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夏日纳凉,轻吟一首佳作,开篇悠然自得,结尾更令人感悟良多
发布时间:2025-07-09 15:12 浏览量:1
不知不觉间,夏季便携着炽热而来,阳光不断地炙烤着大地。不过夏天也会突降暴雨,雨滴恰如断线的珍珠,在大地上奏响激昂的乐曲,同时也能荡涤暑气与尘灰。等到雨后天晴,树叶翠绿,野花争艳,又令人感到一片清新和宁静。
夏日以独特的方式,教会人们在炎热中寻觅清凉,在喧嚣处保持宁静。夏夜里繁星闪烁,一位唐代诗人躺在摇椅中,悠然地聆听蛙鸣,感受凉风,也让他可以静下心来感悟生活。下面一起读诗:
避暑纳凉
唐 · 钱起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
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十旬河朔应虚醉,八柱天台好纳凉。
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
译文:木槿盛开,烈日难耐,我轻摇扇子,慵懒地倚靠绳床。雨过初晴,藤蔓顺着新长的竹笋蔓延;频繁降雨,青碧苔衣渐渐染绿了陈旧的墙壁。
遥想河朔饮的传说,百日豪饮只是徒然沉醉;天台山的八根柱,才是绝佳的避暑胜地。我放下纱帐,低吟沧浪之歌,闲暇时才会感悟宁静远胜喧嚣。
钱起乃是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出身寒微,自幼苦读,渴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历经多年的寒窗苦学,钱起终于在天宝十年考中进士。才子入仕后长期在幕府间行走,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波折。
如此身世背景,使得他对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他的诗歌中也会经常流露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景象,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日里木槿花盛开、香气四溢,如此美好画面本该令人欣喜,然而作者却以“畏日长”三字,道出了对炎炎烈日的畏惧。夏日里日照时间较长,而且阳光炽热,经常让人难以忍受。
诗人此时只能时摇轻扇、驱赶热浪。一个“时”字,生动地表现出暑热难耐,扇子需要不停地摇动。而“倚绳床”则展现出诗人慵懒又略带无奈的姿态,在酷热中寻求一丝清凉与惬意。
夏日就像性情多变的儿童,时而暴雨如注,如千军万马奔腾而下,将天地间化作一片水幕;转瞬之间又是雨过天晴,阳光乍泄。初晴之际,鲜嫩的草蔓好像灵动的精灵,顺着新笋轻盈攀爬,每一寸伸展都洋溢着生命的蓬勃活力,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喜悦。
大自然又似一位丹青妙手,通过频繁的降雨,为陈旧的墙壁绘就一件翠绿的绒衣。如此静美的画面,充满了岁月沉淀的韵味。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给人带来一种清幽的氛围,传达出诗人稍微安宁的心绪。
颈联运用典故,相传三国的袁绍在河朔任职时,经常在三伏天与众宾客饮酒,昼夜不停,竟然连续一百天。诗人觉得如此豪饮虽能让人沉醉其中,暂时忘却暑热,但终究只是“虚醉”,并非真正的避暑之道,也难以获得内心的宁静。
天台山以其雄伟壮丽、清幽凉爽而闻名,诗人想象自己身处天台山的八根擎天柱旁,那里应是非常宜人的避暑胜地。作者通过对比,表明借酒消愁并非良策,真正的清凉在于寻找一处宁静之地,暗示了诗人对宁静、清凉之境的向往,不仅是身体上的避暑,更是心灵上的栖息。
结尾表达了诗人的感悟,在夏日酷热与生活纷扰中,只有处于“无事”的状态,才能深切体会到宁静的力量远胜于喧嚣。诗人“深垂纱帐”,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静谧空间,并在其中低声吟诵《沧浪歌》。诗人通过咏唱,进一步表明自己在这炎热夏日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淡泊襟怀。
钱起夏日纳凉,轻吟一首佳作,开篇悠然自得,结尾更令人感悟良多。首先,要学会在纷扰的生活中寻找宁静的角落。就像诗人虽然身处现实的暑热与生活的压力之中,但他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在雨后初晴的清幽画面里,寻得了内心片刻的宁静。
其次,要摒弃一些浮躁、虚妄的行为。比如诗中提到的“河朔饮”,就无法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只有追寻内心渴望的宁静之地,才能接近恬淡的境界。最后,要保持一种平和、淡泊的心态。诗人深垂纱帐、咏唱沧浪歌,就是心境平和,不易被外界的喧嚣与诱惑所干扰。