第二,云南傈僳族有此姓。
294,刟姓,山东新泰有此姓。
295,邵姓,源出有四,第一,周文王之子召公奭之后有此姓,第二,周文王季载之后有此姓,第三,氐族有此姓,第四,康居有此姓。
296,忍姓,西羌姓氏。
297,邰姓,源出有四,第一,炎帝之后有此姓,第二,源出姬姓,后稷封于邰,后有此姓,第三,春秋鲁国地名,以地为姓,第四,北魏大利稽氏所改。
298,甬姓,越地名甬东,以地为姓。
299,矣姓,古代云南少数民族姓氏,如今汉族、彝族均有此姓。
300,孜姓,今湖南、江苏、新疆、北京、上海等地有此姓。
301,災姓,源出未知,今江苏、山西有此姓。
- 上一篇:2025年佛山市华英学校招生电脑摇号名单公布!
- 下一篇:看看国内哪些博物馆要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